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9

作者: 明道1968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13:02 被阅读11次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9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这一节是讲君子得百姓得国家的原因。

曾子讲:“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天命的去留。由此可见,得与失的关键点,实在是不可以不慎重,而其最重要的点惟在于德。所以在上位的君子,虽然事事都应当谨慎,而必首先在自己的念虑上着手,在最隐秘微细的点上进行精密的检查,不使自己的德有一丝的昏昧,这就是在好恶的源头上必须加以谨慎,从而成为絜矩的根本,所以,惟有对自己的德谨慎对待,才会有德(惟慎德则有德)。君子有德,则百姓之心受感化而都能归附,这样就有了人,有了人则百姓的土地以及户籍都归国家所管辖,那么疆域愈加广大从而有了土地,有了土地则凭借土壤就能收获诸般货物,这样百姓通过土地的作用将收获的货物,部分贡献给国家,那么国家就有了财,有了财则经费就不会缺乏,那么国家的诸般用度开支自然富裕而有用。百姓、土地、财货、用度,都来自于天下,而惟有君子谨慎的对待自己的德才能有之,故平天下的君子必须要谨慎。

张居正讲:是故,是承上启下之辞。慎,是谨慎。德,就是经文里所说的明德。财,是财货。用,是用度。看上文所说,凡是天命人心的得失,都是由于能絜矩与不能絜矩的原因,可见有家国者,第一要紧的是修德。所以在上位的君子,虽然事事都应该谨慎,但是必须先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功夫,谨慎对待自己的德,不使其有丝毫的怠惰玩忽和昏昧,这样通过对自己之德的克、修,那么絜矩的根本就树立起来了。既已有了德,那么百姓个个都感化归顺,岂不是有了人?既已有了人,那百姓所住的地方,处处都属君子管辖,岂不是有了土?既已有了土,那么土地中所出的诸般货物,百姓自然都来贡献,岂不是有了财?既已有了财,则国家所需要的诸般用度,自然足以供给,岂不是有用?君子谨慎的对待自己之德,则民心自归,那么君子得百姓得国家而有财用,则将是理之必然。

相关文章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9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9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这一节是讲君...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9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29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8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8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0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0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这一节是讲,德是平天下的要务。 曾子讲:“百姓、土地、财货...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7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7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一节是说明使...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5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5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1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1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2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2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0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0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3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3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ra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