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了凡四训》,一起知命改命造命。
美好的一天把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一天好心情一天奇迹不断。和老师一起正诸先觉考诸古训,一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起习圣人之学过自在人生。感谢古圣先贤们的点滴骨血和老师的分享。感恩列祖列宗。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警醒于光冥想
我是觉,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这不是真的,这只是我做的一个梦而已。
我是觉,我是丰盛,我是快乐,我是无限。在我的梦里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我创造的,我对他们无条件的赞赏与感谢,我对他们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感恩我做了一个如此逼真的梦。天才的编剧,天才的导演,天才的演员,天才的创造。把我从无限的存在变成了有限的个体,忘了自己是无限的丰盛,无限的智慧,无限的力量,而觉得自己是匮乏的,渺小的,受限的,不足的,觉得这个梦是真的,梦里的人事物有力量,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奇迹。
感恩我瓦解了这个模式并从中收回了能量,感恩我远离了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今天的分享,何谓半满。继续解读了凡四训,看看袁了凡对于行善他的半和满是怎么区分的?
今天这堂课很重要,因为今天这堂课讲到了空性,来看袁了凡他是怎么说半和满的。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何谓半满?袁了凡关于半满,他给了三种说法,
什么是半,什么是满,什么是半善,什么是满善,就这个意思啊,
也就是说,什么是你做善事或者你积福报你积了一部分。什么是你积了全善,
这个半和满。也就是说你是给自己行善积德,积了百分之百的福报,还是给自己积了50%,或者60%或者40%的福报。
如果你的福报是百分之百就是全善满善,如果你的福报只是一部分,比如50%那就是半善,这是何谓半满。
易曰。易就是周易,易经。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我们来看一下周易这一段完整的话是怎么说的。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周易》
这一段,就关于周易当中袁了凡应用的这一段话的完整版本,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福报,没有积德,没有积福报,你就不可能有成就啊,这个很简单,
那这个善啊,我们说你要分清真善和假善了什么是真善?就是循理呀,就是循天理,这就是真善。你循天理,你的知行合一,你的格物致知,这就是真善了,
如果你不循天理,你不是知行合一,不是格物致知,你认为你在做善事,其实可能是假善,
我们在前面跟大家已经讲了很多了,就是何谓真假,何谓阴阳,何谓偏振,包括现在的何谓半满,都是在跟大家讲什么是真正的福德?什么是真正具有大福德,
那你真正具有大福德,这个你现在所有的成就都是你的福报,
就是我们一直引用的济公活佛说的,他家富贵前生定,你嫉妒什么呢?
如果这个人他这一世享受了很多的轻福,是因为他累生累世积的福德。
前世不修今受苦,那你这一世一直在受苦,那是因为什么呢?你过往你不积德啊,过往你不改过,你不行善,就是你的业力比较大,所以你在承受你自己的果报,
所以家人们已经对这个应该是很清晰了,就是深入你的骨血的。
所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如果说你自己还没有给自己积累福德,积累福报,那么你在这个社会生活当中啊,你不会取得太大成就,这是周易说啊,
所以改过之法就是格物致知,积善之方就是知行合一,所以越多的知行合一就是在越多的积善,越多的知行合一就是让自己越多的福德可以显现了,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那如果你没有给自己增加业力,你也不会承受这个果报。就是因为你作恶多端。
这个作恶多端,他分真恶和假恶呀,有的看起来是恶事,比如说惩治坏人,比如说王阳明他去剿灭匪患,或者说尧舜禹的舜惩戒四凶,这些看起来是恶事,其实不是恶事,
所以说你不要把恶当善,不要把善当恶,关键是什么呢?知善知恶的是那个良知,他在做终极审判,
你无非是让良知来终极审判,你知行合一跟着良知去走就行了,
知行合一的善是真善,知行不合一的善是假善,
知行合一的善在别人看起来是恶,但其实它还是善,知行不合一的善在别人看起来他是善,但其实它是恶,
这个是要区分的,怎么区分?良知来区分。你用头脑是根本区分不清楚的,
所以致良知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致良知也就是说不要操心人生,但要操心良知。
所以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个很好理解了,你的人生很不顺嘛,你的健康情感财富一切的事情都出问题了,这是因为什么?你自己作恶太多了,就是业力太大了。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小人就是我们说的跟君子相对的,君子是什么呢?君子是知天命的,君子是悟道的人,小人呢他是没悟道的,那就是凡夫了。所以小人等同于凡夫,就是一般人,没有悟道的人,
他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比如说知行合一啊,现在很多人还是不理解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很多事情是小善。
比如说,你是想看电影吗?你是想陪孩子玩吗?你是想逛街吗?你是想读书吗?这些事情好像很小,
这些事情他不如说去谈个合同来的大,他不如说是谈恋爱来的轰轰烈烈,他不如说去那个好像让自己的身材变得更加的健美来的有意义,
你只是看个电影,只是逛个街,只是看着书,喝着茶,很多人觉得这事情无意义,就是没什么意义他就不做,这就是周易说的这句话的,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这是不懂知行合一呀,就是不懂真善,
你不要把真善理解为一定是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一定去救助失学儿童,一定是去扶老人过马路,一定是去赈灾捐款放生,不是的,那有可能是善,但有可能不是善,看你的发心,
那什么是真正的善?循天理就是善。而循天理是什么?清净。天理本自清净啊,天理本自清净是什么?就是知行合一呀,
就是你做一件事情是兴奋的吗?如果不兴奋,你享受吗?如果不享受,你和平吗?
