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慧欣欣
大部分人都认同:“读书能够拓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然而,对于这句话,我想从【程度】的角度添加三点附注:
读多少书?怎么扩展?什么样的精神世界?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我阅读了一部分尼采的《权力意志》后,我的三观发展出现了停滞现象。
▲这种停滞现象,是今天才感受到的,而在当时,我认为三观发展到最高峰了。
尼采提出的【意志】,被我用【时间发展】的角度,类比成——
“每一秒的自己都被下一秒自己的意志打败。”
我以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已经趋向完善,《权力意志》补了缺口。
接下来,我的阅读量逐渐减少。
因为我觉得,自己思考得已经够全面了,不需要在书中找答案了。
我的现实生活原本紧随着我的精神世界,随着我的精神世界的封闭,现实生活也开始极速狭窄。
但我并没有意识三观衰弱的重要性,依然得过且过,忙着投简历找工作。
精神世界,一败涂地。
<p>
2016年1月7日下午,我翻开了罗纳德·阿德勒撰写的《沟通的艺术》,9号晚上已经看完并抄评(抄摘+点评)29页读书笔记。
然后我根据这29页笔记,概括出一张线索图和一张详细的解释线索图。
读书笔记详细图最后,根据这两张精华页提炼出三个词说明了沟通的要领:
“正向情绪”、“好好说话”、“解决问题为重”。
<p>
这本书启发了我很多思考,接下来我想介绍一些自己的阅读经验,欢迎交流——
如何完善思考模式、如何写读书笔记
<p>
1、思考模式
<p>
我认为,有阅读欲望的人很容易犯以下两种错误:
**A.通读全篇,却道不出几点亮眼的点评;
B.读书且有思考成果,却没有总结归纳自己的思考模式。 **
大家都知道,尽管答案不是唯一的,答题却是有模式的。
“熟能生巧”是因为在反复练习中,补全自己不擅长的地方。
而对思考模式的完善,有助于我们在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考虑得更全面。
很多人可能没怎么注意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思考的?”
思考,似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们看到了行为,产生了疑问并进行分辨,然后得出结果。
但我觉得,**人们思考模式有一个共点(或者说源头):分类。 **
分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于是我知道了为什么“明辨是非”如此重要。
在我们思考的前期,一般会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是分类。
男友问我:“排序不属于分类吧?”
嗯,排序应该是属于分类的,因为排序的上一个思考步骤,如果按时间顺序来分“开始-结束”或者按做事先后来排序,都存在“先—后”这样一种区分,所以也能追溯到【分类】的功能。
接下来我要引入一个概念:【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欣欣的本专业是会计,于是,会计基础是大一就开展的课程。我接触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这是一个很简陋的思考模式。譬如当我接触到一种思想,我会将它横向对比,也会纵向对比。
后来,我接触到【宇宙】这个概念,终于发现我的思考模式缺少了哪些要素。
宇宙,是所有的物件、事件、时间、空间、质量的总和。
如果要将【宇宙】代入新建一种思考模式,那么——
**物件=概念、事件=行为、时间=纵轴、空间=环境、质量=程度。 **
《沟通的艺术》第二章 认同:自我塑造与展现 中,说明了描述性格用词感情趋向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很多人被问及自我评价时,很容易说出:“我是个善良的/暴躁……的人。”
但这种描述性格的用词均不准确,准确的描述是:“三分暴躁、五分仗义”,应该加入【程度】。
于是,**我学会了评价,除了“是什么”,还有“几分是A,几分是B”。 **
再后来,我阅读了杨小凯的一本回忆录——
过去我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这个世界应该怎样?”今天我问的却是:“这个世界会怎样发展?”最坏的事,最黑暗的历史也许就发生在我们一生的时间内,因此关于好坏是非的主观判断没有任何意义,如何适应环境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于是,我想到了,**【宇宙】观点中的时间,不应该是“过去+未来”,应该是“历史+发展”。 **
我们思考问题关注的重点应该由“定义+程度”(历史观)变成“应该如何发展”(发展观)。
并不是说就此忽视历史,而是要“站在历史的肩膀上规划发展”。
有了这种发展观的认识,我们便可以理解到,**“沟通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行动才是。” **
在此我不开展对《沟通的艺术》的书评,我要说的是,阅读过程中思考的要点——
譬如,当我们接触到【沟通】这个概念,很多人第一想法就是“如何沟通”?
而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读者,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要多得多而且要有深度很多:
A.纵轴上追溯:“为什么要沟通?”
——“因为善于沟通的人,容易办成事。”
——“因为可以治疗抑郁症。”
……
很多人提问到这儿,就停了。但其实可以一直提问:“为什么会这样想?”
——“因为自利。”
▲当提问一直问到涉及人性的答案,就算是问到底了。
(我这儿就不进一步评判人性了)
B.横轴扩展:从“人与人的沟通”——“人与自然的沟通”——“政府与人民”……
其实,阅读,也是读者通过书籍这一媒介与作者远程沟通,不是吗?
C.程度轴延伸:沟通过程中,忍让多少,进几步?如何掌握恰好的沟通节奏?
