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低钻写作者群散文文史钩沉
穆棱词考之十二:七 人 背

穆棱词考之十二:七 人 背

作者: 凴欄觀濤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10:33 被阅读75次

七 人 背

“七人背”可是独一无二的穆棱名词。

话说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时候,按照毛主席他老人家“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教导,已经听见珍宝岛枪声的中苏边境地区紧张万分,全民皆兵嘛,老百姓们都想为国防事业积极做点贡献,穆棱人民就研究出了著名的“七人背”。

“七人背”其实是县一中师生研究出来的一套制造土雷弹的“兵工设备”。七人一组,每人背着一两样造弹“家巴什”:小锅炉、焦炭、铁料、模具、火药、泥水加风机,一应俱全。一声号令“准备、开始”!撂下物件,各尽职能。三下五除二,眼盯盯几分钟,火花四溅的铁水流进槽内,殷红的九枚雷弹就出炉了。

1970年夏,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带领沈阳军区团以上干部来穆棱,观看“七人背”和雷弹实弹演习,一溜四十多台大客车。演习地点选在清河水库,西山头是观察区,东山头是实弹区。把“七人背”造出的雷弹钉在木板上,引爆板下的土炸药,“嘣”的一声雷弹空中开花,像一群黑乌鸦。

“七人背”的事迹还被编成了小快板,县里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们擦着红脸蛋,穿着绿军装,扎着武装带,一板一眼地在台上表演,非常好看: 

毛泽东思想放光辉,

咱们发明七人背。

造成雷弹保国家,

苏修美帝全开花!

要是碰上小日本,

一炸一片不用瞄准,

解决台湾打老蒋,

穆棱人民心向党!

心、向、党!!

中苏边境的仗始终没有再打起来,“七人背”的装备也就始终没能派上用场。后来,雷弹厂改成了县一中校办工厂,专门生产取暖用的铁炉子。

不管咋说,这个装置也是穆棱人独创的,是对保家卫国的一番心情。

相关文章

  • 穆棱词考之十二:七 人 背

    七 人 背 “七人背”可是独一无二的穆棱名词。 话说在“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时候,按照毛主席他老人家“人不犯...

  • 穆棱词考之七:山 东 村

    山东村全是山东人。 进了这个村,到处听到的都是山东话,连满地乱跑的光屁股小孩都是一口纯正的山东口音!要是不看周围环...

  • 穆棱词考之五:九 站

    九站是从海参崴一路排过来的火车站名。 1898年,由俄国人在中国境内建设的东清铁路开始动工了。这条铁路从海参崴(符...

  • 穆棱词考之十九:旭日阳刚

    一段农民工版的《春天里》火了两个打工的草根,一个王旭、一个刘刚。 王旭是商丘人,刘刚是穆棱人,两个天南地北的人为了...

  • 穆棱词考之四:雷 锋

    雷 锋 雷锋是个村名,在河西镇。 初次听到这个村名,我还以为是文革前后为了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把原来的村子现改的地...

  • 穆棱词考之十五:豆 筋

    豆筋不是穆棱人的首创,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豆筋却是穆棱人最先尝试的。 豆筋的生产主料是黄豆。黄豆经过磨成豆浆加热后,...

  • 穆棱词考之十三:靰 鞡

    靰鞡(wùla)又写作“乌拉”、“兀剌”,是满语对皮靴的称谓,是一种东北人冬天穿的“土皮鞋”。建国后,那种黄牛皮靰...

  • 穆棱词考之六:飞 机 场

    飞机场是日本人的飞机场。穆棱这点地方,竟然修了两座。一座在县城八面通镇东南,一座在穆棱镇北大屯南,都是伪满时期侵华...

  • 穆棱词考之八:马 架 子

    “马架子”是“闯关东”人住的临时小草房。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在瓜地里还能看见一些,住着看瓜人。 老辈人告诉我们...

  • 穆棱词考之九:八 号 坝

    多么赫亮的名字,至少在我感到平仄有力。每次坐公共汽车路过莲河林场的时候,总能听到这样的争论:这是莲河,还是八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穆棱词考之十二:七 人 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kg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