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诗经》,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无论是“关关雎鸠”“蒹葭苍苍”,还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信不少人都能诵上几句。但是要说《诗经》是历史的启蒙书,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其实,如果让学者大师们在中国传统书籍中挑出一本最重要的典籍,那么50%的大师会选择《诗经》,另一半则会选择《易经》。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从古至今,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位大师曾说过跟梁先生类似的推崇《诗经》的话,本文就不在一一列举。与其反复的说《诗经》的重要性,不如回归文本,回归经典原文,一字一句的揭开《诗经》的面纱。
但凡名师大家注解《诗经》,序文或者前言必言《诗经》历史,所以关于《诗经》的作者、手法等等,不再多说,文末会为大家附上一本《诗经》的现代读本,里面会有详细的解读。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为什么孔子会这么说呢?因为在先秦诸子和经学古典中,作者必定会引用《诗》中的话来加强自己的观点,通篇无处不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吕秀才有个口头禅“子曾经曰过的。。”,吕秀才说话引用子是为了加强言语的信服度,那么在先秦诸子时代,他们想要加强论证,引用最频繁的就是《诗经》。
也正是因为如此,但凡出现在先秦的典籍中,“诗”都是《诗经》的代指名词,也有称“诗三百”的,不像现在“诗”的释义范围那么大。
接下来,我们不如以《左传》为例,讲一讲出现在《左传》中的诗。
《左传》中第一次引用《诗》是在隐公元年: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春秋左传注-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有个著名的典故《郑伯克段于鄢》,主人公是郑庄公,最后用了《诗经-大雅-既醉》中的一句,对郑庄公和颍考叔的孝行给予了极大的推崇。这是用在文章中的《诗》。
说来有趣,“简书”这个名词在《诗经》和《左传》中也有记载:
“管敬仲(管仲)言于齐侯(齐桓公)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春秋左传注-闵公元年》
“岂不怀归,畏此简书”(难道不想回去,怕这紧急兵书)出自《诗经-小雅-出车》,这应该有第一次记有简书这个名词的出处。当然,这里的简书是指书写在竹简上的文字,指战争紧急军事文书。邢国收到戎狄,邢国告急齐桓公,管仲在劝齐桓公出兵救邢时也是引用《诗》来增加言语的信服力。这是用在政治上的《诗》。
《诗》不仅仅应用在君臣之间的对话,而且也被广泛应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文书。郑国子产曾经向晋国范宣子写过一份国书,从而减轻了朝贡。子产跟齐国的管仲、晋国的叔向都是春秋著名的相才,更有史评称子产为“春秋第一相”。
子产像“侨(子产)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有令德也夫!『上帝临女,无贰尔心。』有令名也夫!···”《春秋左传注-襄公二十四年》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出自《小雅-南山有台》,子产借《诗》之君子夸赞范宣子是晋国的顶梁柱,所以说,在春秋那个时代,《诗》也是称赞别人最好的话。
这样的例子在《左传》中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在文章或教导学生的时候也是经常引用《诗》。汉代,《诗经》更是被官方定为《六经》之一。这是从引用的角度看《诗》。
然后我们再回归《诗经》本身,《诗经》中的诗大约产生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这一段时间,收录了很多关于描写民间、诸侯、周王室社会面貌的诗。最著名的“关关雎鸠”,描写了一个心恋意中人的男子的心理活动,《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的庄姜,《硕鼠》中对剥削者的泣血反讽,《氓》中的从热恋、新婚到绝望的女子的经历,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最真实、最露骨的那个年代的生活。
所以,要学历史,要从头学历史,你需要先有一本《诗经》。至于《诗经》的版本,也没有绝对最好的,只要是科班出身的名家所编纂,都是可以选择的。我给大家推荐的就是周振甫先生的《诗经译注》。
周振甫《诗经译注》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周先生对比了《毛诗序》、朱熹的《诗经集传》、方玉润的《诗经原始》等比较著名的大咖对《诗经》的解释,从而汇总成一本书。比如,《毛诗序》里说“关雎,后妃之德”,认为《关雎》讲的是君王后妃苛求有贤才的淑女辅佐君王。高亨的《诗经今注》以及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也是可以选择的。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尽管相隔千年,但吾人能与孔子等先贤一同鉴赏《诗》,即使未必能有圣贤一般的体会,但细细品味,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二三诗句。
网友评论
請教,這個不共,是什麼意思。是不守法,還是不給供品?
謝謝!!
謝謝,因為我手上的古文觀止是三民書局出版。交供品,也是法度中規定的。
這樣的話,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