如果既不享受,又不兴奋,又不和平,你还做这件事情,就是假善,这件事情就不是循理。你看所以很简单,
所以什么是真善?知行合一你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真善,知行不合一你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假善,
但小人不懂啊,就是凡夫不懂,包括现在自在大学的一些家人还是不懂,就是为什么要知行合一?我的债务怎么办?我的孩子怎么办?我的事业怎么办等等,
他一直在想着让自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认为如果知行合一只是喝茶爬山,看看书钓鱼,虽然自己很快乐很和平,但这个事情无益,所以他不做,就是没给自己积福报啊。
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恶是动气呀,小恶就是一些让你觉得不舒服的情绪,
而这个不舒服的情绪呢可能并不大,比如淡淡的忧伤,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或者说心情不舒畅,但是并没有暴怒,也没有让自己极度的焦虑,也没有让自己觉得好像已经每天困惑的睡不着觉,没有这么大的情绪,只是一些心情上的不舒畅。
很多人以为这个无所谓的,所以就不会去格物致知,
所以格物致知是要干嘛?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胸中。需要彻根彻底呀,所以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打。老虎是大情绪是大恶。苍蝇是小情绪小恶。
所以呢我们现在有些家人也是,他只管处理大情绪,他对小情绪他不上心,他对自己的心情不好只是一点淡淡的忧伤,他不在乎,
什么叫终极审判?终极审判就是一种情绪的惩罚,并不是说你死后下地狱啊,
那是什么意思呢?你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心情不好,这都是终极审判,所以随时随地在审判你呀,不是等你死后。
审判你,就是你感觉不好,随着你感觉不好,你生活也不会好,
所以说小人第一他不知行合一。他不知行合一是什么?他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第二他不格物致知,他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所以既不执行合一,也不格物致知,
所以导致的结果是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恶积,这就是你的情绪不断的积累呀,你的情绪不断的积压,有一天他会爆发的,就是你掩藏不住的。
什么叫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大禹治水,明白吗?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吧,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尧舜禹我们古代的三个圣人,你看大禹治水讲的是什么?
他的父亲刚开始被任命啊作为治水的叫那个主要的负责人吧,他父亲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堵。
就是你洪水你要到这个地方来,我就给你就像现在我们那个防洪堤坝一样,防洪堤坝就给你堵起来,让你过不来,你到别的地方去了我在堵,结果失败了。
很简单,大家想想就可以知道了,你这个堤坝在高,洪水水势越来越猛,他最后随着水位的上升,你这个堤坝不能再长高了,而且水压越来越大,最后堤坝就被冲毁了,所以大禹的父亲治水失败了,
那大禹他怎么治水?疏导。什么呢?我把你引入大海。我给你疏通河道,我给你引入大海,他是这个意思,所以大禹治水成功,这是我们古代的一个大禹治水的故事啊,
这个洪水就像你的情绪呀,他刚开始就是一天一点一点的,就是千条万条小河流汇聚成一条大河,一条大河又汇聚成一条巨大的河就是像洪水一样洪水猛兽啊,
刚刚开始这个洪水是从哪来的?从一条一条的小河流汇聚而来,这一条一条的小河流最后变成了巨大的洪水,
但如果这一条条小河流被疏导呢,他可能就不会汇聚在一起了,他可能各自流向大海就消失了,所以这个就跟那个大禹治水是一个道理呀,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就是一点一点洪水的积累,这个罪就像洪水一样,越积越多,最后会决堤的,
有的人呢,你看他平时都很好,脾气也好,人也好,什么都好,可是最后他爆发了,这一爆发,不得了啊。
这种人生活中有啊,他压抑了几十年都爆发了,这个爆发分好多情况啊,
一个是情绪失控了。就这个人,哇噻,这一下子就那种温文尔雅,那种贤淑贤惠的那种形象荡然无存,就像个泼妇一样,让你绝对不认识他,所有的情绪,所有的肮脏的,丑陋的,或者说让人不能理解的话,就从他嘴里倾泻而出,这就是洪水决堤的一种表现了
