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15班少有人看见的美

作者: 孤独的长跑者 | 来源:发表于2016-08-03 21:00 被阅读45次

《少有人看见的美》跟随作者引言“在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强烈的个人偏好逼迫我想谈谈那些富于理性之美的画作,这也意味着,我不是从艺术的角度,而是从思想的角度切入进来的,如果可以把一幅名画比喻为露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的话,那么海面就是画家本人以画家生活的那个社会,而冰山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庞大身躯,亦即那些由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奥古斯丁等伟大哲学人们无声浸润于社会与艺术之内的诸般奇异哲思,才是令我兴趣盎然并在这本书里着力描摹与分析的;

   这本书打开了一个窗户 有艺术、历史、社会、哲学、经济、政治、包含着你对世界的认识,你对人的认识,你对真理的正确认识,这扇窗户的外面驾着一座桥梁,它通向你我的心灵,追求真相,真理。一场冥王星开场让我们感受到面对浩瀚的宇宙,生命的元素到底在这个宇宙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也触发了自己的深思,在生命演化过程中不断分化,推动着走向生命圆满。

     在一幅幅的画中进入去理解画家对画的隐喻,透露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深远的影响与自身思想的表达与诠释,最近在听毕加索美学讲座,通过一个画家的历程来了解他的时代与作品:从少年时期、粉色时期、蓝色时期、立体派创作、古典时期、女性世界、原欲的接触; 著名的专家罗兰·彭罗斯,在看了分析立体主义《卡思维勒像》这幅画后,曾作过这样的评述:“每分出一个面来,就导致邻近部分又分出一个平面,这样不断向后移动,不断产生直接感受,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层层涟漪。视线在这些涟漪中游动,可以在这里和那里捕捉到一些标志,例如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些梳理得很整齐的头发、一条表链以及一双交叉的手。但是,当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时,它会不断地感到在一些表面上游来游去的乐趣,因为这些表面正以其貌相似而令人信服……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产生想象;这种画面尽管模棱两可,却似乎是真的存在,而在这种新现实的匀称和谐生命的推动下,它会满心欢喜地作出自己的解释。”我也因此进入了自己的时代理想与实干主义,在美学领域里开始遨游…

          常春藤与若水组:

问题:将抽象的灵魂形象化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形象化的东西为什么更容易被人接受?抽象的东西真的是冷冰冰的吗?为什么?

首先什么是抽象?什么是形象化?

    抽象的角度取决于分析问题的目的, 抽象化主要是为了使复杂度降低,以得到论域中较简单的概念,好让人们能够控制其过程或以综观的角度来了解许多特定的事态。

   形象化: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实在话,经典的比喻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例如:“我失恋啦,我的心就像黎明前的黑夜一样寒冷黑暗。”这样就很形象化很容易让人理解与记住,甚至感同身受。

T:认知的结构过程: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怎么对接?

抽象就是冷冰冰的,因为抽象的格式是符号化的,体验的格式是意象与形象,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动用的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体验形象化的东西。

4、 “倘若日月星辰确是活物的话,其运动自然要受到意志的驱使,既然有意志,当然该有灵魂”,这其中意志和灵魂的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有意志,就该有灵魂?

      团引出:叔本华的生命意志

是什么东西在支配这个表象世界呢?是意志,这是世界的另一个方面。意志是世界的内核和本质,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它所规定的。它不存在于时空之中,不受因果律的支配,相反,它是时空中一切事物的规定者。意志不遵守因果规律,它没有目的,它行动的原则是冲动,从传统哲学角度看它是不合乎逻辑和理性的,似乎是一种盲目的力量,但它的表象却是合目的的。世界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意志的欲求,是意志的客体化或外在化,都是受到了意志的推动。意志表现在生命界就是欲望的满足,意志是一切生命的内在推动力,生命活动就是为了满足意志的欲求。例如,生殖器官就是客体化了的性欲,牙齿、肠胃的蠕动,则是客体化了的饥饿。

