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历史人文社科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

作者: 小丹书青史 | 来源:发表于2018-06-24 21:15 被阅读187次

        最开始了解秦汉的历史是从语文课本上,一些文人写的一些带有各自目的和偏见的文章,像贾谊的《过秦论》,后来有机会读读史记,以为自己就了解了历史,时常以项羽为偶像,觉得那才是大英雄,单挑无敌,指挥作战也可以凭借几万打几十万,再加上司马迁写乌江自刎那段,写的那么投入,那么煽情,所以我信了,我相信项羽真的可以带领几十个骑兵冲进上万人的包围圈,然后再毫发无损的冲出来,我相信了项羽如果过了江东,他一定可以卷土重来杀了刘邦这个流氓,我更相信项羽是正义的代表,就像现在很多粉丝看偶像做什么都觉得是对的一样,我成功的被欺骗了。直到后来,由于喜欢历史,读了一些其他的记录,进行对比,才发现,原来史学家也不是那么靠谱,才发现原来项羽只是一个复仇者,他的性格缺陷,他的屠城举措,他那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自以为是,充其量是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谈何英雄?更谈不上英主。

    千古一帝——秦始皇

            正是于此,我才开始去了解秦始皇,他真的像文章中说的是个暴君,他的所作所为对百姓造成了多达的伤害?为何二世而亡?

            嬴政,13岁时他父亲秦庄襄王驾崩,他继位秦王,由于年纪小,由相邦吕不韦辅政,按史记记载,秦王嬴政的母亲和吕不韦的男女关系不清不楚,吕不韦后期想摆脱太后,就进献给太后一个假太监嫪毐,后面嫪毐和太后还生了孩子,8年后,嬴政21岁,即将亲政,他知道他母亲的事后,早已心中怒火烧,后来嫪毐手中势力大了后,想着除掉嬴政,让他的儿子为秦王,结果被嬴政先知,一举除掉了嫪毐集团。吕不韦因涉及此事,加上嬴政和吕不韦政见不同,就赶走了吕不韦。

          亲政后的嬴政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了,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十年时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周朝开始时,君王死后,依据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由于汉取代秦后,又捡起来了,后世也一直沿用,像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果然好圣祖。。。

          秦始皇为保证中央集权,实行三公诸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卿指郎中令,卫尉,中尉,廷尉,治粟内史,少府,将作少府,典客,奉常,宗正,太仆等。除此还有博士,典属国,詹事。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刘邦夺得天下后,迫于当时各国贵族和手下将军将帅的压力,再行分封制,结果后面出了各种乱子,先是剪除了异姓王,后面又出现了七个诸侯国叛乱,亏了汉朝出了一个周亚夫,才不至于灭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实行推恩令逐步消灭分封带来的祸害。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修路,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所以秦建了各种类似于今天高速和省道一样的道路,来通向南北,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运河最终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因此,此项工程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文化上,书同文,用小篆作为官方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军事上,灭六国后,开始着手收拾周边,南征百越,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50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秦始皇命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屯戍”。另外,还从中原向岭南地区大批移民。留守的将士和移民,除少数与中原移民女子结婚外,其余多娶越女为妻。他们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为岭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秦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它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部分官方文章,我想秦始皇当时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先打服,然后用华夏族来同化百越,毕竟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反复作乱。)

    千古一帝——秦始皇

          北击匈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匈奴从战国末期就一直危害秦、赵、燕三国,三国也分别建长城驻兵防御,除掉匈奴一直是秦始皇的心头大事,并不是因为看到几个字才突发奇想派大将军去打击匈奴,即便嬴政真的如司马迁所说,是由于这几个字才派蒙恬去,但是以嬴政的处事风格,如果发现有人是灭国的隐患,会只是把匈奴驱除?不把匈奴灭种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真的有另一个世界的话,那么嬴政见到司马迁这个小太监,会不会因为他的胡编乱造而生气呢?

          修筑长城,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万里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千古一帝——秦始皇

          焚书,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坑儒,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活埋手段残忍吗?那些方士可恨吗?