就是罪不可掩,这是你的罪越积越多,掩藏不住了,洪水决堤了。
第二种呢,它是以疾病的方式的决堤了。我们说过啊,怎么了?你开始得病了,你突然发现你几十年之后,你严重的失眠,睡不着觉了,
我在深圳的时候做了个个案。那个家人就是他什么都很好。他就是从一点一点的情绪压抑到了最后,就心理学给他诊断是重度抑郁
但是你看现在,他学自在人生,他又听深圳线下分享会,他做功课,见我的时候,他心情很好,他说他自己感觉已经解决了80%了,就这个抑郁,因为疏导了,
但是不疏导的时候,他越积越多,最后都变成了重度抑郁,睡不着觉啊,每天都有幻觉,这就是洪水决堤啦,
那包括身体的其他疾病,我们说刚才是精神方面的疾病,抑郁呀,失眠,
身体的其他疾病也是决堤的一种表现,就是你突然得了重病,这不是突然得个重病,这是洪水终于决堤了,
那还有一种表现就是你有外伤啊,包括一些小的外伤,也是洪水决堤的一种表现,
比如说你正切菜把手指头切个口子,是洪水决堤了一点点,这就是你长期压抑的一点点情绪啊,
他没有意外和偶然的,是洪水决堤的一种表现呢,他已经开始要冲垮大坝了,
你走路你突然崴脚了,或者说你摔伤了,这都是小伤,这都是不大的伤,用个创可贴或者跌打止痛药可能就好了,但是这就是一种征兆,这个时候他要决堤了,
大的一点的就是你出车祸了。比如说你断胳膊断腿的,或者说你生命当中一些其他的所谓外伤摔骨折了,这都是洪水决堤的一种表现啊,
这是恶积而不可掩。就这个情绪啊,最后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你是阻挡不住的,它会像洪水决堤一样倾泻而出,
就我刚才说的,要么你情绪失控,要么你精神疾病,要么你有内在得疾病,要么外在损伤,也就是说他终归要冲垮你的防备,
这就是你小的情绪的时候,你不去格物致知,就是小情绪你不疏导,让他积累成了大情绪。
所以周易里面说什么?恶积而不可掩。你只要不断的去积压情绪,恶就是动气呀,动气就是情绪啊,你就会让自己越来越多的情绪的积压,最后你终于是爆发了,
罪大而不可解。这个罪是什么?没有人要来审判你呀,
圣经里面说,我们每个人来带着原罪,原罪是什么?就是业力呀,
宗教其实讲的是差不多的。圣经叫原罪,佛法的就业力,
原罪就告诉你,你不是一张白纸啊。一个婴儿生下来,他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原罪来的。
什么叫原罪?我们都说原罪是因为伊甸园当中,偷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分别善恶果。这个故事讲过很多遍了
就是因为亚当和夏娃,就是他们作为我们人类的祖先,圣经里这么描述的,他们偷吃了分别善恶树上的分别善恶果,所以呢就具备了原罪,所以他的后代就都具备了原罪,
那原罪就代表了什么呢?分别善恶心。分别善恶心就意味着你有情绪呀,
你分别善恶,你肯定有情绪。就是你要财富不要贫穷,你要鲜花你你不要大便,你要美不要丑,甚至说你要脸上不长青春痘,这都是分别善恶了,你要自己的腰围再小一寸,不要自己的腰围再长一寸,你觉得自己肚子上的肉最好再少一点,不要再多一点,这都是分别善恶,
这个时候你就隐藏的一种情绪的,这就是原罪,那你原罪是什么?你累生累世的业力,就是佛法里讲的累生累世的业力,
所以这是你生来就带来的。生来就带来是什么?是你过去世就有的,你过去世就是没有把它消干净,你过去世就是没有消业障,就是没有消原罪啊,
所以信基督教的都知道,所有的原罪,而且说这个原罪已经被耶稣钉上十字架,就替你消了,
被钉上十字架,替你消原罪,也只是个比喻的说法,是宽恕啊,是说你可以重生啊。
所以你看到了最后,你罪大而不可解。什么意思?你的业力太重了,你的原罪太多了,你不可解。
为什么不可解?你就没有福报去解,你理解吗?也就是说你都不可能听到究竟法,你都不可能听到自在人生这样的课,你这辈子连听到这个课的机会都没有,你怎么解?
而这种人在生活中很多呀,你没机会解了,你生活中认不认识啊?绝对认识呀,
就是说他一辈子过得不好,他还一辈子嗔恨,一辈子很多的情绪,一辈子各种的抱怨,各种的不满,可能已经活到七八十岁了,还是喋喋不休,还是嗔恨,还是抱怨,还是恩怨情仇,
你要跟他说,让他宽恕,或者说让他去忍辱,或者让他格物致知,或者让她疗愈清理,或者让他放下,他根本就不会听。
你跟他讲,他也不会听,你甚至说免费给他听,你说心想生的课我给你免费报,我替你出钱了,他都不会来听你,知道吗?
或者他听了也听不懂,或者听了之后他认为就是道德经里的大笑之,就他会讥笑,他会嘲笑,这个东西骗人的,这东西怎么可能,
这就是因为他的业力大到让他都无明,大到这个无明让他都听不懂,都没机缘去认识究竟法,这就是他无解啊,他这辈子无解了,下辈子有没有解还不一定呢,
所以他可能要经过累生累世,好多世才能解,你不要以为你这一辈子听到自在人生这个是个意外和偶然,都不是意外和偶然的。
意味着你的福德已经比较大的,业力比较小了,否则你听不懂,
有的人现在都听不懂。很可能听了一期,听了听不懂,有的人可能听了两期不听了,听不懂,听不懂的人呢有的人不听就不听了,
有的人不听,他还评判,那就是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啊,你知道吗?