人的生命是意志最直接的表达,人的意志也就是生命意志。意志在它存在的一切级别上,都表现为挣扎,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求而挣扎。我们的命运就是意志的表现,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由意志支配的,人不过是意志实现自身的工具,简直可以说是意志的奴隶,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意志的欲求。

尼采权利意志:

     尼采的权力意志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实际是同一个东西,即求生存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不过二者也有差别。在叔本华那里,事物的生存意志的目标仅仅在于求生存,尼采则认为事物的生存意志除了求生存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求自身超越。求生存可以说是事物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要求。

      “超人”象征着尼采心目中的理想境界,寄托着他的希望和理想,表达了他的痛苦和失望。超人学说是他的理想和宗教理想。

“超人”是尼采用以取代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而提出的社会理想。

    要把他放在艰险的环境中磨练,使他们具有雄狮般的权力意志。尼采认为恶劣的环境对培养超人来说便是顺利环境。他说:“仔细审查一下最优秀、最有成效之士的生平,然后反躬自问:一棵巨树如果昂首于天宇,能否无恶劣天候和暴风雨之助呢,是否外部的不善和对抗,是否某种仇恨嫉妒、顽梗疑惑、严酷贪婪和暴戾,不算顺利环境的因素呢,没有这种顺利环境,甚至连德性上的巨大长进,也是不可能的。”

经过这样的选择和训练,在遥远的将来,就会产生一个由权力意志最坚定、最充实的优秀者组成的新的种族,一个新的超越民族界限的贵族统治集团——“超人”种族。人类1经被超越而产生“超人”,就达到了永恒的千年王国。在尼采看来,生命是不灭的,权力意志是永存的,两者都是永恒轮回的。达到了超人便开始了永恒的轮回,超人作为权力意志的最高体现者,也是周而复始,永存世间的。

泛灵论:泛灵论(animism),亦称物活论、万物有灵论。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意识、灵性的一种学说。泛灵论是人类第一个有结构的、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思想体系,是宗教的最初形态之一。 在未开化的人和精神发育未成熟的幼儿身上即具有一般所认为的心性。

  泛灵论为发源并盛行于17世纪的哲学思想,后来则引用为宗教信仰种类之一。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倡导此理论者,认为该自然现象与精神也深深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简言之,泛灵论支持者认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基于此理论,后来也被广泛扩充解释为泛神论。泛灵论又称“万物有生论”。一种主张一切物体都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的哲学学说。物活论虽然肯定意识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但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的界限,不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和发展的结果,不了解意识只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机能,而是认为自然界所有物体都有意识,甚至连石头都有意识。物活论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那里表现为把一切都看作是有生命的,生命是物质的属性,生命不能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那里表现为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存在于一切物质之中。文艺复兴时代,唯物主义者曾用物活论批判天主教神学的非物质的灵魂和灵魂不死的迷信观点,起过进步作用。

小猎手画的延伸:

家庭结构—角色—功能—关系的品质:《系统家庭疗法,家庭结构疗法》

家庭结构动力学:首先是家庭个体角色功能,角色之间组织与角色形成的关系结构,进而关系品质与角色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倒结构的功能状况,角色功能的运作状况。

爱情是用来分离的,而婚姻讲的是组织,责任与合作的品质

(主体与主体之间的边界与隔阂)

@“角色”决定了你的关系结构

 人物关系的结构化:孩子在玩爽的过程就会成为领袖,而有的孩子喜欢做跟随者,即使孩子在一起玩也凸显了他的位置,你的“个性化表达越有确定性”有主见,有想法,成为主导角色。

     你的想法越微弱,你就只能沦为跟随的角色。

    无论从人类群体还是整个宇宙的范围来看,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从物理上讲都是极端微渺的,甚至是毫不足道的,正是因为个体的人先天的,或者后天地意识到了自身的物理渺小性,所以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以一种群居的方式生存,在中国文化圈内,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有两点值得高度关注。

