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ll大约在秋季.送女出嫁

作者: 珍妮的后花园 | 来源:发表于2022-10-08 23:51 被阅读0次

    崇安县有座武夷山,山上奇峰怪石,千姿百态,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横亘数里,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有的如屏垂挂,有的傲立雄踞,远远望去仿如武士般英勇;有的亭亭玉立,宛若妙龄少女般尽显美态。

    山下四面环水,在晴空当照的时候,天上飘过的团团白云和那一座座奇峰峭壁,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构成一副奇妙的景观,十分美丽,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让人留恋忘返,心生愉悦。

    风语书院就座落在这依山傍水的武夷山半山峰上,开门便可见山见水。据说之所以将书院建在这半山峰是有道理的,书院创始人邓山诗,对风水学颇为精通。前看水,水为财,所谓流水生财,寓意着有好的发展和前程;背后是山,即为靠山,事业发展将更为稳固;还有一点最为重要的是,在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教学,沐浴天地灵气,定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风语书院虽闻名闽赣地区,吸引了一大批学子,但严格来说也只能算作是私塾,并非官学,教授的也并非科举应试的那一套。邓山诗更为注重发展学生的个人所长,培养学生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自由创作的开放思想,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他的教学是最为开放的,他鼓励学生们思想自由,创作自由,书院的理念即为:开放,自由,创新。正是因为这超越当前社会的教学理念,才受到更多学者们的青睐。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拜入其门下,并迅速发展壮大,在院学生常年保持在400人左右。

    邓山诗年轻时忙于求学,人到中年又立志传播学识,创办书院,招收学生讲学。以至于耽误了终身大事,他原是要献身于教书育人事业,无心儿女之事的,无奈家中再三催促,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不得不遵从家人的意思,在不惑之年时,由家中长辈安排,在一个秋风飒飒,黄叶随风飘舞的日子,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崇安县王员外之女成亲了。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王员外之女名叫紫玉。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却偏偏不爱女红针织这些活计,就爱这研究诗词歌赋。俩人虽年龄有些相差,但有趣的灵魂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成婚后的紫玉跟随夫君也住到了风语书院,每天同夫君一起读书写字,聊诗词文章,还帮助夫君指导学生们的作业,研发新的教学方式。二人婚生活其乐融融,夫唱妇随,俩人皆把对方视为知己,灵魂伴侣。

    书院里一派详和之气,学生们都亲切地叫着师娘。邓山诗原本枯燥的生活,突然焕发出光亮,溅起了一串串火花。因为紫玉师娘的到来,风语书院往日单调的读书写作增添了很多乐趣。有时,师娘会搬一把古琴,坐在书院外的石峰上,弹上一曲高山流水;又或是到山下的九曲溪边弹上一曲古筝,悠扬婉转;听得让人如痴如醉,神游在山水之间,脑海中又迸发出许多的创作新意。

    正享受着夫妻甜蜜的邓山诗,在两年后喜得爱女一枚。看着那胖乎乎娇滴滴的娃娃,邓山诗眼里充满了无限的喜爱,初为人父的他,高兴得有点手足无措,想要抱抱孩子却又不知怎么抱。为了感谢娇妻紫玉,他便给孩子取名为琦琦,琦为美玉,正好与妻子名字紫玉相对应,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够在爹娘的熏陶下注重学习,养成高洁的品德。

    从此琦琦便成为了书院里最小的学生,从小便听着师兄师姐位朗朗的读书声成长。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的琦琦便能背诵诗词,时不时还能写出惊艳师兄师姐们的佳作。

    琦琦不仅是邓山诗和紫玉师娘的掌中宝,更是全院师兄弟姐妹们呵护着的小宝贝小师妹,享尽万千宠爱。师兄弟姐妹们下学之余最喜欢的便是带着琦琦玩耍,背着她去听山间吹过的风声,山间鸟儿的歌唱,感受清晨山间的晨露,看傍晚时夕阳落下山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邓山诗也慢慢地变老,头发都有些花白了,紫玉师娘却更显成熟风韵,琦琦也出落的娉婷袅娜,秀外惠中。的确如邓山诗夫妇俩期待般,低调,娴静,纯洁,伶俐,是一个温柔天真的好姑娘。