这是因为什么?你累生累世的福德积累到今天的,要不然告诉大家,你可能啊千百万劫都听不到,
为什么听不到?你的福德不够,你都没这个机会听,你知道吗?
就像我给大家讲的,给大家推荐的那本书前世今生。里面就讲到凯瑟琳过往81世,他可不是说只活了81世,他是回忆起自己81世,但这81世他统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很平凡。
前世今生是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写的一本书,他的一个病人凯瑟琳被深度催眠,回忆过往81世,平凡的做普通的士兵都不能善终,做奴仆,做农夫,他没有一世是做富翁之类的,都是炮灰角色。
他也没有一世有机会去听闻佛法,他没有一世能够开悟,或者说能够让自己意识层级再提高,他最后碰到了一个福德就是碰到了这个心理医生,
这个心理医生用深度催眠给他释放了一些情绪,所以用这种回溯疗法呀,给他释放一些情绪,他比之前好了一些,
但是呢他还是听不懂,这个心理医生最后征得她的同意,把她的故事写在书里面。
但是我相信现在你让凯瑟琳让他来听自在人生或者去读杰德的书,他读不懂的,
他一世可能会好一些,就是说她用了很多很多世终于积累到一定的福报,他可以在这一世碰到个心理医生,给他释放一些情绪,让他下一世比这一世要好一点,但是他并不能让自己彻底好起来。这是个真实的例子呀。所以罪大而不可解呀。
如果你的情绪不能被释放,你的业力原罪不能被消除,它都没有机会让你在这一世觉醒,而且你可能得用十次八次,按照佛法里讲的千百亿劫,一劫是56亿7万年,你得多少世呢,你得生生世世都解不开这个罪,你都不能把它瓦解掉的,这是周易里讲的。
所以你现在听到了自在人生,你听到了圣人之学,你听到了点滴骨血,你就认认真真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吧,这是在消业障,这是在消原罪,这是在积福报啊,
告诉大家,你能走入这个课堂里,能习得圣人之学的点滴骨血,你应该给自己一个掌声,最起码表示你这一辈子你有这个机缘,表示你的福德还比别人大得多,表示你的原罪业力要小的多,这是关于周易这段话,我们跟大家解释一下,
现在继续看袁了凡在书中怎么说的,何谓半满?
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个刚才我们解释了,就是周易的这段话,
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书呢应该是尚书吧,尚书说什么呢?
商罪贯盈。商就是商汤,就是商纣王啊。我们都知道封神榜啊,商纣王就是商纣他的罪恶呀恶贯满盈啊,
这个贯盈,就是把铜钱用一根绳子穿满叫一贯盈。就是他已经很丰满了,我们就不管这个,用这个词告诉大家就是商纣王的罪恶,用一个成语就是恶贯满盈,就是十恶不赦。
就是商纣王的罪大到如贮物于器。就像把东西往罐子里装,最后都装不下了,就是商纣王的罪大到这个程度,意味着它一定会灭身的,他这个来进一步来说就是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就这个意思啊,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用这个典故啊,这个历史上真实的事情,告诉大家就是说易经的话是对的,
因为易经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现在就用那个商纣王这个事情告诉大家,商朝的灭亡是因为纣王的昏庸无道,比干掏心啊,炮烙呀,肉池酒林等等,就是说商纣王做了很多是令人发指,十恶不赦的事情,就是恶贯满盈,
就好比说他一直在积恶,这个积恶积到一定的程度,就像你往罐子里装东西,刚开始装不满,到最后一定装满了,装满就装不下了,所以呢就开始灭身了,
所以说商纣王的灭亡是他不断地作恶,最后灭身,如果他不作恶,他不足以灭身,是这个意思,他用这个故事来说明这个,
那商纣王他到底是作恶导致的还是什么?其实还是商纣王自己的贪嗔痴慢疑导致的,还是他的情绪啊,
因为他不论比干掏心,就是封神榜里面就对商纣王的描写啊,他做了那么多的恶事,这个人他一定是心肠特别毒的,心肠特别狠的,心特别狠,贪嗔痴慢疑人欲就比较大,
那你这种情况之下,你已经违背天道了,一定是要灭身的,