一:是孩子的成长速度远远高于母亲的预估,所以母亲们对孩子的能力有着相当大的贬低和成见。担心、指责、怀疑和失望,充斥在母亲跟孩子的关系中。 孩子们为了维持与母亲的情感链接,避免分离、抛弃和被抛弃,需要把自己的方方面面都弄得一塌糊涂,才对得起母亲潜意识的“希望”,也才能够继续跟母亲”在一起”。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爱母亲。

二:值得关注的是,母亲为了做母亲,在人格上准备不足,具体的表现之一,就是缺乏信任的能力,缺乏信任自己的孩子的能力。

   一个人从出生时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起,就独立而完整地拥有了自己的身体。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所有岁月里,你的身体的全部感受与运动、器官的生长与老化,以及大限到来时的灰飞烟灭,都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把你的身体疼痛通过电缆、光纤或其他任何方式传递给他人,让他人也能感受到你的疼痛的性质和强度。所以,虽然独立拥有自己的身体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进化的杰作,但也需要付出承受孤独的代价。

如果人与人之间仅仅如此隔离,那活着就是一件相当无趣的事情了;不过更有可能的是,连无趣都感觉不到。但是,好在造物主造人,不会使他们之间没有链接,也不会放弃由链接导致的宏大而和谐的美感。造物主制造的这个链接其实非常强大,它的名字叫做情感。

你的身体疼痛的确不能引起他人的身体的疼痛,但却可以引起他人的“心痛”。所有活着的人,都曾经心痛过自己爱着的人的所有的痛,有些时候,你甚至比痛着的当事人还要痛,这种心痛的感觉,就是由情感的通道制造出来的。

再回到出生,婴儿的身体跟母亲永久地分开了,但情感依附还在。婴儿对母亲的情感依附,重要到跟空气和食物一样,生死攸关。随着婴儿慢慢长大,对母亲的情感依附次第减少。我们甚至可以说,成长的过程,就是在情感上远离母亲的过程。

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而非社会之责。溺爱与苛求是教育孩子最可怕的两个极点,但遗憾的是这两个极端常相伴而行。教育孩子之难,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不然,上行下效、承先启后,受苦的永远是下一代。

家庭对孩子具有四个方面的塑型力。

第一个是家庭的内部知觉。

这是家庭的集体无意识,父辈们说不清,道不明,却一直在为此痛苦烦恼。他们可能为一些琐碎的事彼此争吵,抱怨与愤愤不平,这一切却来源于家庭内核的不稳定。观察什么事情能激起他们极大的幸福感和尊严感,什么事情造成他们的恐慌与混乱,什么事情又是他们不愿言明的禁忌,以此可以透视一般。

第二个对孩子有雕塑作用的是父母的行为。

尊师重道的家庭,孩子知书识礼,喜欢藏书读书的父母,孩子小时候虽然也会撕书毁书,长大后却会自然的爱书读书,孩子的行为就像是父母行为的延续。要想孩子长成后孝顺自己,那你要好好孝顺你的父母,孩子看在眼里会记在心里,顺其自然的会孝义为先。抱怨孩子不爱学习的人,常常也不能在学习中获得快意,学习对他们是受罪,孩子也不会把学习当作乐事。

第三个对孩子品行的雕塑力量是父母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描述,而非家庭内部的感觉,语言中有评价和判断,涉及价值观、世界观,但语言总是会激发内心情绪。心理学认同“皮格马利翁效应”——你用什么方式与孩子说话,把孩子描述成什么样,孩子也慢慢的变成什么样。

有些家长喜欢贬低、否定孩子,以为这样会激发他的自尊心和奋斗心,那样激发出来的自尊是假的自尊,是为了掩藏自卑的自尊,这自尊是做给父母看的。语言上贬低孩子,势必把孩子导向弱势人群,所以,心理学者都建议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肯定孩子,为他导航。

在家庭治疗的技术中,常常使用夸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的方法,为孩子营建一个自己还行的心理气氛,好的习惯和情绪就会慢慢接踵而至。夸奖和批评都可能是一种强化,批评缺点也可能强化或者建构了这些缺点,使孩子完整的自我变得百孔千疮。我们也观察到,好的老师和好的教育都是建立在积极肯定和奖励之上的,孩子在学校不仅学习知识还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喜欢学习成了自然的事!