    随着邓先生年纪渐长,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琦琦,他想给琦琦找一户好人家,找一个好郎婿,希望琦琦将来能幸福美满,这也是天底下每个做父母最简单的心愿。

    这日,书院迎了一位尊贵的客人,是武夷山北面铅山县的县令沐远山。这位是沐县令来到风语书院拜会邓山诗,说是久仰其大名,以及对风语书院的向往,早就想亲自拜会一番,但苦于没有机会。而正逢此次路经崇安县,正是一个好时机,所以冒昧来到书院。

    邓山诗有些受宠若惊,尽管自己有些名声,但毕竟是平民布衣之身,人家可是有官职在身的,怎的会来拜会自己呢。无非是客套话,这点自知之名还是要有的。于是赶紧吩咐学生弟子们布置茶水,收拾整理一番书院前厅,以便请这位沐县令入座。

    细聊之下,原来这位铅山县令沐远山与邓山诗的弟子万三千乃是同僚,他们曾一起在京城的官学任职过。因为俩人因对文学的热爱,两人品性相似,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便成了好友。万三千经常同沐远山提起自己的恩师邓山诗,以及在风语书院求学的日子,每每说及此,眼神里便充满了无限的,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说得多了,也便让沐远山也有了些许的向往之情。

    趁着这次路过崇安县的大好机会他可不能错过,说什么也要上书院来拜见一番。一是久仰邓山诗大名,二是替友人来拜见一下老师。

    话说这沐远山,看来二十五六的年纪,长得是玉树临风,谈吐温文尔雅。年纪轻轻便当了知县,也算是有为青年了。邓山诗看着眼前这个青年,心想自己的爱徒三千也是为人正直,有才学之人,俩人能相交的,人品必然也是极好的。不禁摸着自己那几根山羊胡子连连点头,甚至欣赏眼前的青年。

    谈话间他也打听了一些关于爱徒万三千的近况。万三千自从离开书院后便前往京城谋职,因为文采斐然,性格洒脱,受到了京城一些达官贵人的欣赏,便因此牵线搭桥,让其进入京城的官学担任过一些职务,顺便学习一些为政之道。而此次他和沐远山便同时被委派离京担任县令之职,只是万三千去了西南之地。

    俩人正聊得尽兴时,忽然,邓琦琦从外边蹦跳着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本《诗经》,一边跑一喊着:“爹爹,我刚学会背《硕人》啦,这诗好美啊,爹爹,我背给你听啊。”

    待到走近时,才看到爹爹正在会客,开始还以为是爹爹又在教导某位师兄呢,这看清之后才知是个陌生男子。心思单纯的琦琦忍不住多打量两眼,心里想,这位公子长得真俊,与平日里打闹的师兄们有所不同。这也是琦琦第一次见到除师兄们之外的男子,不免有些好奇。

    而沐远山听到琦琦在叫爹爹时,便知道了这便是三千兄口中提起的那位,集师兄弟姐妹们所有宠爱于一身的小师妹。待走到近处一看,果然如三千兄所说的:清水出芙蓉,不施粉黛,就已经很美了。真如《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天真中蕴藏着几分烂漫,聪明里透着几分妖俏,活泼而又不失淑女风范,还有一股子书香气。一时间竟然看得有些呆了。

    邓山诗一看这情形,赶紧装着咳嗽两声。沐远山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失礼了。而琦琦则毫不在意地问道:“爹爹,这是哪位师兄啊?琦琦怎么没有见过啊?”

    邓山诗赶紧出声制止道:“琦琦,别瞎说,这是你三千师兄的好友,铅山县的县令大人,还不快见礼!"

    琦琦一听是三千师兄的好友,不但没有拘束,反而更开心了。福身施了一礼,道:”原来三千师兄也当官了啊。真好,你是三千师兄的好友,那你肯定也很有学问了。”

    沐远山赶紧拱手回施了一礼道:“不敢当,不敢当,在下沐远山,琦琦姑娘有礼了!”

