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散文成长励志
有文化的老太太,老年痴呆后也不一样

有文化的老太太,老年痴呆后也不一样

作者: 叶粟 | 来源:发表于2018-10-06 15:03 被阅读768次

    李姨今年83岁,50年代的师范生,那个年代在我们这个小城可是少见的文化人。

    女儿郑姐说:母亲气质高雅,十指不沾阳春水。父亲待母亲宠爱有加,生了孩子出了月子抱到奶奶家,养到上小学了才回到家中。

    郑姐说:记忆中,母亲总是在看书,《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是读的滚瓜烂熟。郑姐从朋友那借过来的书,也总是会被母亲抢走先看,颇有爱书如命的味道。

    12年前,李姨中风了,中风后一年多,又老年痴呆了,生活不能自理,郑姐和哥哥姐姐们照顾有加,陪伴在侧。

    腹有诗书的李姨成了个老年痴呆的老太太。经常发呆、若有所思般、貌似思考问题,又貌似思考人生。最爱看的电视是“非诚勿扰”一遍遍的看,呵呵的笑。

    生病后,住院便成了家常便饭,医生都认识她,且对她喜爱有加,因为这个老太太会调皮捣蛋,还语出惊人。

    一日、医生来查房,问道:阿婆,今天感觉怎么样?哪里有觉得痛呢?

    李姨答曰:医生呀,我哪都痛,就头发不痛!

    严肃不已的医生笑的脸上的皱纹如菊花般盛开来。

    第二天,医生又查房,问:阿婆今天觉得怎么样?有哪里觉得不舒服吗?

    李姨很严肃的答曰:不舒服不舒服,哪里都不舒服,看来哪里都坏了,就脑袋还好!

    护士和助理医师笑弯了腰。

    第三天,一位年轻的护士来打针,由于母亲手臂胖胖的,找不到血管,护士姑娘找了两针也没扎上,这时母亲说:我这可是手臂哦,你可别把我当冬瓜扎哈。让老护士来让老护士来!

    护士姑娘啼笑皆非,换了组里最厉害的护士来。

    又有一次住院是因为血糖高的厉害,病房里住着3位老人家,母亲是不能行动自如的,还有一位阿公是可以走路的,下午大家都挂好点滴,躺在病床上聊天。

    母亲说:北大街那家老的松糕店里的松糕呀,想来可真好吃,里面还放了葡萄,核桃,红枣,越吃越香。

    隔壁70多岁的阿公说:是呀,小的时候没钱吃,大了一些要养家糊口,要养大孩子,培养孩子舍不得吃,现在我们是有钱却不能吃了。

    隔壁床虹桥的阿婆最年轻,不到70岁,也是可以行动自如的一位老人家,说:你们说的我好想吃。

    母亲说:我出钱,你去买,买来我们偷偷吃。

    隔壁阿婆竟然屁颠屁颠的去了,买来后,三位老病号偷偷的把松糕分着吃了。吃完后,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

    第二天,三位老病号血糖集体上涨,远远超出了正常水平,医生察觉必定有原因,问:您们昨天吃什么东西了吗?

    隔壁阿公坦白从宽了,隔壁阿婆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低着头不说话,当医生问母亲的时候,母亲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就是不出来。一副刘胡兰般誓死不屈的模样。

    她的孩子们在旁是哭笑不得。

    某一天,来看望阿婆的亲戚闲聊说起隔壁邻居的老人家老年痴呆走丢了一天,家里吓坏了,亲戚朋友都纷纷外出寻找,不料那老人家走到万岙那边的一条小路上迷路了,回不了家,在那转来转去。

    说来也巧正好一位她儿子的一位朋友开车经过看到,停下来问,阿姨,你怎么会在这里呢?老人家快哭出来了,扁着嘴说: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后来朋友送回了家,一家人吓得不轻。

    夜里2点多,陪伴母亲的郑姐在熟睡中被母亲用脚踹醒,郑姐睡眼惺忪的问:妈妈,怎么了?睡不着吗?

    母亲一本正经的说:我问你个问题哈,一个手脚不好、却脑袋好的人;还有一个手脚好却脑袋不好的人,你觉得哪个好一点呢?

    郑姐还在思索中,母亲却答到:我觉得我这样比较好!

    答完,安心的呼呼大睡去了。

    留下一脸懵懂的郑姐思索了许久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应该如何选择。

    雨果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去读书吧!朋友们,如杨绛先生所言般,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哪怕在老年后,哪怕身体残坏,而那份浸入骨髓的文化都还能让您语出惊人,幽默风趣,且贻笑大方!

    有文化的老太太,老年痴呆后也不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文化的老太太,老年痴呆后也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jh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