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莫愁与林黛玉是两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人物形象,即便看客们不一定读过《神雕侠侣》与《红楼梦》原著,但屏幕上二者较高的出镜率早已让其鲜明的性格家喻户晓。谈到李莫愁,第一标签便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相反,一提林黛玉,便是一个眼泪流不尽,伤春悲秋的病西施。乍一看,性格相差甚远,仔细想,其实残忍和感伤并不是对立的一组反义词,二者潜在有着太多相同。是李莫愁让大家熟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绝唱,因为林黛玉,世人体会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痛,所以两人只不过都是重创于情海中而难以自拔的极端罢了,只不过一个是在冷血强悍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不堪一击的脆弱的心,一个是在弱柳扶风的病躯里充斥着追寻自由的能量。
浅析李莫愁与林黛玉的相似之处首先从天赋上来说,单从’赤霞仙子‘与’绛珠仙子‘的名号便对二者的天生丽质可见一斑,一个出落得美目流盼,桃腮带晕,一个生得’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都属于典型的冷美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种冰冷也很好地烘托了二者孤高傲慢的气质。但这种自视甚高绝非凭空而出,因为两人都具有出众甚至是顶级的才华。在武侠小说中,以武功论高低,李莫愁作为古墓派的大弟子,武功超群,心计甚深,小龙女远不能企及,能杀人于无影无踪,却同时又能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在巅峰对决中技压群雄。而在大观园里,比的是智慧与才气,林黛玉作为红楼诗社的潇湘妃子,屡夺诗魁,在复杂的大家族中,她也最能洞察一张张假象面具之下的心思。但也正是对自己天赋的极度自信造就了二者不可一世,争强好胜的性格。再加之二者的身世都是过活于孤独之中,一个早失恃怙,寄人篱下,一个为爱背叛师门,因而当意中人出现的时候也都会奋不顾身,竭尽全力地去争取天长地久。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曹雪芹和金庸都采取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都为二者设置了一个能力相当,却又处处可以对比的影子。孤高独立的林黛玉的对立面当然是圆滑世故的薛宝钗,林黛玉对待凡人表现出的不亲近将自己锁了起来,她甚至连自己用过要扔掉的杯子都不会施舍给刘姥姥。她是因为爱而爱,不考虑其他任何东西,而薛宝钗却是为了家族的利益来指引自己的情感,永远以大局为重。林黛玉虽柔弱,可她无形的反抗是强有力的,她觉得跟宝玉在一起开心,可以冒大不韪偷读《西厢记》,不顾任何封建礼教束缚,即使自己在贾府中无依无靠,只因为宝玉的爱,让她永不停歇,忘乎所以的去期待美好的未来,这种太过于理想甚至是柏拉图式的爱恋以及始终坚持按自己心意的作风让自己终究在反抗无力的现实面前流尽了一生的眼泪。正是这种对爱的执着与无畏同现实的残酷与无奈造就了林黛玉的性格,她多愁善感,郁郁寡欢,敏感多疑,抑郁质的她永远都只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因而总是哭哭啼啼,试图以自己绵绵之力去实现过于理想的美好,终究不过是蚍蜉撼树,无济于事。从始自终,无依无靠的林黛玉都有一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因为宝玉的承诺让这种力量变得无比强大,可是再坚持不懈的抗衡又怎能对抗封建皇权的统治,最终在这场博弈中,黛玉与宝玉的爱情还是终结了。当送入婚堂的新娘子是宝钗时,万念俱灰的林黛玉,即使气若游丝,也不遗余力地做着最后一次的挣扎,她拿来自己曾经写过的所有诗文,将自己对宝玉的所有缱绻一一焚烧,把这份理想的爱化为灰烬,魂归离恨天,正像自己曾经埋葬过的所有残花,哀伤过的所有落红一样,化为虚有。至此,三人便都有了结局,即都没能够收获幸福。