因为他这个事情表现出来,他良知一定不光明,良知光明的人会让别人掏心吗?良知光明的人会发明炮烙之刑吗?他不可能的,所以这种行为表现出来,商纣王的良知肯定不光明,
就他一直在积恶,以他为首的,他的企业,或者他的家庭,或者他的国家就得败亡吧,这是说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解释这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来看袁了凡对何谓半满的第一个说法,就是勤而积之,还是懈而不积。
就用老子那个话,来解读一下袁了凡这个意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德经里面老子把人分为三种,第一种人那叫上士,他闻道勤而行之。什么时候道?就是真相,
他勤而行之,那就是什么意思?那现在说我们自在大学的家人,那如果你现在习得了圣人之学的点滴骨血,你就会勤而行之,干嘛勤而行之,就会真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因为这是圣人之学的点滴骨血,你就会很认真的去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那这个时候你就是全善,就是满善。
因为很简单,你在改过积善啦,格物致知在消业障啊,知行合一在积福德呀,
所以你在不断的让自己改过积善,你的人生就会好的越来越快,这是第一种人。
那第二种人呢?道德经里讲叫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中士闻道就是第二种人。
他听到道之后,听到真相之后,若存若亡,就是想起来就做,想不起来就不做。或者说自己一会儿做,一会儿不做。
一会做一会不做并不是他想起来,而是他自己的习气太重,
就他也想格物致知,可是他就是不去格物致知,他也想知行合一,可是他就是做不到知行合一,所以他是若存若亡,
那就是说他一会儿做一会儿不做,但是还在做,这就是什么?懈而不积,则不满,这是半善。
那最后一种就没有积善,就是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那他根本就不做了,这是下士,
这就是我们一直跟大家讲的,你要做上士呀,你不要做中士呀,上士就是全善,中士就是半善,上士就是满,中士就是半。
因为你改过是改一半,你还是全部改掉,积善你是积全善,还是积半善,
就是说这个东西,你勤而行之,你一直格物致知,只要你有过你就改,只要你有情绪就格物致知,无论他是苍蝇还是老虎,那你就是在积全善。
但是如果说你有情绪,你光打老虎,不打苍蝇,你就是半善,你说我光处理大情绪,小情绪我不管,你就是半善,
或者你发了三次火,你其中只有一次你在格物致知,那也是半善,另外两次你不管了,
或者说了你发了十次火,你有六次在格物致知,其他四次你不管,那也是半善,
那知行合一也是呀,你严格的按照我们说的这些,明天就会讲知行合一具体怎么做,你严格的照知行合一去做,那你就是全善了,就是满善。
但是如果你一会知行合一,一会儿不知行合一,就是半善。你即使坐半善,你也不要不做,
也就是你说那我做不了全善,没关系啊,做不了全善你就先做半善,你总比不做强啊,
你千万不要大笑之,大笑之你肯定就不做了,你不做了那就是什么?你根本就不去改过积善了,
你不改过积善,我们用各种各样的经典,佛法里讲的业力,圣经里讲的原罪,包括现在给大家讲古圣先贤的点滴骨血,包括易经,包括阳明心学,包括孔老夫子,包括现在西方的灵性教导,从各个角度来告诉你,就这么点东西啊,就这么点东西你不去做,那你怎么办呢?
所以行善,改过,而且要勤而行之。这个勤而行之都是一样的,
道德经老子让你勤而行之,佛陀让你精进,六度波罗蜜其中一度叫精进波罗蜜,
你看精进它完全就是一种要求啊,因为辱骂是一种功课让你要处理情绪,禅定是一种状态让你要和平,
可是精进他明显就是一种你要让自己勤而行之,你要认真地去禅定,认真的去忍辱啊,这是佛陀也让你这么干的呀。
王阳明让你勤学呢,王阳明心学的四点,第一点励志就是发愿,励志发愿只干一个循天理,就这一个。
循天理之后就要勤学,这是第二点,勤学什么?第三点改过,第四点择善,这是王阳明让你做的四点啊,
心学四点,第一励志,第二勤学,第三改过第四择善。改过格物致知,择善知行合一,勤学放在改过择善之前了。
老子的勤而行之,佛陀的精进,全再告诉你一个事情,你是勤而行之,还是若存若亡?
