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诸行都是少善根,不如念佛。
诸行,又称为余行、万行、杂行、众行,又称为定散二善。
为什么说诸行是少善根,不如念佛呢?
道理
先从道理来说明。
因为诸行靠自力,念佛靠佛力,自力和佛力能相比吗?不能相比。
诸行是因地法门,念佛是果地法门,因地与果地岂可相比?不论怎样修诸行,修六度万行,你还在因地,还没有成佛。
成了佛就“巍巍独坐度众生”“一坐无移亦不动”,成了佛就不谈修行了,因为圆满了,果地;你还在修行,当然还没有圆满,你再怎样伟大,还在因地。即使是弥勒菩萨,还没有圆满,还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成佛。
所以,因地和果地是没法比的。
就像中午开饭了,人家饭都端上桌子了,你还在地里种水稻,这能比吗?你请客,“我请客,马上下地种豆子”,这谁能等得起啊!“众生我度你,你等着啊,我现在发菩提心”,那是种豆呢,等到什么时候?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热豆腐都做好了,等我们吃,我们还不知道吃吗?
有的人就是没有智慧,两边请客,这边是热腾腾的豆腐请他吃,那边说“我到地里种豆”,种的还是一颗死豆,结果他不到这边来吃饭,到那边等着,等到猴年马月啊!这么好的果地法门你不修,这真是没办法。
就凡夫角度来说,诸行善根是有漏的,凡夫来修诸行是有漏善、有相善、有量善。如果是诸大菩萨来修,他们是无漏、无相、无生的。但是凡夫来修,只是人天有漏善法,因为没有悟无生法忍,不管怎么修,都是人天有漏善法,有漏,有量,有限。
念佛,虽然是凡夫,但是善根福德因缘无漏、无量、无限、无生,所以可以往生到涅槃界。
有量跟无量不能相比,有限跟无限不能相比,有生跟无生不能相比,有漏跟无漏不能相比。以此之故,有漏诸善不能往生无漏清净涅槃国土。
所以,诸行是少善根。
这是从道理上说。
经证
从经证来说,上面所列的十几条经证,证明念佛是多善根的,同时也证明诸行是少善根。
下面再列几条。
善导大师《般舟赞》说:
种种思量巧方便,选得弥陀弘誓门;
一切善业回生利,不如专念弥陀号。
“一切善业”就是诸行、诸善,回向求生的利益,不如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诸行少善根,念佛多善根。
万行俱回皆得往,念佛一行最为尊。
“万行”也叫诸行,也叫杂行,如果“三心”回向,也能往生;但是念佛这一行是最尊贵、最高尚,是无比的。所以,念佛是多善根,诸行少善根。
回生杂善恐力弱,无过一日七日念。
如果回向求生,搞杂行杂善,就是诸行,恐怕力量太弱了,往生不定;那比不上若一日若七日专念弥陀名号。所以,念佛是多善根,诸行杂善少善根。
《观念法门》说: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专念阿弥陀佛的人,阿弥陀佛光明照耀你,白天晚上不舍离你。
佛的光明就是无量的善根功德,所以,念佛之人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杂行之人,彼佛心光不照耀,靠自己去挣那么一点人天福报、小善根,没有阿弥陀佛无量光明,当然是少善根,少得不可为比,佛光都不照耀,都不摄取。
法然上人说:
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念佛殊胜,多善根;余行粗劣,少善根。为什么呢?因为阿弥陀佛名号是万德所归,包含一切功德,如同大海,是众流所归。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是一切三宝、一切法门、一切修行、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波罗蜜、一切行法、诸三昧门,都回归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中,万德所归。
法然上人打了一个比喻: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内证”就是阿弥陀佛自证的功德,“外用”就是阿弥陀佛化他的功德,都包含在六字名号当中,所以,这句六字名号的功德最殊胜。
其他的修行就不一样了,“各守一隅”,各人只是保任各人那一块地方,不是总功德。六字名号是大总持法门,是总功德,其他都是部分的,当然不能为比。
所以,法然上人下面说了一个例子:
譬如世间屋舍,名字之中摄栋梁椽柱等一切家具,而栋梁等,一一名字中不能摄一切,以是应知。然则佛名号功德,胜余一切功德也,故舍劣取胜以为本愿欤!
