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有营养的婚姻中,最坚韧的纽带不是爱情,而是兼容和谐的精神世界。因为爱情迟早会在日复一日的熟悉中变得平淡,但深植于内心的认同感才是最珍贵的,并且无法被替代。 ——《傲骨贤妻》
1.
“我和老婆分居已经快一年了。”杜哥坦诚道。
“你俩的感情没出啥状况吧?”我试探性地问。
“算是,也不算是.......”杜哥点起一根烟,“我和她的分居,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怎么说呢,像是‘分居式同居’。”
“啊?”
杜哥是我们兄弟里最早结婚的一个,他的对象可可,是一个非常知书达理的女孩。两个人的结合,在圈子里一度传为佳话。
然而,俗话说的好,“鞋子合不合脚,只有鞋知道。”婚后初期,两个人自然是鸾凤和鸣,你侬我侬的。可日子久了,一些问题难免就随之浮现了。
杜哥是自己创业搞手游开发的,每天最早回到家也差不多午夜十二点了。而可可是事业单位的行政,每天六点准时下班,和小姐妹逛完街回到家也才九点多,十一点差不多就困了。
简而言之,两个人是有时差的。
本来,这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一个人熬点夜,另一个人早点回家就好了。只是杜哥有个癖好——每晚回到家后,必须撸两局《英雄联盟》。用他的话说,“工作一天,这是我唯一放松的时刻。”
对此,可可颇有怨言。
一方面是对丈夫“把游戏看的比夫妻生活更重”不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己睡眠很浅,所以大腹便便的杜哥只要一上床,“就像地震一样,我每次都会被惊醒!”
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久了,谁顶得住?
于是,两个人在三番五次的拌嘴之后协商,“夫妻分床而眠,互不打扰。”
“......给彼此一个独立的空间,挺好的呀。”听完杜哥的故事,我尴尬得不知道如何回应。
“确实,后来我和她睡眠质量都得到了提升,可......你不觉得咱俩不像是夫妻,而像是一对房客住在一个屋檐下而已吗?”
看着杜哥苦笑的样子,我陷入了沉思。
2.
生活榜2017年的《居住体验报告》显示,在中国,有80%的已婚人士渴望拥有独处的空间。
两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夫妻把分房睡当成了一种常态。
甚至有顺口溜调侃说:“一等夫妻分房睡,二等夫妻分床睡,三等夫妻同床睡。”
问题来了,一对好端端的夫妻,怎么会突然说分床就分床?难道是出现什么不可挽回的感情裂痕了吗?
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两个人的如此协商,无非是基于一些无足轻重的考量罢了。
比如你会打呼噜,而我会磨牙,两个人晚上都睡不好。
又或者,与其两个人坐在床上沉默地互相玩着手机,还不如呆在两个房间,彼此都舒坦点。
也有人无非是从小习惯了一个人睡,你让他突然和另一个人抢被子,确实一时间难以接受。
你能说这些人是“事逼”吗?当然不能,每个人在扮演丈夫或者妻子的角色之前,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格,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这无可厚非。
但,毕竟“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一场,到最后竟连同床共枕都不愿意,这着实有点匪夷所思吧?
.....
你看出来了,这就是一场无解的“死局”。
一方面,每个人渴望保持自己灵魂的独立,而另一方面,婚姻却要求我们不得不牺牲自身的自由去成全两个人的和谐。
此事古难全。
3.
也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分居式同居”应运而生,席卷并颠覆了现代人的婚姻观。
我理解的“分居式同居”,并不仅仅是“同屋不同床”那么肤浅,它是一种尊重,一种最大程度的给予夫妻双方的自由权的尊重。当然,它也是一种妥协。一种个人向婚姻共同体的妥协。
乍一看,这样的婚姻生活有点不伦不类。
“如果你俩感情不错,安安稳稳地躺在一张床上不好吗?如果你俩没感情了,分居甚至离婚干脆点不好吗?”
也许是这样吧。但,每对夫妻的感情生活,本来就是千人千面,不可同日而语。
在有一期的《圆桌派》里,梁文道分享这么一则朋友的故事:
“我朋友和他妻子由于工作的关系,两个人异国婚姻十年了。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很好,每次打国际电话都能聊半个多小时。当两个人回到国内同居的时候,每次闹矛盾两个人就会甩甩手说,‘别吵了,我们回各自的房间打电话。’”
我们常常都以为,夫妻之间应该无话不谈,哪怕沉默的时候,都应该依偎在彼此的身边。
可事实上,无论是多么恩爱的夫妻,也总有那么一些时刻,需要用独处来抚慰自己的灵魂。
正如小说家艾瑞斯梅铎在她的《长路将尽》里写的那样,“婚姻最大的意义,乃是可以保护两个人的孤独。”
婚姻这东西,从来就不是为了向他人展示所谓的温馨而存在的。
同屋同床也好,同屋不同床也罢,甚至是不同屋不同床,那都是婚姻的一种形式罢了。
如果心生间隙,就算困一张床,盖同张被,转个身就可以触及对方,中间隔着的那片海,也是无法跨越的鸿沟。
这就是“同床异梦”。
如果心连着心,别说分床,分房,异地,异国,就算阴阳相隔,再远的距离亦是咫尺。
这就是“心心相印”。
归根结底,婚姻是一件“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事。适合你们的,便是最好的。
作者简介:西门君,《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目前于浙大就读在职研究生。公 众 号【西门君不吐槽】,关注后留言“西门君”,毒鸡汤管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