勤而行之就快,若存若亡就慢,所以希望大家勤而行之。
来看下一个,什么为半,什么为满?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这是袁了凡关于满和半的第二个解释,第二个说法,
第一个呢,他说勤而行之是满,若存若亡就是半。第二个呢,千金是半,二文为满。
哇塞,这个区别可大了。因为古人的千金和二文不好理解,
我们说两分钱是满善,1000块钱是半善,其实它的差别比这个还大,就说两分钱是满善,10万块钱是半善。这就区别很大了,他就是这个意思了。千金和二文这个区别至少这么大的。
昔有某氏女入寺。就是过去呀有一个女的进到庙里面。欲施而无财,他想布施但是身上没钱。止有钱二文。就是只有两文钱的。捐而与之。她把两文钱就捐了。
主席者亲为忏悔。就是庙里的住持,庙里的方丈吧,亲自为她忏悔。忏悔是什么?忏悔其实也是改过。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华严经》
来看华严经中的这一番话,跟大家来说一下忏悔啊,
首先告诉大家,忏悔是改过,忏悔是消业障忏悔的是消原罪,忏悔就是格物致知,是一样的,所以你不要觉得忏悔很神秘啊,
那种所谓的很多忏悔的形式,有拜忏,有水忏悔,还有就是用一种斋戒,总之各种各样的仪式,那都是形式不重要的,
跟大家来说,忏悔就是我们说的格物致知,忏悔就是忍辱,忏悔就是宽恕,忏悔就是改过。先来看华严经里说的。
罪从心起将心忏。罪从哪里起?从心里起。这就说的很明白了。罪从心起将心忏,那就要从心上忏悔,心上忏悔是什么?感觉呀,情绪呀。
也就是说你所有的罪过都是情绪。当你起了情绪了,你就有罪了,起了这些情绪是什么?贪嗔痴慢疑呀,起的是人欲呀,
罪从心起将心忏,因为你所有的罪都是你的贪嗔痴慢疑,都是人欲,都是由你的心发起的这个人欲,都是我们说的各种各样的的情绪,
心若灭时罪亦亡。如果贪嗔痴慢疑没有了呢?如果人欲去干净了呢,你的罪也就差不多消亡了。
也就说你的情绪如果说没有啦,你的罪也就没了,理解吧,所以你看就说的很清楚了,
所以说心若灭时罪亦亡,如果说你的情绪,这个心指的是情绪,指的是人欲,指的是你的各种各样的贪嗔痴慢疑,如果他们消失了,你所谓的罪也就没了,
心亡罪灭两俱空。心一亡,罪就灭了,人欲去干净了,罪就灭了,你的贪嗔痴慢疑一去干净,罪就灭了。
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真忏悔,其他是假忏悔。
忏悔分真和假呀,就是你是在真忏悔,还是在假忏悔,或者袁了凡说的你是在真的积善,你是真善还是假善?
你这是真善,就对你人生有帮助啊,你是假善,你认为在积福报其实在造业障了,
忏悔也分真忏悔和假忏悔,那也就是说格物致知,或者消业障,分真格物致知和假格物致知,
什么叫真忏悔?从心上忏叫真忏悔。什么叫真忏悔,从心上改叫真忏悔啊,
从心上改,那就是去你的人欲呀,去你的贪嗔痴慢疑呀,去你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呀,
贪嗔痴慢疑在佛法里叫五毒,去你的五毒,这叫真忏悔啊,理解吗?
所以你不要走形式呀,你不要以为忏悔是嗡嗡诵经这叫忏悔,
你的心 人欲去干净了吗?你心上的贪嗔痴慢疑去干净了吗?没去干净,你那个诵经敲木鱼,那不叫真忏悔,
包括你拜忏,包括你水忏各种各样的形式,关键是你的心,你清静了吗?
你的心没清净,这个形式是不管用的,
所以我就跟大家说,真忏悔就是改过,改过就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就是要处理情绪嘛,就是为善去恶了,也就是忍辱,
佛陀讲的忍辱,为什么是忍辱?这是佛陀给忍辱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什么呢?这是歌利王把我节节肢解,我不生嗔恨心呢。
就是说外在不管怎么对我,我都不起情绪啊,他真正的六根清净啊,
别人都把我耳朵鼻子手脚砍断了,我都不起情绪,我不生嗔恨心的,这叫真忍辱,
耶稣的宽恕呢,耶稣是被钉上十字架的,你想想,如果把你拿钉子钉在木板上,你什么感受?把你两只手两只脚钉在木板上让你活活被太阳底下就是脱水而死,你什么感受?
可是耶稣说什么?主啊,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耶稣是在宽恕啊,这叫真宽恕啊,
如果耶稣他是说,主啊,快来救我呀,拿雷劈死他们,那还叫宽恕吗?
所以耶稣的宽恕和佛陀的忍辱讲的是一个东西呀,这都是达到了此心不动啊,如如不动了,这都是不起情绪了,
就是心不动了就是真忏悔呀,就是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明白吧,
就是忏悔也分真和假,那就意味着消业障也分真的在消业障还是假的在消业障,那就意味着我们说的格物致知,有真的格物致知,还有假的格物致知,或者说疗愈清理,有真的疗愈清理,还有假的疗愈,
就像你积善是一样的,你是真积善还是假积善,就像你改过是一样的,你有真的改过还是假改过,
真改过就是真忏悔,就是你真的去践行千古圣圣的点滴骨血,格物致知致中和致良知,这叫真改过,
假改过呢,那就很多方法了。也就是说真改过就一个方法,去人欲,听明白了吗?
真改过就一个方法,去人欲。因为罪从心起将心忏。心灭罪亡两俱空。什么意思呢?
