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清朝在中国延续了二百多年,相关的府邸分别在沈阳和北京两处,当然以北京为主。清朝入关前,首都是沈阳。所以在沈阳也有故宫,也有王爷的府邸。其中一座豫王府还保存完好,在其中有一面石雕照壁着实珍贵值得一看。

清朝入关后,迁都北京。王爷的府邸约有四五十处,但经过时间洪流的变故,只保存下来15座。遗憾的是,除了恭王府对外开放,其余都被占用。有的被作为办公场所,有的成商业用地,有的则是民居大杂院。
那这些王府的建筑结构是怎样的呢?地位不同,建筑结构自然也分高低。亲王府大门是五间三门,郡王府大门三间一门。凡事王爷的府邸都有银安殿,上为单檐歇山顶。不同的是亲王府规制是七间,绿色琉璃瓦,脊兽七只,下有月台。郡王府规制为五间,上面是黑色筒子瓦,脊兽五只,没有月台。
另外,王府银安殿都设有宝座和三开屏风,亲王府的屏风是金龙图案,郡王府的屏风是五彩云龙图案。那么,有书君就在这里介绍下几座比较受关注的王爷府邸:

一、规模最大的恭王府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今天的恭王府门庭若市是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它的主人先是和珅,后是恭亲王奕訢。恭王府占地面积大,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种建筑群落多处,不愧为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
它前后被八家单位占用,也是数百住户的聚居地。最后,在周恩来、谷牧、李岚清三代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使得恭王府回归了原貌对外开放,现代人才有幸一睹它的芳华。

二、造福的豫王府
豫王府是清太祖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的府邸,多铎在开国入关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王爵世袭罔替,府邸一直称之为豫王府。
民国时期,豫王府的新主人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因此,王府的原有建筑大部分被拆除,变成了中美建筑风的代表作,它就是今天的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被改造后豫王府,门口只留下了两个卧狮和府门外简单摆设。值得一提的是,豫王府卧狮是清代在北京的所有王府门前唯一一对卧狮。
据传拆除豫王府时,从地下挖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协和医院初期的财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此。购置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成为中国最好的医院之一。无论传说是否真实,医院造福一方百姓这不会假,豫王府因此起到它足够的价值。

三、繁花落幕的醇王府(北部)
醇王府先是名臣纳兰明珠府邸,后是醇亲王奕譞的府邸,醇王府名称由此而来。说起醇亲王奕譞不得不提他的子孙:他的次子是光绪帝,五子是清末摄政王,孙子是中国最后的皇帝溥仪。
醇王府规模比恭王府小了不少,但在清代王府中算是规模比较大的。王府主体建筑群被政府机构宗教占用,一小部分被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占用。后来,醇王府的花园(宋庆龄故居)开始对外开放,普通老百姓才有机会看到真实的它。

四、萧条的孚王府
孚王府是怡亲王胤祥后人的府邸,主体建筑被占用,其他地方住着居民几百户就是一个大杂院。王府内的小房子已经破败不堪,内院有篮球场和羽毛球场等大众设施。外院如寻常人家一般摆着各类杂物,早已找不到了王府的影子。
如今的孚王府大杂院状况还是如此,建筑错综复杂,安全隐患重重,还发生过几次火灾,是所有清代王府里比较悲惨的一座。
另外,克勤郡王府、循郡王府也被学校占用,睿亲王府被改建成为普渡寺,怡亲王府被改为贤良寺,雍和宫被改为佛教重地。

因此,清朝王爷的府邸现在就是如此这般情况。仅少对外开放,多被单位占用,或被无数普通老百姓居住。“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但是,不得不承认王爷府邸的过往历史,它教给人们许多许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