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卷一
第三篇:生气通天论篇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露代表阴邪,风代表阳邪,寒属于阴病,热属于阳病。
如果人体的阴阳不能平衡,对身体就无法形成严密保护,那么自然界中的阴阳就会伤到人体的阴阳,形成寒热病症。
比如,在春天受了风,风为阳邪,阳病会先停留在身体上部,等到夏天就会下行,伤及肠胃,导致泄泻;
如果夏天感染了暑气,汗又没有出透,炎热之气就会伏藏在体内,秋天体内阴气向外疏布的时候,和藏在肌肤腠理的暑热相遇,人就会发疟疾,忽冷忽热;
秋天被湿气所伤的话,属于阴病,阴病下行到极点后就会反向上逆,此时体内阴阳之气相撞,中焦阻隔,气机不畅,人就会咳嗽,肌肉筋骨受湿气影响,也会痿厥无力。
如果冬天被寒气所伤,当时并没有什么症状,那是因为寒气伏藏在体内,到了春天,人体的阳气开始向外疏布时,伏藏的寒邪就会生热,形成温病。
人体出现的这些问题,都是自身的阴阳之气,受到自然界的四时阴阳之气的干扰和影响而出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