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231135/c644be88a56cc573.jpg)
01
2014年,我在合肥一家培训班学摄影,认识了一位师兄。我们年龄相仿,爱好相似。
培训班的学员非常多,住在集体宿舍,五六个人一间,他住我隔壁。没课的时候,四处溜达,每次经过隔壁宿舍都看见他一个人独自喝着劣质白酒,面前放着花生米、咸菜之类的下酒菜。
他酒量不错,一次可以喝半斤“牛栏山”。兴致来了,干掉一斤也不在话下。
沉默、忧郁、酒量大,综合他身上的种种特点,我推断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宿舍里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小毛头,不知人间疾苦,跟他不在一个频道,所以他只能喝闷酒。
后来,稍微熟悉了一些,他便邀我陪他一起喝。因为平时接触并不太多,还没有到无话不谈的地步,谈论的话题也仅限于摄影方面。
第一次喝酒是星期天,没课。许多学员都回家或者约会去了,宿舍里很安静。
我坐在他床上,看到枕头下压着一本书,摸出来一看是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在我认识的人当中,从学校出来还保持阅读习惯的几乎没有,即使有一些看书的,看的都是网络小说或者通俗小说。纯文学作品是没有耐心看下去的。
我问他怎么对这类书有兴趣?他说,无聊的时候翻一翻。
我们并没有就这个话题深聊下去。
02
三个月后,我毕业,先走了。走之前,加了他的QQ。(那时候我们都不玩微信)有一天,无意中翻看他的QQ空间,发现他经常写日志。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日常琐碎和个人感想。
读了几篇,发现他居然也有一个作家梦。茫茫人海,总算找到了知音。我既开心,同时又感到深深的悲哀,我们曾经距离如此之近,却不知道彼此怀着同样的梦想。
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注定孤独。我们内心敏感而脆弱,怀着伟大又虚幻的梦想,因为怕别人嘲笑,把这个秘密越埋越深。
后来,他学完摄影,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进入影楼,而是去了剧组。再之后又转行去了工地。他没有放弃写作,依然在QQ日志里默默耕耘,虽然阅读量少得可怜,却乐此不疲。
对于写作,他比我要执着。
我比较懒,自控力也差。早上赌咒发誓,晚上一定要完成一篇文章,结果下班洗了澡,往床上一躺,就呼呼大睡。
03
每次想起我那位师兄,都觉得他很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那个在深夜凝望码头绿灯的追梦人。
文学梦就像师兄内心的一盏绿灯,给了他生活的希望和奋斗的目标。
最后,有一句话想送给他和所有的追梦人,也是菲茨杰拉德说的:“一件事情无论太早或太晚,都不会阻止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