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子酷说老子国学经典
90后酷说《老子》(13)▏我们都曾是国王,为什么活成了乞丐?

90后酷说《老子》(13)▏我们都曾是国王,为什么活成了乞丐?

作者: 紫侠狼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17:17 被阅读884次

        题引:


    还是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小民。

    逛集市路过一家金店时,二话不说。

    拿起金子转身就走,旁若无人。

    被抓住后,捕快质问道:

    “大庭广众之下,你为什么偷金子?”

    小偷委屈地回答说: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与译文。


    【第一段】

    ㊣宠辱若惊。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

    先讲一个典故:

    唐代有一位宰相叫卢承庆(595—670),清廉自持。

    他当民部侍郎的时候,表现突出,唐太宗叹赏不已。

    于是让他兼任兵部侍郎,以及五品选事(选拔官员)。

    卢承庆却不领情,辞谢道:“选事是尚书的职责,臣不能越权。”

    唐太宗急了,说道:“朕信卿,卿何不自信?”

    于是强行让他当了五品选事,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主管漕运的官员因遭遇大风损失了米粮。

    卢承庆批曰:“监运损粮,考中下。”

    这个官员没有辩解,无言而退。

    卢承庆见他雅量非凡,改批道:

    “非力所及,考中中。”

    此人脸上既没有喜容,也毫无愧色。

    卢承庆叹赏不已,于是最后改批道:

    “宠辱不惊,考中上。”

    ——《旧唐书·卢承庆传》

    这位官员虽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是却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

    自他以后,“宠辱不惊”这个成语开始流传开来,现在已是家喻户晓。

    2、

    那么,他为什么能做到宠辱不惊?而我们为什么又总是宠辱若惊

    老子说“宠为下”,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于情于理,这都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病句。

    河上公的版本是:

    辱为下。

    王弼的版本是:

    宠为下。

    所以,这一句我们应该尊崇唐代景福《道德经碑》的版本。

    原文应该是: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

    也就是说,宠辱若惊就是上下若惊、贵贱若惊的意思。

    别人宠你,你就尊贵;

    别人辱你,你就卑贱。

    你的贵和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所以你才会得宠而惊,失宠而惊。

    3、

    但是,我们的贵贱本应该是以自己的本心为基准。

    为什么会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呢?

    因为他们的手里有三个人质。

    而且这三个人质的性命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的名字分别叫:

    名、利、权。

    我们为什么无法离开这三个人质呢?

    其实是为了五个字:

    衣、食、住、行、色。

    所以说到底,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打工而已。

    这五个字就像是如来佛的五指山,将我们心中的孙悟空压得永世不得翻身。

    那么,卢承庆考评的那个官员为什么能从五指山下逃出来呢?

    这个原因,我们要从庄子讲起。

    4、

    有一天,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

    楚威王得知后,赶紧派了两个使者专程前去迎请。

    使者说:“庄周先生,我们楚王像把楚国托付给您治理。”

    庄子的态度是:持竿不顾,置若罔闻。

    过了一会,使者还没有走。

    庄子就问:“听说楚国有一只死了三千年的神龟,被你们楚王供奉于庙堂之上,是吗?”

    两位使者点头,庄子又问:

    那么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后而被供奉,还是宁愿活着,哪怕在泥池里打滚呢?

    两位使者回答说:“当然是宁愿活在泥池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宁愿在泥池里悠然生活。”

    其实,别说是国相,就算楚威王把王位让出来,庄子也不屑一顾。

    因为乌龟生活在泥池里,是它的本性。

    当有一天乌龟被供奉在庙堂之上,说明了什么?

    说明它已经被欲望驱使而偏离了本性,迷失了自我。

    所以,庄子的回答无非是在告诉我们:

    受欲望驱使的人,本质上都是奴隶。

    庄子的人生无非是在追求两个字:

    自由。

    5、

    因此,庄子所面临的表面上是选择尊贵还是低贱的问题,

    实际上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呼唤还是欲望的呐喊的问题。

    也就是说,是选择自由还是被奴役的问题。

    很明显,庄子选择了前者。

    当然,做出这样选择的人,并非只有庄子一人。

    6、

    在遥远的欧洲,荷兰诞生了一位世界级的哲学家叫斯宾诺莎(1632~1677),

    他是学术界公认的思想上最接近老子,气质上最像庄子的西方哲学家。

    1673年,斯宾诺莎正在家里打磨镜片,突然收到了一封信。

    是普鲁士帕拉庭选帝侯(类似于中国的诸侯)派人送来的,

    信里面谦恭而诚挚地邀请斯宾诺莎海德堡大学任教。

    斯宾诺莎回绝了,他的回信很长,也写了好几条理由。

    直到末尾才说出了真相:

    尊贵的阁下,我不是没有向往幸运的希望。

    但是由于一种对宁静生活的爱欲......我不得不谢绝这一公共教职。

    ——《斯宾诺莎书信集·第48封》

    7、

    我们不难发现,斯宾诺莎拒绝的理由就好像事先跟庄子商量过一样,完全是一个人的口吻。

    斯宾诺莎同样认为:

    遵从自己情感和意见生活的人,都是奴仆。

    听从理性引导而生活的人,才是自由人。

    所谓的情感和意见,就是自己的欲望

    所谓的理性,就等于是上帝的准则

    庄子之所以拒绝当相国,是因为他要做逍遥者。

    斯宾诺莎之所以拒绝当教授,是因为他要做自由人。

    所以他们俩拒绝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

    拒绝做奴隶。

    因为在庄子的和斯宾诺莎哲学世界里:

    一个人即使官位再大,地位再高,金钱再多。

    如果他不自由,哪怕他拥有了全世界,依然是欲望的奴隶。

    一个人就算卑微如蝼蚁、只要他听从理性的引导。

    哪怕他一箪食一瓢饮一贫如洗,依然是精神上的国王。

    8、

    其实正如帕斯卡尔所说:

    人,是被废黜的国王。

    我们人类终其一生,都不过是在为了重新登上王位而奋斗。

    只是:

    有的人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国王;

    有的人在追求名利权的过程中迷失;

    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找到并做回自己。

    迷失自己的人,永远都会宠辱若惊

    找回自己的人,才能宠辱不惊。

    因为狮子从来不会因为兔子是怎么想的而寝食难安。

    9、

    如此说来,每个人都以国王自居,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会。

    不仅不会,而且会天下太平。

    为什么呢?

    当你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国王的时候,还会去嫉妒憎恨吗?

    当你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国王的时候,还会去打架斗殴吗?

    当你把自己当做一个国王的时候,还会去偷盗抢劫吗?

    罗素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孔雀是世界上最温顺的鸟,因为每一只孔雀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幸福之路·嫉妒》

    释迦牟尼也曾经自信的宣称: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10、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泼皮流氓犯罪分子,他们内心中对自己的评价并不高。

    不仅如此,据《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指出:

    自我评价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

    我们来看一下调查数据:

    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达到 28.7%;

    认为自己“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 14.5%;

    而自我评价“成绩较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均在11%左右。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去做什么样的事。

    以符合自己内心的预期,配套自己内心的认知。

    就好像一台电脑组装什么样的系统,就会运行什么样的程序,才不至于死机。

    11、

    这个现象,我觉得用心理学上的“自我设限”可以来解释: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个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

    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一百倍以上,以身体比例来说,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然后在跳蚤的上面罩一个玻璃罩,跳蚤跳起时由于受到了玻璃罩的限制。

    连续多次后就会改变跳跃的高度以适应环境,于是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

    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被动改变自己的高度。

    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经无法再跳了。

    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

    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爬蚤”

    这一只实验室里跳蚤的命运,难道不是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命运吗?

    跳蚤由跳跃王者变成爬蚤的过程,难道不是人类由国王变成奴隶的过程吗?

    那一个限制了跳蚤玻璃罩,难道不是束缚了人类本性的欲望之罩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终其一生都生活在欲望这个无形的玻璃罩里。

    从而限制了自己的本能,束缚自己本性。

    久而久之,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能跳跃的高度,也忘记了自己本来拥有国王的尊严。

    12、

    所以,归根结底。

    不管是中国的商纣王、隋炀帝也好;

    还是欧洲的尼禄、卡力古拉也罢。

    他们这些人,虽然身为国王。

    但在精神上恐怕只是一个囊空如洗的乞丐而已。

    也就是说,那些生活在监狱里的罪犯。

    并不是从他们被抓进去的那一天,才开始失去自由的。

    而是在监狱之外,他们就已经把自己的心囚禁在欲望的玻璃罩里了。

    这就是为什么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却无法跳出五指山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西游记》一书中,

    五指山本质上就是五欲山,代表欲望之山。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七: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怠惰)为五欲。)

