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经典哲思
初读《道德经》(33)生有涯,知无涯

初读《道德经》(33)生有涯,知无涯

作者: 简书老张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12:41 被阅读21次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段话酷似绕口令,知和病两个字在文中反复出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细细品味,不难感受到文化经典的语言魅力。

    这段话的意思貌似不好懂,其实,只要将“知”和“病”两字搞明白,知道其中有词语的活用现象,就可以了。

  “知”由“矢”(弓箭)和“口”(说话)组成,因此,其本来的意思是一个人看到一件事,明白一个道理,要像弓箭一般,快速地说出你的认识来。后来,这个字就是“知道”“明白”的意思,有时,也通假“智”,智慧,聪明的意思。

  “病”这个字,丙是为了表示声音后加的,最早的字就是疒,字形像一个人躺在床上(左边是床,右边是人),只不过人和床都是竖立的。意思是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外部的、轻微的隐患叫“疾”,内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叫“病”。这个字后来也引申为缺点、毛病、瑕疵、弊端等。

  “不知知”,第一个知是知道,第二个知是意动用法,以为知道,自认为知道,意思是本来不知道却自认为自己知道。同样,“病病”,前一个病是动词,以…为病,把…作病;后一个病是名词,指前面的“不知”这种现象,意思是把缺点当作缺点。

  本章第一句,一正一反,一肯定一否定,形成对比,表明老子的观点:虽然通过学习,懂得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但是因为认识到大千世界的无限和主观认识的有限,所以自认为还不知道——这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反之,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不懂装懂——这就是病态了。老子的观点,与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相似之处,儒道相通,殊途同归。

  本章第二、三句,剖析和揭示的是圣人之所以完美无缺的原因——因为他们把缺点当作缺点,认真对待,认真修正,追求至善,所以才没有缺点。

  总之,本章的三句话告诉我们如下道理:

  1.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2.要知道,你所知道的还远远不够,还很有限,要对自然和人类有敬畏之心,个人从来都不会比自然更伟大,正像庄子所说:生有涯而知无涯,不妨内省收敛一点锋芒。

  3.勇于承认无知,能够有效避免犯错。

  4.夸张一点说,老子内心可能会认为:缺点和不足显露出来的能力不足,认识得好,运用得好,在适当时候是可以转化为真正的能力的。不足是一种能力,能够低下头来认可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发挥那些“足”的人干事创业,更是一种能力。所以,人要一方面努力提升,一方面不奢望成为超人。

  有人将“尚”理解成“上”,指那些德高望重,有真才实学的人。将“病病”理解成“知病治病”,知道自己存在的缺点,而且能够不断改正缺点不足。这样解读也是说得通的。

  本章富有节奏感的句子形式,在《道德经》中还有不少,如:第32章,46章,58章,72章,73章,81章等,读者可以参照阅读。

相关文章

  • 初读《道德经》(33)生有涯,知无涯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段话酷似绕口令,知...

  • 《庄子》养生主一(吾生也有涯)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来读《庄子》: 以有涯之身随无涯之知...

  • 读吴军:生有涯,知无涯

    有一些文字,当你看到时常常有心灵被震撼、大脑被激荡的感觉,吴军老师的文章和书就有这样的魔力,对吴军老师的文字只能说...

  • 建安七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 生有涯 ,而 学无涯 庄子->桩子 -> 无涯 生有涯 ,学无涯...

  • 《见识》5

    第二章:人生需要做减法。 第一,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 《见识》读后感7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中开篇讲了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 随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换无涯,不值; 以有涯探无涯,略值; 以有涯虑无涯,蠢货; 以有涯奠无涯,伟大; ...

  • 《涯上词》

    天有涯 地有涯 天地有涯亦无涯 心中有牵挂 山有涯 水有涯 山水有涯亦无涯 有山有水便有家 知有涯 惑有涯 知惑有...

  • 《涯上词》

    天有涯 地有涯 天地有涯亦无涯 心中有牵挂 山有涯 水有涯 山水有涯亦无涯 有山有水便有家 知有涯 惑有涯 知惑有...

  • 生有涯知无涯(171110)

    (171113补更) 觉得自己太焦躁了,什么都想要。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什么都想学。 看了一篇文章,作者说有个状态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道德经》(33)生有涯,知无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lg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