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用奖励制度去教育孩子,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结果,但是有些父母发现,自己在长期运用这种奖励制度的情况下,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这是为什么呢?是奖励制度本身的问题吗?父母到底应不应该奖励孩子呢?怎样才算是恰当的鼓励呢?
如果父母可以正确的运用奖励制度,那么孩子的成长而言,是有益无害的。但事实上,对于父母们公认的奖励制度也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1、奖励的太多,容易超出孩子的期望
如果父母的奖励没有计划,没有上限,当孩子取得一点点小成就时,就给孩子奖励,这样的话容易导致给予孩子的奖励太多,超出孩子原本的期望。一旦奖励超出孩子的期望,就有可能导致两种极端,一种是让孩子感到开心,甚至沾沾自喜,进而得寸进尺;一种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到压力,由于心理长期处于有压力的紧张状态,渐渐的孩子容易变得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没有责任心。所以父母的奖励一定要适量,要在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2、效果很难长期的维系
因为所有物质奖励都只是短期的刺激,没有深入到内在驱动力的诱发,所以奖励的效果很难持续保持的。比如一位母亲想通过奖励,来督促自己孩子回家后,先完成当天的作业,再玩耍,第一天,她告诉孩子,当作业完成后,孩子不仅可以自由玩耍,母亲还会给孩子买他一直想要的小玩具,孩子可高兴了,很快完成作业,并得到了奖励;第二天,孩子回家后,迅速拿出作业,写了起来,之后母亲奖励了孩子五元;……第四天的时候,母亲想着奖励应该
起作用了,便不再给以孩子物质奖励,到了第五天,第六天,孩子便没有做作业的积极性了,甚至会拖拖拉拉。可见不合理的奖励,效果确实很难得到长期的维持。
3、太过依赖奖励制度,很容易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
心理学上有一个“德西效应”,指的当一个人进行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外在的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事实就是如此,当孩子习惯了父母的奖励,孩子学习的动力就不是满足自己求知的好奇心,追求自己的梦想,而是得到父母的奖励;孩子听话的动力就不再是父母说的话有道理,而是听话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当奖励停止时,动力也就停止了,只有继续用更大的物质激励去诱惑,孩子才肯继续前行。一旦孩子对奖励制度过与依赖,孩子做事的内在动机就会减弱,对外部的关注就会变多,比如对奖励的关注。
那么恰当的奖励制度应该是怎样的?
1、奖励制度的基础应该是孩子内心也能接受的事情
比如,孩子连续一周自己打扫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父母就可以奖励孩子一本孩子想要的故事绘本,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是一种好习惯,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并且这也是一件孩子内心可以接受的事情,可以让孩子感到心情愉悦。又比如,孩子拾金不昧,被学校表扬,这时候父母就可以奖励孩子一次去游乐场的机会,父母最好陪孩子一起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还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2、提前确定好奖品和规则
父母在奖励孩子之前,应该提前确定好奖品和规则,这样做可以保证奖励的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利于父母对孩子的好行为做出及时恰当的反馈,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3、奖励也不能太难实现,或者超出孩子合理的期待
如果奖励太难实现,万一父母没有实现,就会失信于孩子,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神圣的地位就会降低,不利于建构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要注意奖励不能超出孩子的合理期待,否则,可能会给孩子压力,又或者让孩子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那么你呢?你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使用奖励制度吗?合理的奖励可以让孩子充满动力,不恰当的奖励孩子却容易让孩子沉迷于物质,要想使用奖励制度,一定要谨慎的把握。其实,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奖励就是父母真挚的关心和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