    孙悟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唯独跳不出欲望的手掌心。

    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

    这也正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

    13、

    庄子放下了名利权,斯宾诺莎放下了名利权,被卢承庆考评的那个官员同样放下了名利权。

    所以他们三人才能从欲望的“五行山”下逃出来。

    因为当“名利权”这三个人质对你不重要的时候,欲望是无法绑架他们对你构成威胁的。

    可是,名利权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太重要了。

    为了他们三个人,我们做出了跟浮士德一样的选择。

    跟魔鬼签订契约,将灵魂作为筹码抵押。

    没有了灵魂的我们,失去了重量。

    从此被压在了“财色食名睡”的五指山下,直到忘记了自己的本能,患得患失。

    面对“宠”的时候,仿佛富贵加身,做梦都会笑醒。

    面对“辱”的时候,仿佛大患临门,做梦都会吓醒。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欲望的手掌心里,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做到宠辱不惊。

    除非有一天,我们不必再为自己的身体服务。

    也就是说,无身。

    那么,无身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第二段】

    ㊣贵大患若身。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

    让我们先从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说起:

    春秋时期,贵族范氏被灭,有个小民趁机去范家的府邸偷一口钟。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他无法背动;

    于是他决定用槌子把钟砸碎再拿走。

    但是,钟的响声太大了,他怕人听到。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继续锤打钟。

    ——《吕氏春秋·不苟论第四》

    这个故事的结局,自古以来都没有交代。

    不过我们不难想象,这个小偷最后一定是被人发现,押送官府了。

    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不嘲笑小偷的愚蠢。

    其实,还有比他更愚蠢的人。

    2、

    还是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小民。

    逛集市路过一家金店,二话不说。

    拿起金子转身就走,旁若无人。

    被抓获后,捕快质问道:

    “大庭广众之下,你为什么偷金子?”

    小偷委屈地回答说:

    “取金之时,不见人,只见金。”

    ——《列子·说符》

    看完这个小偷的回答,我恍然大悟。

    其实这两则寓言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我们一直把寓言仅仅当做笑话来看待。

    于是我开始思考:

    当一个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的时候,真的可以看到金子以外的东西吗?

    当一个人被欲望堵住了双耳的时候,真的可以听到铃铛的响声吗?

    3、

    我们都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一只蝉正在树荫下鸣唱求偶;

    一只螳螂躲在蝉的身后准备捕捉;

    一只黄雀又躲在螳螂的身后准备啄食;

    庄子又躲在远处用弹弓瞄准了黄雀。

    ——《庄子·外篇·山木》

    其实,这个故事的本质是这样的:

    为了求偶而忘其身;

    螳螂为了捕蝉而忘其身;

    黄雀为了吃螳螂而忘其身;

    庄子又为了抓黄雀而忘其身。

    所以庄子感叹道:

    人和动物一样,都是以利相召,见利忘身。

    于是庄子扔掉了弹弓,跑出山林。

    回家以后,整整三个月闭门不出。

    那么,庄子发现躲在他自己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4、

    当我有一天跟朋友探讨这些故事的时候,无意中被我八岁的外甥听到了。

    他不耐烦地说:

    小偷螳螂要是会隐身术就好了呀,永远不会被抓到。

    我们听了都捧腹大笑,笑过之后。

    我的脑海里不禁浮出了老子的一句话: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何尝不是呢?

    如果一个人可以隐身,那么无论是小偷的难题还是庄子的忧虑,根本就不会发生。

    隐身,不就是老子所说的无身吗?

    5、

    后来,我发现有隐身想法的人不止是我外甥一个。

    还有古希腊的一代大哲:柏拉图。

    柏拉图曾经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古格斯的牧羊人。

    有一天暴风雨之后,他无意中从古墓里偷取了一枚戒指。

    按照国家规定,牧羊人每个月都有一次例会,向国王报告羊群的情况。

    他就戴着戒指去了,不料他在会议上碰巧把戒指在手指上转了一圈。

    别人便看不见他了,原来他隐身了。

    有了这个技能以后,他便想方设法谋到一个职位,当上了国王的使臣。

    到了国王身边,他又勾引了王后。

    然后跟王后合谋杀了国王,夺取了王位。

    ————《理想国·第二篇》

    这个戒指,就是传说中的“古格斯之戒”

    当代闻名世界的魔幻电影《指环王》里面的魔戒,就是偷用了柏拉图的创意改编而成。

    6、

    那么至少现在看来,隐身的确可以免患。

    我想许多人都认为老子这一段意思是这样的: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无魔戒。

    及吾有魔戒,吾有何患?

    只要魔戒在手:

    偷盗无需坐牢;

    强奸不必服刑;

    杀人更不用偿命。

    随心所欲,岂不是解决了人生的所有问题了吗?

