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小小的心愿,说起来也纯属是自不量力,希望能够把古之经典消化之后,进行一番解读,写出来。
现在的人,都很忙,大家小孩都一样,在读书推荐榜单中,只要涉及到传统文化方面,都会列出来一堆的大部头,其实,都是曲高和寡的,先不要说别的,经典里面很多字都不认识,所以实际上,最后没有人真正去看的,榜单也就仅仅成为了一个高挂起来的榜单了。
我属于一头犟驴,很多字也不认识,很多意思也不理解,但是胆子大,希望能够把经典能够多读几遍,尝试着通过更能够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去)
第一篇,就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开始吧。还是很有几方面有些原因的。
第一,屈原给大家争取到了一天法定假期,光凭这一点,一定要表示感谢的。
第二,在少年时代,受限于各方面的条件,能够买到、买得起的书籍,屈指可数(所以总是说自己读书少也是有来历的)。
很凑巧,高中的时候,知道并背诵过贾谊写的《吊屈原赋》。贾谊就是那位“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主,皇帝大半夜的起来请教问题(这位皇帝还是很有名,不属于平庸之辈)。贾先生真的属于典型的才子,《吊屈原赋》字数不太多,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用典那是非常漂亮,读起来、背起来,那是唇齿留香。
题外说一句:当然很多字在32开本的新华字典中也查询不到,多亏了高中语文韩老师家中的《辞海》(梦想好久了,现在还是没有入手)。
第三,当然是一点小私心,在高中的时候,穷拽,“孤傲”的很,不修边幅,也有点独来独往,怪怪的,更多的是耍酷的成分在内。曾经有幸排练和表演过,郭沫若先生写的话剧《屈原》。
大段大段的台词呀,你猜的没错,屈原是我演的。这是我仅有的表演生涯,短暂而又辉煌,成为了我表演事业的巅峰之作。
在《史记》当中,这一篇写的特别好,不仅仅是文采出色,故事交代的很明白,各种曲折辗转把握的精准、老辣,虽说结局都知道,还是会一句句的读下去。简单介绍一下故事。
第一段,说了屈原的名字和出身,王之本家,稳稳的贵族。智商超群,能说会道(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受到诬陷的时候,不去和王解释呢,不能说没机会呀,进言杀张仪那一段,证明还是可以和王对话的,只是没有了那种亲密无间而已。应该是性格里面的清高因素吧,弹冠振衣,清者自清,不屑,可惜),很受重视,位高权重,必定受到小伙伴或者说同僚的嫉妒与怨恨,木秀于林。
呵呵呵,这一点和企业何其像哉?
上官大夫,职位也差不多,后面看到,能力应该也有,例如抢功,不过高不到哪里去,心胸狭窄一条,就牢牢的被限制住了。嫉恨生怒火,生智慧,设个局,挖个坑,让屈原跳进去了,稀里糊涂的被疏远了。
生气呀,想不通呀,怎么办?
咱不是有才华吗?写出来,那是感天动地呀,《国风》、《小雅》都怕了,同侪更怕的不要不要的。更不敢让回来了,估计在王面前,又是各种离间和摆布呀,哎,一声叹息。
后来,马上要打仗了,结果天真的先得罪了齐国,联盟有了裂缝。加上被著名的纵横家张仪的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契约精神,一点没有呀,估计就是写在竹简上,也会一把火烧了),各种被耍,比耍猴还惨淡。
这一段,估计也是衬托屈原的能力吧。隐含的意思,除了屈原,其他谋士和将军都是渣渣。
太耀眼,所以才不会启用的,又有能力,还是给了一个外交家的身份,让出去多跑跑,代表大国威严,象征性的存在。估计要是用心,一定会成为第一流的旅行家,确信无疑,真正的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哦也,完美代言。
怀王打仗失败了,又被骗到他国去了,冤死了,估计智商瞬间为零了,美人计?怎么劝说都不听,许诺的姑娘得是有多漂亮呀,当时可是没照片呀,真个,说的天花乱坠了。客死他乡了,死后才落叶归根的,估计也交换很多。
莫名想起来,北宋灭亡那一段。历史故事总是那么的相似的。
儿子当了王,然后呢?这里纯粹是认识到了屈原的能力太强、光芒太盛了,担心把控不住,被放逐是必然的,而且放逐的越远越好。大师到了江边,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和一位怡然自得的渔夫(估计这位渔夫是为了作一个见证,杜撰出来的),噼里啪啦的、义正言辞的说了一大堆,流传最广的就是:“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然后,把这不世才华,整理数篇文章,纵身一跃,自沉江中了。
最后的几段,洋洋洒洒,是司马迁对屈原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文人之间骨子里相互流淌的一种气节,欣赏和惋惜,这部分建议读者多读几遍,其义自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