          嬴政有缺点吗?很多,他统一后,没有体谅百姓多年受战争之苦,而是继续征用大量的百姓去修长城,去修陵墓,去修阿房宫,去修驰道,去修灵渠,这些个工程从长远看,都是必须做的,也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可是同时做这些个大工程,就不人道了。如果不是害怕这位灭了六国的皇帝陛下,和秦国天下无敌的骑兵,恐怕这些百姓早就反了。

          缺点二,秦法过严,他以为秦国人可以遵守,六国人自然可以,但是六国堕落多年,这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而且统一后,有些法律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像商鞅当初就是根据李悝,再结合秦人自己的特性制定的秦律,有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犯法,就是需要改的,如后面陈胜吴广起义是下大雨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一害怕,然后就反了,刘邦也是一样,因为天气原因误了期限,去也是死,还不如反了。

          缺点三,追求长生,听信术士,这可能是所有有权有势的人的通病,汉武帝晚年也是,明朝那位嘉靖皇帝也是,越是这些执掌天下的人物,越怕死,所以他才听信这些人的花言巧语,完全看不到当初英明神武的样子。

        缺点四,没有立皇后,这也让赵高李斯之徒可以轻易篡改旨意,轻易把持了朝政。至于不立皇后的原因嘛,有人推测是受他母亲影响,心里面有阴影了。

        缺点五,没有早立太子,秦始皇频繁出巡,一是扫除六国余孽,二是彰显天子之威,而朝中空虚,咸阳城内又都是被秦始皇迁过来的六国人士,这也是后面蒙毅为何会被从秦始皇身边调离,回咸阳镇守的原因,可是嬴政这次算错了,少了蒙毅,赵高才有机会接近玉玺,才会有后面的一连串悲剧发生。如果立了太子,有太子监国,大臣辅佐,足以应付咸阳出现的变化。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后人往往在大树底下,吃着西瓜,骂着栽树的人,当初多么劳民伤财,多么没有正事儿。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的名人是如何评价这位有暴君之名的秦皇的

     

    鲁迅先生认为:德国的希特勒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但是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豫算不同     

    明朝著名改革家张居正认为:“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西汉之治,简严近古,实赖秦之驱除也。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六国余孽尚存。因天下之怨,而以秦为招,再传而蹙,此始皇之不幸也。”   

    范晔在《后汉书》中提出:“汉承秦制”。   

    梁启超先生在《战国载记》中认为:“秦始皇宁为中国之雄,求诸世界,见亦罕矣。其武功焜耀众所共知不必论,其政治所设施,多有皋牢百代之概。”并认为秦始皇在武功上和创建制度的规模上都不失为盖世之雄主,而其失败在于奢侈、专制、忌刻。汉代所撰成的史籍多叙述秦始皇的淫侈和暴虐,读史者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不应被前人有所偏执的记载所左右,需要以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价。

    毛泽东: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几千年来,形式上是孔夫子,实际上是按秦始皇办事。秦始皇用李斯,李斯是法家,是荀子的学生。孔夫子有些好处,但也不是很好的。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在西方,人们常把秦始皇与罗马帝王恺撒相提并论。大体说来,罗马帝国与秦统治时期的人口、面积差不太多。但比罗马帝国统治时间短,恺撒死后,帝国分崩离析。秦王朝则不然,这是秦始皇独具影响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个世界杰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几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终点起点_4446:精彩,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小丹书青史:@终点起点_4446 嗯,就算虚构历史,也要合情合理合人心,而不能一味的贬损一个人或者不顾一切的拍马屁
      • 铮铮豆妈:不错。揭开历史的面纱,了解真正的史实。
        铮铮豆妈:@铮铮豆妈 历史两眼论,公正评价每一段历史和每一个历史人物。还原历史的本真。点赞!
        小丹书青史:@铮铮豆妈 嗯,虽然历史本身就是扑朔迷离的,但是我们不能只写他做的坏事,而故意忽略好事,评价一个人还是要从尽量多的方面。

      本文标题:千古一帝——秦始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bs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