    这沐远山家中也是书香门第,族中也有多位兄长叔伯在各地为官,家族颇为兴盛。沐远山从小便在家族的书香氛围中熏陶,熟读四书五经,也跟着家中长辈历练。如今二十几岁便能当上一县父母官,着实让人佩服,其能力和才华必有过人之处。

    这次到铅山县上任,家中也催促其要尽快成家,以便有人照顾其生活起居,能安心为官,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原来还有些抗拒的他,在见到琦琦的时候,突然有了些许期待。一见倾心,也许就是这样了。

    沐远山找借口想在书院多呆几天,于是便也想拜入邓山诗门下学习自由创作。但此时的邓山诗早已不收徒了,自己立下规矩不能破,若是真想入风语书院的话,可以拜其门下弟子为师。

    但沐远山这小算盘可不是这么打的,自己想学自由创作这种新式文章的写法是真的。但若拜了邓山诗弟子为师,那不是辈份上矮了一截,到时还得叫万三千师兄。以后若是成事了,这辈分就差了,这不行。

    思索再三,沐远山决定曲线拜师,只要能在书院多逗留几日便是好的。于是他找到邓山诗想要做他的门外弟子,就是在书院做个旁听生。邓山诗是什么人啊,人生风雨近六十年,这点小心思那能看不出来呢,但却不能说破。因为他也觉得这年轻人不错,自己也需要多方面考察考察,便爽快地答应了。

    留在书院这几日,沐远山除了听课之外,便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接近琦琦,在这件事上,邓山诗也暗中制造过一些机会。比如以讲解新式写作技巧之名,让琦琦给沐远山辅导;也让沐远山以虚心求教之名,去问琦琦各种问题,以沐远山的聪明才智一点就通,纯属是两人探讨学问,更多的时候反而是沐远山在指点琦琦。

    不知不觉间,琦琦也对这个谈吐风雅,举止得体的县长师弟好感倍增。但懵懂的琦琦却还不知道这是爱情在悄悄地萌芽。而沐远山经过几日与琦琦的相处,也更喜欢上了这个姑娘,心底也更加认定这个姑娘了。她单纯,善良,虽集书院万千宠爱,但却不是骄纵,她笑起来时,简直让人如沐春风。

    沐远山不得不离开书院回铅山县衙了。临离别时,沐远山送给琦琦一个玉坠子,是一片树叶形状的,名为“金枝玉叶”,并对琦琦表明心意,以后会永远保护她,呵护她,永远对她好。琦琦有些娇羞的地收下玉坠,并解下随身携带的一枚平安扣,赠给沐远山,希望他此去一路平安,并且愿意等他。如此,俩人便算是互换定情信物了。

    沐远山来拜别邓山诗,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也跟着上了好几天的课,那自然也是老师了,不能失了礼数。更何况还是未来的丈人呢?

    邓山诗见他要走,心里也有些拿不准,他想着要试探他一番。这沐远山倒是个爽快人,不等邓山诗问话,便说明心意,表示自己心仪琦琦,希望老师成全。此次返回铅山县,会尽快请家中长辈来书院提亲的。会按礼数办事,定不会委屈琦琦,并保证自己将来一定对好好待琦琦。

    如此一来邓山诗也便放心许多了,便问沐远山,几时能回来娶琦琦,沐远山想了想:此时正是春末,得回去禀明家人,还要准备聘礼,仪式,再请家中长辈上门提亲。若是夏季,这时间定然是来不及了,不能因为时间仓促而失了礼仪。便对邓山诗说道:”大约在秋季,秋季到时来,满山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将会见证我来娶心爱的姑娘。”

    送走了沐远山,原来那个喜欢围着师兄们转,像个孩子似的闹腾师兄们的琦琦不见了。转而变成了一个温婉,有些矜持的姑娘,果然爱情可以改变一个人。原本不喜女红的琦琦,竟然吵着要学刺绣了,说是要绣一对鸳鸯,这可把邓山诗夫妇给惊呆了。

    就这样,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夏末,琦琦的心儿开始有些期待起来。春日一别,已经是三月,思君念君,还不见君来!琦琦站在风语书院的门外,抬头看向山上,她希望枫叶快点红,菊花快点开,这样心上人就能早点来了。

    当秋天的第一缕风吹动九曲溪水面时,她站在半山遥望着,她问路过的风:是沐家公子要来了吗?

