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头号玩家好文推荐互联网产品思考心情随笔
微信8年,张小龙深情告白:为什么人无初心走不远?

微信8年,张小龙深情告白:为什么人无初心走不远?

作者: 王大抽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23:59 被阅读25次

昨天,张小龙上了一堂长达4小时的微信公开课。语言坦诚,回顾初心。

每次换手机,微信都是我第一个要去料理的APP。

诞生8年来,微信早已成为国民级应用。高峰时期,我一天要打开上百次。

可以说,它是最高频、存在感最强的应用了。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微信的存在感又很弱。

别的APP动不动就发送个营销信息,微信没有。

别的APP打开就是3~5的首屏广告,微信没有。

别的APP一进去就弹出个活动通知,微信没有。

别的APP看不5分钟,就得夹塞一条信息流广告,微信也没有。

微信虽然早已成了水、电一般的基础设施,但在你不使用它的时候,它仿佛不曾存在。

前些日子,微信7.0版本发布,万年不变的开机动画终于变了。

从一个小人仰望星球,到一句王阳明的名句——“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为什么是这句话呢?张小龙没有解释,他说见仁见智。

现在我的理解就是,你用微信,微信便存在,你不用微信,微信便不存在。

这也符合他一贯的“用完即走”的理念。

一款好的APP不应该以用户停留时长为成败标准,它应该是一个高效率的工具,帮助人们完成目标就功成身退。

在张小龙的定位里,包容万物的微信(即时通讯、公众号平台、应用号、朋友圈、小程序、微信支付等)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个有平台属性的工具。

两者有什么区别?

做平台,你是规则制定方,你掌控着生杀大权,做久了,会有一种“造物主”的感觉,你与用户的关系是俯视的;

而做工具,你是服务提供方,你与用户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赋能的。

也正是这个根本性定位的差异,才让微信变成移动互联网的“异类”。

它手握10亿流量,本可以在APP里到处设置广告位,像绝大多数APP那样首页、信息流、评论区、push通知位,到处都能变成下金蛋的地儿,但微信却在商业化上进度迟缓。

张小龙自己都调笑,“很多人给微信商业化出主意,我不知道他们咋那么着急,比我还急。”

也许有人会说,微信不着急,是因为有个有钱的腾讯爸爸。

可腾讯爸爸也是上市公司,也有财务压力的啊。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一味商业化,不符合微信的价值观,违背了做产品的初心。

就像发展之初,微信没有直接导入用户的通讯录或是QQ好友,让自己赢在起跑线上,它的选择是让用户自己筛选,自己加人。这很慢,这又很微信。

在微信推广前期,有大半年的沉寂期,微信没有做任何推广。要知道腾讯爸爸的强项就是无所不在的渠道,要知道那时即时通讯软件格局未定,“米聊”之辈随时都会将微信甩开,但是张小龙的理念是——“在产品能够自然增长前,不做任何推广”。

有次开会,马化腾用“克制”评价了微信团队。

张小龙当时的内心戏就是,“我没觉得啊,我并没有刻意压制内心的冲动来达到什么效果,我觉得做产品就该这样啊。”

以前听到一句话,“小孩子才看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

但我认为,更高一级的境界,还是要看对错。

亚马逊的贝索斯曾说过一句话,“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因为我们一生中要做很多选择,如果说“我们就是选择本身”也不为过,如果没有善良护航,你怎么能保证你的选择是对的呢?

微信发展一路,都是以事情的合理性来做判断的,结果成了移动互联网中的王者。

贝索斯也是,早在二十年前,他就将亚马逊的发展策略定为“提供优质、廉价的商品、好的快递服务”等,因为他认为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这些需求永远不变。

谁说对错是幼稚,谁说对错不能带来利益。

我曾在不同的公司待过,见过大家是怎么为了流量不眠不休、为了获取用户绞尽脑汁、为了变现不遗余力。所以,今天读张小龙公开课纪实,才那么感慨。

后来,我去看了张小龙的历年公开课。理念一以贯之。

我才发现之前我对微信的判断错了。我判断,微信会像苹果那样,到达了盛极必衰的顶峰。

但现在我看到,微信不仅盛,还在积极求变。

看一看,moments视频,小游戏的优化,红包的改进点,小程序对线下的赋能……

张小龙,可做的服务还有很多,微信团队也在紧锣密鼓地执行。

我相信,微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故事,还远未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信8年,张小龙深情告白:为什么人无初心走不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pnz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