    7、

    也就是说,古格斯当上国王之后,他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并不见得,先别说那些他得罪的王公贵族们会不会报复。

    只要他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显露能使他隐身的魔戒。

    就足以激起千万人的争夺,导致天下大乱。

    由此看来,古格斯当上国王,恰恰可能只是祸患的开始而已。

    可见,老子所说的“无身”并不是隐身。

    因为隐身,并不能消除人的欲望。

    相反,隐身反而会让欲望之火燃烧的更旺。

    就好比有一些出家人,虽然不吃荤腥。

    但是他们的饮食中都是素鸡、素鸭、素火腿。

    以至于口中无荤,心中有荤。

    所以,用“隐身”来消除祸患,就好比是抱薪救火。

    8、

    无身,其实是指完全摆脱了被身体奴役的状态。

    也就是说,完全摆脱了欲望的控制。

    达到了“为腹不为目”的境界。

    所以苏格拉底说:

    真正的哲学家是半死的人,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的人。

    哲学家的任务就是使灵魂摆脱身体的束缚,只有摆脱身体的灵魂才是纯粹的。

    海德格尔所谓的“虽生犹死,向死而生。”

    可以说是对“无身”状态最好的解释。

    9、

    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做到:

    誉而不喜,毁而不怒。

    荣而不喜,辱而不怒。

    生而不喜,死而不怒。

    所以《菩萨璎珞经》云:

    “毁誉不动,是如来行。”

    同理,荣辱不动,生死不动更加是如来的品行。

    当一个人没有毁誉、荣辱、生死观念的时候,还会有什么祸患吗?


    【第三段】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1、

    首先,什么是爱身贵身

    眼观五色、耳听五声,口食五味等等这些行为是爱身贵身吗?

    显然不是,庄子早就说过,

    声色犬马会让人失性乱真,都属于典型的害生。

    2、

    其次,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爱身不贵身,会是什么样呢?

    犯罪心理学指出:

    对自己残忍的人,对其他人只会更残忍。

    比如春秋时期,齐桓公手下就有三个这样的标本人物:

    竖刁,为了讨好齐桓公,自行阉割。

    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杀子烹肉。

    开方,为了讨好齐桓公,父死不回。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正是这三个人伙同皇子们发动叛乱。

    逼得堂堂的一代春秋霸主,最后活活饿死在了皇宫的病床上。

    3、

    可见,一味追求欲望的人很可怕。

    但是为了追求欲望而漠视身体、不择手段的人,更加可怕。

    如果像竖刁、易牙、开方这类型的人当上国王以后,会做出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五胡十六国期间,前秦有一位皇子叫符生(335-357)。

    他天生一只眼睛,生性顽劣残暴。

    他的祖父符洪十分讨厌他,有一天就说:

    “我听说瞎子只有一只眼睛流眼泪,是真的吗?”

    符生听了,当下拔出佩刀刺进自己的瞎眼,血流如注。

    反问道:“这只瞎眼不是也会流泪吗?”

    符洪恼羞成怒,抽了符生一鞭子。

    符生却笑着说:“我喜欢挨刀棍,不喜欢挨鞭子。”

    符洪气的当场仰面摔倒,后来跟符生的父亲苻健说:

    “此儿狂妄残忍,应该及早除掉,否则破家亡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晋书·载记第十二》

    果然,后来符生当了皇帝,成为了令历史学家们闻风丧胆的变态杀人狂。

    虽然他只活了二十二岁,但是即使从他出生开始算起,平均一天也有一个人死于他的虐杀。

    4、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治理天下呢?

    《庄子·让王》篇,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推辞说:

    “让我做天子,倒也可以。

    但我最近正好患上了“幽忧之病”,正在治疗。

    哪有时间治理天下呢?”

    至于什么是“幽忧之病”,古往今来莫衷一是。

    我觉得所谓的“幽忧之病”,其实就是一种深沉的忧虑病,说白了就是心病

    他或许就像释迦牟尼一样,正在闭关隐居思考“生老病死”的人生大问题。

    天下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累赘。

    身病未除,再把天下这个大患接过手,岂不是病上加病吗?

    所以庄子评价道: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什么是“无以天下为”呢?

