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堡垒的铁三角

作者: 恶楠 | 来源:发表于2014-04-11 11:50 被阅读328次

    爱情心理学(三)

    前些日子和一位怀孕的同事聊到了生育中的女人的种种不易,我又想起曾经说起而且也非常相信的一句话:“一个女人,肯为了一个男人去辛苦地怀孕生产、忍受十月之苦,那应该是一种很浓烈的爱吧。这种情感是其他男人与她之间的关系没法比拟的。”(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呢,欢迎回复微信交流。)

    我们前面文章说过,爱情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承诺装置,它标志着要双方把有价值的繁殖资源奉献给自己的配偶。我认为反过来也是成立的,爱情中的双方用承诺生育、承诺忍受一段很长时间的禁欲和亲昵关系、承诺今后抚养共同的后代,同样是巩固爱情关系的一种承诺装置。立下这个誓言并去践行,它的价值实际上远远超过为对方戴上戒指并跟读完那几“我愿意…”。虽然在之后的爱情关系中,双方会因为在养育孩子的事情上产生种种不适并可能影响到相互间的亲密关系,但在决定怀孕生育的当下以及期盼一个新的生命的期间,男女双方基本上是充满了相同的喜悦和期待,以及更多、更深的爱护对方的心态。所以说,这个阶段可能是许多男女这一生中都无法逾越的相互间最为浓烈的爱的阶段。

    可以看到,承诺在爱情关系里的重要意义。这一点,在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里进行了充分的阐述,而且也可以看到,缺少了承诺这一项的爱情模式大多指向了无谓、荒诞、愚昧。

    在物理力学中,三角形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有着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当爱情心理学家们研究爱情时,很自然地将爱情堡垒的坚固性也稳定在很多的铁三角上。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择偶的神经机制时,发现了爱情的内驱力,指出爱情的三个脑系统分别是性欲、吸引力和依恋(Helen Fisher)。每一个重要的脑系统在求偶、交配、生殖、养育中各起着不同的作用。性驱力促使人类在一系列合适的伴侣中寻求性对象(事实上,在寻求尽可能多的性对象方面,其实男性和女性目标和方向是相同的,只不过男性由于繁殖特点、社会特点等原因显得更为明显);吸引力激发个体从可能的配偶中选择一个更喜欢的个体,并在这个喜欢的交配对象上集中精力,从而保存求爱时间和精力;依恋主要激发个体和生殖伴侣维持足够长的附属关系以完成特定物种的双亲职责,这种依恋从异性双方延伸到亲子之间,并且产生向下不断延续和“复制”的现象(你是不是经常会听到某个女孩最后嫁给了一个很像自己父亲的男人之类的故事)。

    心理学家在研究浪漫之爱关系时,提出了爱情的三个行为系统:依恋、呵护和性(Phillip R.Shaver)。这三个系统是薛佛等心理学家在1969年鲍尔比的依恋行为理论中发展出来的,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婴儿的依恋系统和母亲的呵护系统互为补充)上。说到依恋,就必须要说到那个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这个实验可是《来自星星的你》的都教授都绕不过去必须要在他的心理课堂上大书一番的。

    【哈罗的恒河猴实验】发展心理学家亨利·哈罗制作的第一只代理母猴是这样的:用光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身体内还安装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然后他们又组装另一只代理母猴:这只母猴是由铁丝网制成,外形与木制母猴基本相同,以便使幼猴用接近木猴的方式接近它,这只铁丝母猴安装了能喂奶的乳房,且也能提供热量。换句话说,这只铁丝母猴与木制母猴相比,除了在被哈罗称为“接触安慰”的能力方面有差异外,其他方面完全一样,并且能够喂奶。实验的结果是令人惊奇的:在几天之内,猴宝宝把对猴妈妈的依恋转向了用海绵和毛织物做成的那个绒布代母。由于这个代母不能提供奶水,所以猴宝宝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代母那里喝几口奶水,然后又跑回来紧紧抱住绒布代母。研究者发现了依恋对于一个生命体的重要意义。看到这儿,聪明的妈妈们可能会发现,其实母乳喂养的真正重要意义并不是母乳营养更好,而是因为母乳喂养的过程恰恰是一个依恋和呵护的过程。所以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里看到,那些阿哥们对奶妈的关系要远远亲过和亲生阿嬷关系的原因了吧。

    薛佛等心理学家继续提出成人之间的浪漫连接是情绪依恋,这和婴儿与其早期监护人之间的情绪连结在概念上是相似的。对于婴儿和成人来说,爱包括眼神交流、支持、触摸、爱抚、微笑、哭泣、坚持,苦恼时从对方(父母、情人或者配偶)那里获得安慰的愿望,分离或失去时的愤怒、焦虑和悲痛,以及重逢时的喜悦和兴奋。当亲近得不到回应时,对于爱或不爱、接受或拒绝的征兆,会让不被回应的一方变得担忧、关注和异常敏感。一方面会增加这一方寻求亲近行为的强度(甚至幅度,你懂的,亲),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双方之间产生防御性的距离,以避免令人挫败的关系所带来的痛苦。聪明的你有没有从这一段话里得到对于你的爱情关系和行为的一些启发呢?另外,还记得我在另外一篇文章《爱情的距离是多远》里,为什么我要说:“在没有达到那个完善的自我之前,在爱情的河里沐浴,还是鸳鸯戏水的好,距离终究是拉扯亲密感的钝刀。”你现在能明白了吗?

    依据人类在浪漫之爱的关系中的主要情感和行为,爱情心理学家后来又将爱情类型依照依恋类型分成了三种主要的爱情模式:安全型恋人、回避型恋人和焦虑型恋人。这个内容我会在后面再和你说一说。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通过增加三个成分(激情、亲密、承诺)的强度,将薛佛的依恋、呵护、和性系统的最佳功能扩大了“爱情三角形”的面积。三个爱情行为系统顺利发挥作用,引起与伴侣交流、连结和归属的感觉,激活并维护了爱情中的“承诺”成分,然后又能回过头来加重“亲密”部分的维持。爱情三角不是一个静态平衡,不同爱情类型,或者同一个爱情的不同时期,都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不过作为斯腾伯格的爱情二重理论中的爱的结构部分,爱情三角理论将爱情用三个元素来解析:亲密(Intimacy,位于三角形的顶点)、激情(Passion,位于三角形的左点)、决定/承诺(Decision/Commitment,位于三角形右点),并由三个元素不同的部分投入,组合而成八种不同类型的爱情类型。分别是无爱、喜欢、迷恋、空洞之爱、浪漫之爱、伴侣之爱、愚昧之爱、完美之爱。(我另在文章《爱情的距离是多远》里对这八种类型作了详细解释,本文不再赘述。)

    爱情三角理论广受关注和引用,爱情三角的几何学取决于两个要素:爱情的数量和爱情的平衡。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形成了爱情三角形量表,意图对爱情进行量化分析。

    不过无论爱情心理学家或是普通的恋人,他们都知道爱情是一个过于神奇难料的东西。有执迷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痴迷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林语堂的“自从开天辟地,你就是为我而生,我也是为你而活,我决不让你走”,也有夸扣特尔印第安人世代吟唱的“爱你之痛犹如火焰刺穿我的身体”。

    完美、迷人、稳固的爱情依然是人类世世代代追寻的东西,它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存在,它令我们永不休止地呼唤和等待……(未完待续)

    原创感谢推荐,感谢注明出处转载传播!

    搜索添加微信公众号:心理师夏滨psyxiabin,持续关注本微信心理学的生活思考,回复“目录”查看以往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情堡垒的铁三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jl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