第四个塑型力量是环境。

环境的问题不是单个家庭能很好解决的,除了家庭的生活环境外,更主要是社会风气,社会教育状况,社会物质条件,社会治安秩序等。环境的改变必须是社会整体的努力,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对环境选择,减少与不良环境的接触。确保孩子的温饱与安静的学习条件,选择秩序严明、教育水平高的学校,鼓励孩子交往有上进心的同学朋友,以及欣赏社会正面文化与精神道德。

对孩子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家庭潜藏的“债务”,压力是无形的,家长们被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我们鼓励父母对自我的家庭做深层觉察,画一个家系图来分析家庭的“问题”,有觉察的父母不会把一些不健康的压力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失去生存的快乐。富裕满足的父母不让孩子从小就过于舒适安乐,保持孩子奋斗独立的个性。有其父有其子,虎父无犬子看起来不错,其实做到也很难。每一代人都有一个家族发展中的自然位置,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化解不利因素,如何利用家族的内部压力让孩子在成长中获益,关于家庭动力结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此次遗憾就是未能见到YY,看她的照片会被她吸引,听她的发言会被很深感染,从曼荼罗她与老T的对话,这个女孩子就一直在我心里留下了印记,我一直在猜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在这条生命长河的轨迹上她经历过什么?当她出现的时候从她身上散发出来温柔,温暖是那么的舒服与自在,甚至你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怅然与性情的通达,YY式的发问实在是绝妙,与人建立关系的那个点上是多么的有趣,对他人渴望了解的心思和那没有阻隔的探索,直接又落地,因为恰好对于丁丁我产生了好奇,在与弱水组的答辩中,一句灵魂是什么颜色的?试图具象化的思维,也让我看到他的思辨能力与思维的张力是很大的,阅读季每一位同学都是我的老师,一盏盏灯塔照亮了前方的路,用AP的那曲歌谣: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啊,往前走,莫回头…

相关文章

  • C&B15班少有人看见的美

    《少有人看见的美》跟随作者引言“在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强烈的个人偏好逼迫我想谈谈那些富于理性之美的画作,这也意...

  • C&B15班《少有人看见的美》——深度阅读第六次课

    人皆生来孤独,有人深切感受,有人若无其事,有人不知所措,有人难以释怀;孤独,不是身边没有人,而是没有人能真正与...

  • 《少有人看见的美—C&B15班大航海时代之深度阅读》微版

    《少有人看见的美》跟随作者引言“在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强烈的个人偏好逼迫我想谈谈那些富于理性之美的画作,这也意...

  • C&B15班——客体关系3⃣️

    时间:2015年10月25日 地址:昆明大溪地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 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间前,一...

  • C&B15班—客体关系4⃣️

    时间:2015年11月8日 地址:昆明大溪地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心目中向往某一种人?我们在...

  • C&B15班——客体关系5⃣️

    随着课程的深入,越来越深的体会到关系的精深与奥妙,关系这一词从打从娘胎里起,来到这个世界就与我们同行一生,一生的功...

  • C&B15班客体关系(课一)

    客体关系的这个约定终于到来了,在第一堂课程结束的时候,脑海中出现一个场景,一张硕大的巨网,网上镶嵌着一张张生命图,...

  • C&B15班胡塞尔专场备忘录

    词源学:我们用词汇表达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时,所采用的标识与路径。 soul:灵魂,一团,分化成结构性的东西,亚里士多...

  • 少有人看见的美

    你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吗? 人皆生来孤独,有人深切感受,有人若无其事,有人不知所措,有人难以释怀;孤...

  • C&B15班胡塞尔专场2备忘录

    这节课的重要收获首先停留在主体间性上,老T在专业组补充说,客体关系涉及到的是以主体为出发点的客体使用和使用客体,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B15班少有人看见的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fc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