你的所有的恶,所有的人生的不顺,所有的困难都是由情绪引起的,由人欲引起的,
那你那你就要明白了,你如果想要什么忏悔,你如果想要改过,你如果想要自己的心,这个情绪消失掉,想要外在的罪消失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去人欲
所以真忏悔是去人欲,真改过是去人欲,真宽恕是去人欲,真忍辱是去人欲,真疗愈清理,真格物致知是去人欲,这就是千古圣圣的点滴骨血呀,
他告诉你的。你只干一件事情,存天理,去人欲。
那假忏悔呢?那就不是去人欲,他让你快乐,只让你快乐,可是他不告诉你怎么去人欲,
假忍辱呢,假改过呢,假格物致知呢,他统统不让你去人欲。
也就是老子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什么?损人欲。
为学日益,学是加法,学是不断的加加加,让你不断的学各种各样的技能,学这个,学那个,这叫为学日益,你可以学各种各样的,学数学,学化学,学亲子教育,学儿童,学父母等等
为道日损呢,是减法。他减的是什么?人欲,明白吗?为道日损他减的是人欲,
告诉大家,如果一个教导他不断的在激发你的人欲,不断的在强调你的人欲,他不断的在扩大你的人欲,那他一定不是道。
他不断的在激发你的贪嗔痴慢疑,他一定不是道,你听明白了吗?那什么会告诉你?情绪会告诉你。
情绪会告诉你,你更贪婪了,你更加的羡慕了,你更加的就是让自己嗔恨了,更加抱怨了,更加的偏见了,你就是人欲被激发的越来越多,
所以你判断一个教导,他是在教你道还不是道,就看他是在人欲上让你再减,还是在人欲上再加,
如果让你为道日损,就是每天在减人欲,每天让你存天理,去人欲,他就是道,
如果让你在每一天自己的人欲不断的膨胀,自己的这个人欲包括要名要利,要财要色,这个人欲包括我要成为一个好人,包括我要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包括我要聪明等等当然也包括傲慢,也包括贪嗔痴慢疑,你各种就是你的情绪越来越大,
说的简单一点,让你更好的理解,如果说你是在修道,你的情绪会越来越少,如果修的不是道,你的情绪会越来越大,明白吗?
就是如果一个教导,他教的是道,你会发现你越来越清净,如果一个教导他教的不是道,他还说教的是道,但你会发现情绪越来越大,人欲越来越多,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关于忏悔解释了很多,真忏悔和假忏悔呀,就真改过,假改过。就老住持亲自为他忏悔
主席者亲为忏悔。亲为忏悔,就主持亲自为他忏悔。
及后入宫富贵。之后这个女孩呢,就可能被选秀进宫了,获得比较富贵的生活了吧,就有了很多钱。
携数千金入寺舍之。就重新带了很多钱来到庙里面来布施,
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这个时候住持让他的徒弟忏悔。
关于回向我们也说过了,我们课程结束也会带大家做个回向,回向就是什么?回向就是不贪功。
把这个功回向给良知,把这个功劳回向给道,就是一切都不是我做的,一切都是良知做的。如果你认为一切都是我做的,就是贪功。
今天讲不了了,下节课会用金刚经里的一段话来说,不能贪做功德呀,贪做功德都是小福报,所以回向是把你的功德回向给众生,回向给佛菩萨,
佛菩萨就表示是什么?这不是你干的,回向给众生呢,是为众生祈福,
所以这个住持就让他徒弟来做回向,来做忏悔。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这个女的就问了,我前面只捐两文钱,主持你亲自为我忏悔,今天我捐了这么多钱,我捐数千金,你却不亲自给我忏悔了,为什么呢?
这个主持就说呀,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
这段话他说什么呢?上次让你捐了两文钱,你的心很真,现在呢你捐了这么多钱数千金,但你的心不如前日真,所以呢前日你的心很真,我必须亲自为你回向,为你忏悔,但是呢今天你的心不真,我的徒弟为你忏悔就足以报你这个福德了。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人给庙里捐了很多钱,这个方丈没任何反应。这个人就想你得把我的功劳给记下来呀。后来就找到方丈提示方丈,后来就直说了。
方丈说,哦,好,那我替佛菩萨记下来了,你是来替佛菩萨做交易的吗?我就替佛菩萨收下了,就是说这个交易就完成了。
这个故事原文我忘了,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意思?你心是什么样的?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不在于你给了多少钱,你的心真不真,这是关键。
就是说你为什么非得让佛菩萨记着你的功德呢?你为什么非得让我把你的功德记录下来呢?你想要什么?你是要名要利还是要我对你的认可,要尊重?你的心在哪里?是这个意思啊,
所以这个故事讲的千金为半,二文为满,这是告诉大家什么?你的心很重要,就是你的发心很重要,就是你诚不诚意呀,正不正心
这个呢我们在下一堂课就是他会讲到那个三轮体空的时候会详细再讲,
但这个地方他说这是善和满的第二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是你勤而行之是全善,你若存若亡是半善,第二种状态呢就是说你的发心很重要,
就比如说你布施,你给庙里捐钱,你的心是什么?如果你的心根本就不诚意,你是有企图要回报,你这个时候你的心是不诚的,你的心不诚,千金你布施了很多钱,你这个善也是不完全的,你这个善也只是做了一半不完整,明白吗?