D.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很容易跳出“谁对谁错”的恶性循环,直击“如何解决”这个关键。
<p>
2、“如何能记住自己看过的书呢?”——读书笔记
<p>
我发现我经常陷入以下的循环:
想看书——找书单——打开书看三分之一
过了好久,再重新打开书,不太记得以前的情节——重温前面的三分之一并加把劲看完三分之二,再看完剩下的。我大概能复述一些内容,但说到自己究竟能因此有什么收获的话……额,我说不出来。
我把这种阅读循环称为“低级阅读”(阅读质量低)。
很多人,好不容易看完一本书,过半年就忘了,又要重新看一遍。这样不仅低效率而且还没质量。所以,就算写读书笔记很麻烦,而且带有明显的目的(很多人把阅读视为一种消遣放松的方式,我不评议这种阅读目的好坏,只是喔,如果你是以消遣的角度去看待阅读,不要过了半年看到这本书说:“哎呀,我忘了这本书说什么了,为什么我看过的书讲什么都忘了呢[郁闷]”),我们也应该坚持思考、点评、记录。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式,自然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也各有不同了,欣欣只是介绍我最近研发出的一种——简洁又实用的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参考模板左边的【页码】,有助于我们快速对照书本与读书笔记;
右下角的【分页/总页码】,有助于我们整理读书笔记。
注意:每一章结束,都要归纳章节总结。章节总结以画线索图为主,尽量减少文字记录
第一遍阅读完,我们会有十多二十页左右的【摘抄+点评】。
接下来,第二个步骤,需要将这些材料二次加工成2页纸。
一张是全文线索图,一般是一条公式/一个循环/一个有始有终的关系;
一张是给这条线索图增加备注,也就是翻看材料页,挑重点的写在线索图上。
**第三个步骤,提炼关键词。 **
你的面前,左边是一叠【阅读笔记】,右边是2张【精华线索】;
你要从2张【精华页】中,提炼出这本书的关键词,也就是说——规律。
因为很多时候,在实际生活中,你很难马上意识到能够运用那二十页【阅读笔记】或者意识到属于【精华线索】中的联系链,所以你需要第三次钻研这些阅读笔记,提炼出几个词语,可以概括这种联系的规律。
至此,你已经基本完成了整个“写好读书笔记”的流程。如果你意犹未尽,可以根据你的努力成果写一篇条理有序的书评。
记得将所有资料装订保存好,贴便利贴能帮助你下次更快地找到这份资料。
我曾经也想过,要不要将这些阅读心得电子化,但一来增加了工作量,二来更显得多此一举(电子化的优点是快速搜索和永久保存,如果我提炼的关键词够精简易记,便不需要用到快速搜索的功能;如果我能保存好手写资料,也不需要网络保存)。
<p>
【文末补充】
<p>
1、读书,之于我,应如平地开辟新视野。这篇文章是讨论“如何开辟”。
2、阅读,像一种思考的力量在知识海洋穿梭,当你感受到自己的思考有力量、有方向,你会穿梭得更畅快。四通八达,没有交警。
不过有时候,看书又像爬山,思想层次不够,看不到高一层的意思。
3、有些人不喜欢写读书笔记,其实欣欣本人也并不看重读书笔记。有时候我们要诚实点,穿过迷雾捉光源。读书笔记重要,但不是核心。独一无二的应是你的思想。假设将你所有笔记资料销毁,你也要有不乱的气魄。因为你在,思想在,笔记可以再写。你真正学到的,是你合上书本仍记得住的知识。读书笔记不重在全,也不是一项必须实践的任务。有些强人的读书笔记只有几个关键词,就凭这几个关键词他能随时开展一场即兴有序的演讲。如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能清晰表达出来,我觉得任何一个词语/一句话,都可以是一本“书”。
4、我们之所以记得书中的内容,其实是因为我们记得自己的见解。很多人看完书就忘了看什么,应该是没有产生自己的看法。书易忘,自己的想法却不易忘。捉着这个记忆特点去阅读。
5、保持热度地连续提问是谓思考。看一段,评一段,思考的速度要跟得上眼力。
看得快慢,皆是境界。所见所闻,都是学问。大方点~
<p>
<p>
【具体笔记方法】
<p>
一、如果想写笔记,可以参考——
1、小说/叙事/回忆录。
这类文,准备一张白纸,概括事件发生顺序,再准备数张白纸,每张纸代表一个人物概括特征(最好用箭头标注性格变化);
2、方法论/专业教材。
这类呢,白纸不限,可以参考文章的模板,看到哪里觉得需要记录,便写在白纸上。若是遇上一些浅显的教材,可以看完一章再整理笔记(估计一张白纸一章);
3、散文/诗歌。
这类形散篇短,但依然密布着作者的感情,可能作者写作时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思绪,却不仔细道明真正的核心。我们应该透过迷雾捉光源,甚至找到光源后摸着电线找电源。可能你会觉得“这么麻烦呀”,这便是【思考之乐趣】也~通常散文和诗歌类会注重文字的优美,所以适当抄摘是欣赏文学,至于这类文的线索,我建议用【词语】的形式精炼出来。 【原则】能画图的不写字、字迹要端正、心情不好不看书……
<p>
二、笔记流具体写作方法——
第一遍阅读书本,边读边评(读书笔记上记录你的评语)。
第二遍阅读你自己的评语,画线索图。
第三遍看着线索图,概括关键词。
这关键词有一个筛选标准:当你以后看到这2-4个关键词,能发表超过300字言论。
<p>
三、很多人以为读书笔记就是看书抄书,NO!读书笔记另外一个乳名叫“我的评语集”!除非出于欣赏文学性,如果笔记上原作者的字比你的想法多,我劝你别写了因为你以后很少会再翻来看的。
<p>
四、看书不是最重要,最最最最最重要是——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