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论内外精粗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4-18 06:00 被阅读0次

问题48:夫子的治学之道,不求之于心却求之于迹,不求之于内却求之于外,恐怕圣贤之学不是如此浅近而支离的吧?

朱夫子答:

我们之所以治学,无非求心与理。心,既是身体的主宰,其本体虚灵,足以掌控天下之理;理,虽然存于万物,其微妙的作用实际不脱离人心之虚灵,本来就不应该将心与理作内外、精粗之分。但是如果不了解人心之虚灵,不时时存养之,则心昏昧,多被杂事纷扰,而无法穷万理之妙。不知万理之妙,不能致知,则偏狭固滞,心不能尽本体之虚灵。心与理,互相依存,相互加强,是必然的。

所以圣人设教,就是要我们牢记此心虚灵,始终端庄静一,这是穷理的根本;同时要我们懂得万物皆有其妙理,在学、问、思、辨之际,穷索万理,以实现尽心之效。

巨细相涵,动静交养,本来就没有内外精粗之分,但要用功日久,直到豁然贯通之时,才能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心与理是浑然一体的。

你们认为我的主张浅近支离,一定要藏形匿影,作一种幽深恍惚、艰难阻绝的尽心之论,一定要让治学者一下子就求之于文字之外,说治学之道就是这样,否则就不能尽心,这是近代佛学“诐、淫、邪、遁”之害,本质上是要废弃古人明明德、新民之实学。实在是错误的。

问题49:近代有大儒提出“格”是“扞”之义,能够抵御外物,才可致知。有人由此进一步说,人天生而静,人性本无不善,之所以有不善的行为,是因为受了外物的诱惑,所谓格物致知,就是抵御住外物的诱惑,本性的善自然就明了了。这种学说,难道不好吗?

朱夫子答:

天生万民,同时生万物,万物和我们求索的道怎么可以分离呢?如果说,只有抵御外物,才能致知,那不等于说,只有没有父子关系,才能知孝慈;没有君子,才能知仁敬吗?真是岂有此理!

如果说,外物的诱惑之外物不包括君臣父子,那么最大的诱惑无非饮食男女之欲。从根本上说,饮食男女之欲是人不可或缺的,但应该分清天理和人欲,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我们行走于饮食男女的欲望世界,如果不能辨别天理和人欲,就不能达到克己复礼之功,这才是外物成为诱惑而侵夺天理的缘故。

我们不去接近万物,穷索其本原,却责怪外物来诱惑我们,那是不是说,只有闭口饿肚子,才能知饮食之正,只有灭绝种类,才能全夫妇之别?没有受过君父之教的夷狄,也不会赞同这种学说。何况我们谈论的是圣人大中至正之道,怎么可以如此混淆视听?

----《我读大学56

相关文章

  • 道的表里精粗,远近旁类

    道的表里精粗,远近旁类原文问道之精粗。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

  • #书目#宋以后学术代表书-摘自梁启超先生《读书指南》

    摘自梁启超先生《读书指南》 近思录 朱熹 江永注 朱子年谱 附朱子论学要语 程朱学派 《二程遗书》《朱子语类》 -...

  • 朱子治家格言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9年2月24日) 朱子家训 《朱子治家格言 》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

  • 我的读书笔记(6.24)

    阅读主题:王阳明答学生问道之精粗。 内容回顾:王阳明说,道无精粗,人的见解却有精粗。例如:一个人走进...

  • 百日成长计划

    经典导读:【道之精粗】 圣人之学,心学也,大道无精粗之分,人之所见有精粗,认识大道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使自...

  • 7M推荐系统 - S0 推荐业务,Feed流产品及推荐算法策略架

    1 推荐业务 排序模型 召回->粗排->精排精排 y = model(user, item, context)粗排...

  • 【中國·書】陆启成《朱子家训》楷书册页

    【中國·書】陆启成《朱子家训》楷书册页 《朱子家训》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

  • 内外论

    内外需相对看,细分有层次,内外一致时才是真正的内,也就是中。人与大自然本来是通着的,本无内外的分别,因主观的隔阂才...

  • 《传习录》第四天心得

    问道之精粗,先生曰:“道无精粗,人之所见精粗。如这一间房,人初进来,只见一个大规模如此。处久,便柱壁之类,---...

  •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清】朱柏庐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子论内外精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qqq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