就像我说的,如果你一边放生一边在想,我都放生这么多次了,我啥时候企业能好起来,你的心不诚啊,
心诚则灵啊,只有诚才能感格天啊,只有诚才能感天动地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所以至诚如神了,
这个诚是什么?诚意呀,就是你在布施的时候,你内在清净吗?
如果你在放生的时候,你内在根本就不清净,你内在充满了恐惧,你内在充满了期待,你这就是半善,
不能说你一点善没有,你是半善,但是呢,这个善远不足以让你自在人生,或者彻底解脱呀,
包括你到庙里做义工,你的心清净吗?如果你有企图,我都在庙里做了这么长时间的义工了,佛菩萨你该让我孩子好好上课了吧,佛菩萨你该让我老公回家了吧,你这就是半善,心不清净,
所以说你的半善和全善不在于说你在外边一定做了多少事情,这个就是我们下堂课会讲到的三轮体空,你就着相了,
因为没有外在的相,所以千金和二文都是空的,千金和二文都是不存在的,物质世界整个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你捐了1000金,和你捐了两文钱,这个根本就是一个相。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认为捐了1000金和认为捐了两文钱,只是一个分别心,只是一个相,
这个像它并不能带来你认为的福德,理解吗?他能带给你的福德是一点点,
就是佛陀说的,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于布施,福德多否?其福甚多。但福德不如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呀,福德不如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三轮体空,
所以何者为满,何者为半?心诚则满,心不诚则半。
就是说你捐了很多的钱,你的心不诚,心不诚就是你有人欲有贪嗔痴慢疑,这什么意思呢?你在做这个慈善的时候,你是有期待的,人欲,你有期待呀,或者说你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这就是半善,
但如果你在做这个慈善的时候,你的心是没有期待的,这就是全善。
所以大家做功课时,我说过两个很重要的,格物致知强调一个事情什么呢?你只处于情绪,不要想着去改变事情。什么呢?
就是如果说你欠债500万,这个时候你很难过,很痛苦,很恐惧,很焦虑,你只是去觉这个痛苦,焦虑,恐惧,难过。而不是期待着我把恐惧焦虑难过悲伤处理干净,这个500万的债务就不翼而飞,
也就是说什么意思呢?你只是处理情绪,而不是想着去改变事情,而不期待着事情在你处理完之后就改变。
如果你期待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就改变,这就是半善,不是全善,明白吗?
所以我们在讲格物致知,讲为善去恶的时候会强调一个重点,什么呢?
我只是处理情绪,而不期待着这个情绪的结果有任何的改变,明白吗?
就是说我并不想去改变这个境遇,我只是去体验由这个境遇所引起的情绪,这个很重要啊,
我们很多人就期待着自己在处理情绪的时候,自己在格物致知的时候,这个境遇就改变了,
格物致知不是要去改变境遇,并不是说你想修改这个境遇,你只是去体验这个情绪,
当你想修改这个境遇,就是有人欲,这就是半善,但是告诉大家,半善也要做呀,
刚开始很多人都会有人欲,我自己也是呀,刚开始当我格物致知的时候,我没人欲吗?我也有啊,我也希望自己好起来呀,这种人欲也要格,
当你格格格格,到最后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不想去修改这个境遇了,这个时候就是全善了,你会达到这个状态的,
那知行合一呢,知行合一你要知道我们说,每个当下,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做你最兴奋的,做到极致,对结果零期待。
知行合一的最后一句话是对结果零期待,就是不能有人欲啊,
你不能一边做一边说,哎呀,我都已经在知行合一了,我怎么还没有结果呢?我都已经知行合一了,我怎么还没有奇迹呢?
你那不叫知行合一的,你那叫半善,你有期待,你有人欲,
所以你看格物致知是没有人欲,知性合一还是没有人欲,
那你说我做不到啊,我还是期待呀,期待就感觉不好啊,感觉不好就格物致知,
所以呀你就不断的让自己做吧,由半善行到满善。
所以你看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就是通过袁了凡的这个例子呀,就告诉大家,心诚你这个善是全善,心不诚这个善就是半善。
所以千金为半,二文为满。所以不在于你捐了多少钱,不在于你布施了多少财物你就会有多大的福德,而在于你心是什么样的,
你的人欲越少,一分钱没捐,你的福德都大过那些天天捐款的人,你人欲越少,你一个慈善没做,所谓的一个慈善,就是在我们眼里当中去那个修路呀,铺桥,赈灾,捐款啊,去救助孤寡老人啊,一个没做,但是你人欲越来越少,你都是全善,
但是你天天修路铺桥,天天捐助,天天怎么照顾孤寡老人天天救助失学儿童,但你就是人欲不清净,你就是人欲很多,那你最多是个半善,
关于这个呢我们在下一堂课讲三轮体空在更详细去讲,
那个袁了凡讲到了一个究竟的地方,三轮体空那才是究竟的东西,讲到了金刚经的境界,心经的境界,佛法的核心,或者说阳明心学这个圣人这些点滴骨血的核心,我下堂课为大家分享三轮体空。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个地方了,谢谢大家,爱大家,祝福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