    终于,在九月,秋天的枫叶刚红的时候,九曲溪水面上迎了一支船队。下船后,一行二十几人,挑着抬着一堆堆的礼箱,直往风语书院而来。

    这是沐远山家中长辈前来下聘纳吉,择良日。来人是沐远山的叔父,全权代表沐家长辈来与邓山诗商议婚事。沐远山的父母为了以示对婚事的重视,已经从京城出发赶往铅山县了。

    看着沐家送来的聘礼,以及沐远山叔父的诚恳态度,礼数方面没有丝毫怠慢,足见其诚意。既然也是两人情投意和,那便按风俗习惯来办便是,也没有啥理可挑的。于是双方便选定了十月初六这个黄道吉日,沐远山上书院来迎亲。

    沐远山还托叔父带了一封信给琦琦,信中写尽了相思之意。琦琦一边看着信一边想起二人在书院时相处的时光,心中也是无限思念涌起,便执笔回信托叔父带回。

    待到金秋十月,枫叶红遍了山头,在秋风吹动中飒飒作声,仿佛是那吹响的喇叭声;金黄的野菊花像一个个哨兵似的,站在每个山头上,仿佛他们在列队迎接风语书院的这位新女婿。

    九曲溪的河面,整齐排列着数十只帆船向前开进,每只船上都挂着大红灯笼,缠着红布头,一派喜气洋洋。琦琦知道:她等了一个夏天的人终于来了。

    风语书院里,众师兄弟姐妹们忙碌开来,挂灯笼,贴大红喜字,张灯结彩,欢呼鹊跃。邓山诗和夫人紫玉的脸上是笑开了花,乐呵地等着看女儿琦琦穿上那大红嫁衣,披上凤冠霞披。

    在师姐们精心梳妆打扮下的藏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袭红衣映红了脸颊,朱唇轻启,叫了一声“爹,娘”,心中突然涌起不舍之情。从未离开过书院,离开过爹娘身边的琦琦,今天要出嫁了,要离开爹娘,离开陪伴她的师兄弟姐妹们。成亲是喜事,离别却使人愁。

    说话间眼泪便流了下来,声音有些硬咽了。"爹,娘,女儿以后不能在身边伺候了,您二老要多保重。”说着便跪地拜了三拜,邓山诗赶紧拉起女儿,强忍心中的不舍,硬生生挤出一个笑容对女儿说道:“我的女儿长大了,要出嫁了,只要你幸福,我和你娘就放心了。”

    琦琦转身又向各位师兄弟姐妹位行了一礼,“感谢师兄,师姐们平日里对琦琦的照顾呵护,感谢你们包容我的任性和无理。请帮我好好照顾爹和娘。琦琦再次谢过各位师兄师姐们。”有些时候,人的成长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比如琦琦。

    敲锣打鼓的声音越来越近,走在最前头,穿着红衣喜服的新郎显得格外的帅气英俊。满脸的笑意和喜悦藏都藏不住,一进到书院里来,跟着新郎身边一个穿着精致的小伙,逢人便派红包,道恭喜。这一波操作直接让那些个堵门的师兄弟们主动给新郎让道。

    书院外鞭炮锣鼓声喧天,书院内一对新人终相见,满脸绯红,情丝缭绕!新郎牵着新娘的手,缓缓走向坐在大厅上位的邓山诗夫妇面前。新娘拜别父母,从此便嫁作他人妇。邓山诗叮嘱着:“成亲之后就不能耍小家子气了,要好好照顾夫君,做夫君的坚实后盾,管理好家务......"坐在一旁的紫玉夫人既是开心又是不舍。

    新郎跪地三拜,叫了一声”爹“,再叫了一声”娘“,就要带走人家的养了十几年的女儿了。邓山诗道:”贤婿,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一直是捧在手心里养着的。今嫁你为妻,你可要好好待她。“

    沐远山一番承诺,”岳父,岳母在上,小婿会用一生来呵护琦琦,定不会让她受半点委屈。”

    一群喜爱热闹,更喜爱小师妹琦琦的师兄们,带着亦喜亦忧的心情,簇拥着把新郎新娘送出书院。一阵秋风来,吹拂着一对新人的大红喜服,仿佛把那山间的枫叶染得更红更艳了。还有那满山的野菊花,披着金黄的外衣,仿佛被这喜悦和幸福感染,频频在风中点头微笑着。

    金秋十月,秋风送喜,一对新人终成佳偶,一个美丽的故事,一段美好的情愫,在秋天的风里流传.......

    网图侵删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语ll大约在秋季.送女出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ki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