如果说林黛玉是以无形在追寻自由,那李莫愁追寻自由的力量完全具象化了,因为这里是放浪形骸的江湖。作为古墓派的大弟子,当李莫愁偶遇到江南俊杰陆展元时,两人坠入爱河理所当然,于是乎她不顾师门教规,背叛师门,冲出古墓,要与陆展元长相厮守,情定终生。而这也恰恰与安分守己,规规矩矩的小龙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龙女对爱的态度是无为的,只不过是命运的机缘让她和过儿走到了一起。小龙女对待感情永远都是不表白,甚至让读者着急,如果不是尹志平出于原始本能的玷污,可能小龙女一生都未能走出古墓。不过小龙女是幸运的,因为无欲无求的她遇见了可以托付终生的杨过而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爱情。
相比之下,李莫愁是悲惨的,因为她所托非人,爱上了一个负心汉。为了陆展元,李莫愁放弃了古墓派大弟子的地位,放弃了养育自己的师父,放弃了前程,背叛师门,从古墓走出的李莫愁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幻想着种种方式与陆展元生活。正当她距离实现这些美好的幻想仅有一步之遥时,所有的悲剧都在她到达陆家庄的那一刻上演了,陆展元为了延续香火而移情别恋,正要与满身红妆的何沅君结拜天地。红衣似火,点燃了李莫愁心头的嫉妒之苗。当她怔怔地望着陆展元,所有的伤害都在这对视之间产生。李莫愁痛不欲生,肝肠寸断,哭得撕心裂肺。因爱生恨,她不甘心,誓要为自己曾经复出而无法收获的真爱寻找落脚点。此后的李莫愁变得嗜血成瘾,凶恨残忍,冷酷无情,不再流泪。她眼中不能看到任何和陆展元与何沅君有瓜葛的东西,她曾经因为看到沅江上的船客郎情妾意,举案齐眉,而心生恨意连毁六十三家货栈船行。李莫愁的凶狠令人闻风丧胆,她每留下几个血手印,都一定要杀死几个人,在十五年后血洗陆家庄时,即便柯镇恶再三劝阻,她还是要把陆家最后两个小女孩给杀掉,因为她在陆家墙上留下了九个血手印。由此看见,李莫愁对待承诺的态度,也难怪在陆展元不顾海誓山盟而背信弃义时,会彻底把她由一个菩萨心肠的道姑变作一个靠喋血来麻痹神经的杀人狂魔。对于李莫愁,似乎一生都没能走出一个情字,当她最后在绝情谷,身中情花之毒的她达到了人生的高潮。即便陆展元与何沅君的骨灰一个被她埋在华山之巅,一个被她丢尽东海,可是临死之前,她还是在幻觉中看到了二人的身影,伴随着唯一的一次落泪,这位一生痴情,一身纯净的女人葬身火海。可见爱之弥深,恨之愈笃,最后还是输给了一个情字。
在作者极力塑造之下,李莫愁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都给读者带来了太多矛盾的阅读感受。任何一位男性读者对林妹妹都难以放弃那种对美丽,纯真,聪慧的怜爱与幻想,可是又有几个读者愿意娶一个林黛玉式的人物为妻呢?因为她过于理想,无拘无束的态度经不起现实的拍打。想想大家对林黛玉的感受也很残酷,即便是喜爱,也是因为内心中所不失的诗和远方,但生活还是要有苟且。就李莫愁而言,这种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虽然我们看到了李莫愁极端的歹毒与冷酷,可是似乎没有人会讨厌这个人物,因为她所做的一切虽是恨,实为爱,因为爱与恨的界限本身就很模糊,甚至可以说世上本无恨,而只有爱。大家对李莫愁的同情中仿佛夹杂着几丝喜爱。因为她代表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份最纯粹的净土,最美好的神秘花园。二者对待爱情的态度十分理想坚定,几近疯狂,一个是用外在的强大去极力掩饰内心的脆弱,一个是自身的柔弱无法阻碍内心的强大。为了爱她们与世界抗衡,简单中充满了可怕的力量却也导致了最终的结局。二者正是理想爱情追寻者的两种极端表现,也许两人的某种折中加权就是现实中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