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砚曾说过:“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同样,93岁的叶嘉莹也说过:“读书,让我们的心灵不死。”是的,岁月会苍老我们的容颜,尘世会洗尽我们的铅华,唯有读书,可以升华我们的灵魂、丰富我们的见闻。由此可见,学习文化,亦能浸润我们枯涸的心灵。文化,肇始于人,形成于人,最后服务于人类。
文化可以通过读书来习得。在一个温暖的午后,携一卷诗书,泡一杯清茶,于静默的阳台,任时光缓缓流过。通过读书,与书中的人物一起穿越时空,共同演绎一曲悲欢离合。我走进颜回的家门,看他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但仍坚持“回也不改其乐”的坚韧笃学;我与岳飞握手,一同喊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言壮语;我与李煜比肩,发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慨;才在西域边塞见识了葡萄美酒夜光杯,又在青旗之下笑沽梨花酒;我与五湖四海的朋友畅谈心声,共同举杯欢笑......我醉倒在书的世界,不惊慌无措、亦不会感时伤怀,有的只是内心的坦然与惬意。这是文化在教导我们要开阔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人曾把古往今来的文化比作是一坛老酒,经过时间的酝酿,一天比一天浓烈,一年比一年香醇。而习得就是一个品酒的过程,懂酒的人会慢斟细品,咀嚼其美味,而粗糙的人大抵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当然,在习得之后,我们还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换代。由此,我们既要深入了解并参入现实生活,又要学习传承遗留下来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必须比较借鉴外来文化。唯如此这般,才能让文化如同源头活水一样源远流长。
文化有隐也有显,这就需要我们博览群书,用文化的氛围来熏陶校园,用文化的品味来凝练师生观念,把文化内化于心,然后结出五彩斑斓之果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