世间讲“屋子”,像我们这间念佛堂,在“念佛堂”的名字之中,它的栋梁、椽子、柱头、窗门等一切,一说“念佛堂”,都包含在内了。说“念佛堂”三个字,“门还没说呢!”没有门那叫念佛堂吗?所以,这“念佛堂”的名一举出来,所有这一切,地板、桌椅、佛像,都包含在内。但是,如果讲“栋梁、椽柱……”,这些名字当中,不能总摄一切。讲门就是门,讲窗就是窗,讲梁就是梁,讲柱就是柱,不能包含其他的。
所以,大家要知道,修一个法门、一部经典,它就是本身的功德;但六字名号是所有这一切,阿弥陀佛因中万行、所有一切功德都包含在六字名号当中。
比如六度万行,布施是布施,持戒是持戒,不然就不要讲“六度”了;但六字名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完全圆满成就,才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所以,万行都含在六字名号当中。
法然上人说: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他力难思巧方便,令一称超过众善。
这些话读起来都很美。阿弥陀佛因中大愿业力所构成的、所建设成就的,所以叫“大愿业力所构出”。本来没有的,出现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令万德让与行者”,这一切功德都含在六字名号里面,大愿业力这个万德是给你的。“行者”就是执持名号的人,称名的人。“大愿业力所构出”,给你六字名号,建构这栋房子,建起来了,就落在你的名下。这六字名号的功德,“令万德让与行者”,就让给你。
“这句名号怎么就把万德给了我呢?”法然上人说,这是“他力难思巧方便”,是佛的愿力所行成,是难以思议的,是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力。
“令一称超过众善”,一称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众善功德包含在内,超过无余。
一遍上人说:
弘愿一称万行致,果号三字众德源;
不蹈心地登灵台,不假工夫开觉藏。
这些文辞也很好,很美。“弘愿”,就是阿弥陀佛发的四十八大愿。“弘愿一称”,就是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归结为一称南无阿弥陀佛。“万行致”,“致”就是宗致。一切万行的根本,一切万行的归结点,就是弘愿念佛这一称南无阿弥陀佛。
“果号三字”就是“阿弥陀”三个字,这是果上的,“众德”是一切功德。六字名号是一切功德的根源、根本。
“不蹈心地登灵台”,不用开悟,不用明心见性,就可以登灵台。
“灵台”就是指大彻大悟的境界,这里是指往生净土得无生法忍,这叫“不蹈心地”。因为参禅开悟,一定要参究、体悟自心,要在心地上用功的。现在你不需要在心地上用功了,口称佛名就可以了,这叫“不蹈心地登灵台”。
“不假功夫开觉藏”,不用功夫,不用参几十年,不用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这叫“不假功夫”;“开觉藏”,开启觉悟的宝藏。
“千悟万悟悟不到,就是一句佛名号”,这话说得多明白!你都得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了,还把它丢掉,跑去开悟,你不是错悟吗?这完全是白白地错掉了。
我们讲过千遍万遍了,得到六字名号摩尼宝珠的人,不可能羡慕人家一颗金戒指。你根本就不认识这句名号,才会被人家骗了,“你这六字名号摩尼宝珠给我吧!你拿着没用,我拿糖给你吃,这糖甜着呢”。好了,给人家了,小孩不知道,换了一颗糖。
这句阿弥陀佛,宝中之宝,你要把它念好,当作宝贝,抱着六字名号睡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睡累了,翻过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白天念,晚上念。
窥基大师说:
诸佛愿行,成此果名,但能念号,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
窥基大师是玄奘大师的弟子。
“诸佛”,这是以阿弥陀佛代一切诸佛,因中大愿大行,成为果上的名号。你只要念这句名号,“具包众德”,所有功德都包含在内。祖师大德讲的话都一样,因为他们了解教理。
“故成大善”,称名就成为大善。这个“大”,不是大小的大,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大,所以往生就确定。
元照大师说:
一乘极唱,终归咸指于乐邦;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
“一乘极唱”讲的是《华严经》。《华严经》讲一佛乘的法门,最极,到顶点了,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说“终归咸指于乐邦”。
“圆修”指什么呢?指《法华经》,圆融独妙的法门,“万行圆修”。“最胜”,《法华经》到最后最殊胜的是什么?“独推于”,独独推举这句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名号,所以“万行圆修,最胜独推于果号”。这都非常好懂。
南无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