风投,你会看上我吗?

作者: 良有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2-17 12:12 被阅读99次

今天的话题很时髦,更多的出现在IT或者消费性行业里。可能建筑设计这个行业真的太古老了(或者太传统了),以至于资本进入后,还是在用传统的方式作业。

建筑设计行业有多古老?

张钦楠在此书列举了50名建筑师(他认为的)。入选这份名单的先贤,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传说人物有巢氏

2.业主或业主代表周公、秦始皇、蒙恬、萧何、刘彻、曹操、拓跋宏、穆亮、李冲、王维、白居易、苏舜钦、梁孝仁、王禹偁、苏轼、朱熹、张浩、贺承珍、刘秉忠、郭守敬、张留孙、阿老丁、朱棣、三罗喇嘛、班丹藏布、郭瑾。

作为甲方,虽然通过决策权影响了城市或建筑的最终实施,但不能等同于建筑师。

3.曾发表有影响力建筑评论的文人刘伶、陶渊明、李渔。

业余的建筑评论爱好者。(和良子是同行)

李渔算是通过参与部分园林设计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4.专职技术官员弥牟、阳城延、綦母怀文、郭安兴、宇文恺、阎立德、李诫、也黑迭儿、蒯祥、吴中、阮安、样式雷。

他们大多长期担任匠师、将作少府、作监大匠之类的官职,专门从事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业务。

5.工匠鲁班、喻皓、阿尼哥、卢溶、计成、张涟、梁九、戈裕良、姚承祖、黎巨川。

6.建筑画家张择端

恐怕只有4和5与现代意义上的“建筑师“接近。4主要负责策划、设计和监理,工具是笔、纸和嘴皮子;5主要负责动手参与施工,工具是斧凿锯刨等。

建筑设计行业的“新瓶装旧酒”

虽然21世纪了,可是我们还是没有脱离原来的作业方式。只是把笔和纸换成了电脑和鼠标。甲方还是动不动就要求上工地,开协调会。

即使有些企业在新三版上市了,可融来了钱也不知道该花到哪里,还一厢情愿的认为已经打通了项目的融资渠道,可以为项目造血,优越感凸显。

建筑师,请停留几秒,想象下有人给你投了1000万,你会怎么花?

1.我是不是该把我的破电脑升级下,画图,建模太卡了。

2.我想去周游列国,体验特色的酒店和民俗,这可能对我的设计有帮助。

3.我想去买块地,造一个自己的乌托邦。

4.可能也会有,我改善下生活,在魔都买套房先。

。。。

我套用朋友圈流传甚广的一篇徐新的文章,用这个投资女王的逻辑来审视下建筑设计行业。

1.建筑设计行业的消费者(业主)变了吗?

将消费者分成2大类可能更合适一些。

公建类市场

随着新一届政府的上台,“奇奇怪怪建筑“和“楼坛馆所”的禁令颁布。公建类这块的政府需求,数量明显减少了,变得更务实。以奇特造型为核心竞争力的设计公司日子就不好过了。

住宅类市场

随着地产企业并购大行其道和”X二代”的逐渐接班,也呈现出新的气象。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结合,拿捏变得很重要。

而作为终端消费者的购房者,表达诉求的意愿更加强烈,拥有的渠道也更多,更直接。所以设计与需求之间将被压缩的更扁平化。

2.消费习惯变了吗?

随着”80后”们慢慢步入中年,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他们身上的一些消费习惯也传导到了建筑设计行业中。

尝试分享

80后可以接受各种”二手货”,比老一辈更懂”分享经济“。

但是在设计界,就连几张图纸都还在”敝帚自珍”,我听说还有企业专门设计了文件自爆功能,来防止设计文件的外泄。我很赞同王健林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见解:“能用U盘拷走的,就不是核心竞争力。”

品质消费

80后愿意为品质买单。从日本“人肉马桶盖“就可见一斑。

开始有业主愿意为私家小楼(自购住宅)寻求设计了。而不再是让施工队,爱咋整就咋整。

而建筑设计界还没有小型的,以设计牵头的EPC,在动则上亿的项目中,施工占主导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小项目中,设计的话语权增加将对品质有更好的保证。

