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段话酷似绕口令,知和病两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细细品味,不难感受到文化经典的语言魅力。
这段话的意思貌似不好懂,其实,只要将“知”和“病”两字搞明白,知道其中有词语的活用现象,就可以了。
“知”由“矢”(弓箭)和“口”(说话)组成,因此,其本来的意思是一个人看到一件事,明白一个道理,要像弓箭一般,快速地说出你的认识来。后来,这个字就是“知道”“明白”的意思,有时,也通假“智”,智慧,聪明的意思。
“病”这个字,丙是为了表示声音后加的,最早的字就是疒,字形像一个人躺在床上(左边是床,右边是人),只不过人和床都是竖立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外部的、轻微的隐患叫“疾”,内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叫“病”。这个字后来也引申为缺点、毛病、瑕疵、弊端等。
“不知知”,第一个知是知道,第二个知是意动用法,以为知道,自认为知道,意思是本来不知道却自认为自己知道。同样,“病病”,前一个病是动词,以…为病,把…作病;后一个病是名词,指前面的“不知”这种现象,意思是把缺点当作缺点。
本章第一句,一正一反,一肯定一否定,形成对比,表明老子的观点:虽然通过学习,懂得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但是因为认识到大千世界的无限和主观认识的有限,所以自认为还不知道——这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反之,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不懂装懂——这就是病态了。老子的观点,与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相似之处,儒道相通,殊途同归。
本章第二、三句,剖析和揭示的是圣人之所以完美无缺的原因——因为他们把缺点当作缺点,认真对待,认真修正,追求至善,所以才没有缺点。
总之,本章的三句话告诉我们如下道理:
1.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2.要知道,你所知道的还远远不够,还很有限,要对自然和人类有敬畏之心,个人从来都不会比自然更伟大,正像庄子所说:生有涯而知无涯,不妨内省收敛一点锋芒。
3.勇于承认无知,能够有效避免犯错。
4.夸张一点说,老子内心可能会认为:缺点和不足显露出来的能力不足,认识得好,运用得好,在适当时候是可以转化为真正的能力的。不足是一种能力,能够低下头来认可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发挥那些“足”的人干事创业,更是一种能力。所以,人要一方面努力提升,一方面不奢望成为超人。
有人将“尚”理解成“上”,指那些德高望重,有真才实学的人。将“病病”理解成“知病治病”,知道自己存在的缺点,而且能够不断改正缺点不足。这样解读也是说得通的。
本章富有节奏感的句子形式,在《道德经》中还有不少,如:第32章,46章,58章,72章,73章,81章等,读者可以参照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