注意力越来越短

现代人很忙,80后亦然。所以像“罗辑思维“这样代人读书的公众号会受欢迎。(但我无法想象被嚼烂了喂食的画面。)

而建筑设计界还在比拼PPT的页数,表达的方式够不够好。我不知道有多少建筑师在汇报过程中被打断过,要求快点的。有多少甲方的老板是在中途离场的。如何用最浓缩的方式去诠释我们的作品,可能才是建筑师最需要做的吧。

3.人口结构改变了吗?

二胎政策“的放开和”老龄化”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两个人口问题。

而有多少设计企业去做这方面的产业研究呢?反倒是像万科这样的企业在研发上投入甚大。

设计公司如何去指导甲方,我们的专业度难道只是体现在美不美上?实用不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吗?

市场对于业主方和设计方,其实是平等的,你的注意力到哪里,那里就会产生价值。而融到钱不知道怎么花的企业,可以在这里烧点,研发有产出也未可知哦。

4.消费渠道变了吗?

建筑设计行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以线下为主。而现在所有的行业都在谋求互联网+,来迎合消费者对于移动端和线上消费的的偏好。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弄个OA系统,或者钉钉,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网络设计院”

虽然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有所冲突,但确实给了消费者想象的空间。解决了线下设计院鞭长莫及的毛病。

“威客平台”

试图打造供给和需求侧的直接对接,受到了资本的追捧。但是只提供了低端的设计服务。毕竟建筑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协同的系统工程。

如何降低设计成本,高效的提供服务,是复杂事物必须要面对的课题。而互联网只是工具,行业自己的问题还是需要自己去解决。

5.如何打造护城河?

打造超级平台

对消费者有粘性,占据消费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金钱,这就是超级平台。

如果有一天,只要是建筑设计类的业务,业主一有需求,就上到某个平台,那么这个平台就是超级平台了。

它会生出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以及将来的AI和VR等等一系列的果实。

细分市场的单一品牌

大平台涵盖的门类会比较全,但是很难生出小而美的花。

在细分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参看我另一篇文章《老板,你还在"包养"建筑设计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还有许多“黑”科技的产生,不久的将来,一个人成为一个世界500强的公司,也不是没有可能。

“用造成问题的思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建筑设计这个古老而又时髦的行业,需要资本的介入,更需要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风投,你会看上良有方吗?

相关文章

  • 风投,你会看上我吗?

    今天的话题很时髦,更多的出现在IT或者消费性行业里。可能建筑设计这个行业真的太古老了(或者太传统了),以至于资本进...

  • 答案

    风会迷路吗 云会恐高吗 雪会怕冷吗 你会喜欢我吗

  • 你配不上我

    记得三年前,我问你,你会娶我吗?你说会。 记得两年前,我问你,你会娶我吗?你说会。 记得一年前,我问你,你会娶我吗...

  • 如果我如此奇怪,你会爱我吗? 如果我满身血污,你会爱我吗? 如果我一无所有,你会爱我吗? 如果“我”不是我,你会爱...

  • 2021-09-12

    我病了 瘦了 你会想我吗? 会担心我吗?

  • 一定要请我做新娘

    你爱我吗 你会结婚吗 你会娶我吗 我不管 你一定要请我做新娘

  • 不确定

    归来 你还在等我吗 会一直等我吗

  • 幺幺呀

    你会开心 你喜欢我吗 喜欢 你爱我吗 你还会回来吗 不会

  • 苏州河

    ——你爱我吗?爱。 ——你会像马达那样来找我吗?会。 ——你会找到死吗?会。 ——你撒谎。 八年后,周迅变成了苏州...

  • 你会相信我吗 你会依靠我吗

    你会相信我吗 你会依靠我吗 你是否能够控制得住我如果我疯了 你无所事事吗 你TM需要震憾吗 可是我们生活的这辈子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投,你会看上我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zc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