    就是指一个人治理天下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行有余力,顺手而治。

    这样的人,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5、

    老子所谓的“爱以身为天下,贵以身为天下”

    就是指爱身体甚于爱天下。

    同理,爱灵魂也甚于爱身体。

    也就是说,人生的首要问题在于爱的顺序。

    要懂得给生命中一切事物的轻重缓急排序。

    6、

    我们都知道儒家有一个修行的顺序,就是:

    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顺序是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

    是层层递进,一步步扩展而来的。

    如果一个人:

    心不诚,就说明他动机有问题。

    意不正,就说明他观念有问题;

    身不修,就说明他人品有问题;

    家不齐,就说明他人际关系有问题。

    那么让这样的人直接去治国平天下,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也就是说,

    一个无法征服自己的人,是不足以治理天下的。

    所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呼唤哲人王,老子在道德经里标榜圣人。

    7、

    耶稣也曾经说:

    一个人即使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

    ——(《马可福音·第八章》)

    其实,耶稣还是蛮客气的。

    因为这样的人不只无益,而且有害。

    拥有全世界却没有灵魂的人,不就是世界上那些暴君们吗?

    终有一天,这些暴君们会醒悟:

    身体永远比江山更重要。

    就像莎士比亚的剧本《查理三世》所写的,国王最后逃跑无力。

    只好绝望的高喊道:“一匹马!一匹马!我愿意以江山换一匹马!”

    可是,大多数君主还是跟查理三世一样。

    醒悟的太晚,最终都死在了自己设置的人生战场上。

    第十三章【完】


    90后酷说老子(12)▏吸毒者戒不了海洛因,而我们戒不了欲望。

    90后酷说《老子》(11)▏幸福的真谛在于: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90后酷说《老子》(10)▏催眠实验告诉你,每个人身体里的潜能有多大。

    90后酷说《老子》(9)连老子都想不通的人类心理,一直主宰着人类社会?

    90后酷说《老子》(8)▏千万不要试探人性,每个人都有恶的基因!

    90后酷说《老子》(7)▏为什么“吃肉”“杀人”也能成佛?

    90后酷说《老子》(6)▏老子最先提出“性本能”才是人类最根本的内驱力?

    90后酷说《老子》(5)▏是陈毅为政不仁,还是金庸书生误国?

    90后酷说《老子》(4)▏道:其实就是教我们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减肥。

    90后酷说《老子》(3) ▏成功的上限,取决于你对人性理解的下限。

    90后酷说《老子》(2) ▏同样是做好事:孔子为什么骂子贡而赞子路?

    90后酷说《老子》(1)▏道:老子与霍金,哲学与物理为什么殊途同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a35eacea7e97:而且隋炀帝功再千秋,隋唐时代或许有人骂,可是现在(我们也不应该做一个吃饭砸锅的人啊)
        紫侠狼:@怎么只能写八个字 恩,您说得对,隋炀帝有很大的功绩,不过我并么有否认哦,我只是拿他的缺点,举例说明:blush:
      • a35eacea7e97:说实话(这张没看明白)再想想吧(无论是你,还是我)
      • 黄青海:唐朝六部制度中没有敏部,卢承庆是户部的
      • 541fab5aacea:难道在这一章里,老子的身有两个意思?前面是指人的私欲?所以要无身。。。后面是指灵魂,所以要先爱身?
      • e应捷:很有想法的90后,实在让人佩服
      • 牛肉粉丝汤: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紫侠狼:@牛肉粉丝汤 :+1: :clap: 对对对,我真是愚不可及啊。:yum:
      • 白龙猫:认真拜读,学贯中西的超酷90后
        白龙猫:来简书不久,也曾关注过一些简书的签约作家,但唯独你的文章是目前看得最认真的,也是我个人最欣赏的风格:heart_eyes:无论你未来会不会成为带徽章的那一名(肯定会),都将一直关注你。--一位你最忠实的读者
        紫侠狼:@百花jiamituo 谢谢姐姐如此细心的看我的文字,每次你留言,都有一点小确幸
      • 只讀經典:很贊,90後年輕有為
        紫侠狼:哈哈过奖了,互相学习交流:smile:
      • f6050c9b271c:科学家们跳蚤实验,属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电击狗,给鲨鱼设置屏障等等,看来人不能向规则认输
      • feff9fc8ceb6:我也是国王,哈哈哈啊
        紫侠狼:哈哈,必须是
      • f6cc1b074ff0:看完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原来我是国王,哈哈:smile:
      • 经纵组:有余力顺手治天下
        经纵组: @紫侠狼 那么独善其身,有余力则顺手兼济天下
        紫侠狼:正是如此:smiley:
      • 2de190b0b5a2:从宠辱皆惊和宠辱不惊讲惊与不惊的原因和区别,区别在于支配或被支配,再上升到欲望支配身体,耳目,乃至思想。是的,自爱而爱它,只有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你写作的条理太清晰了
        紫侠狼:不是我写的清晰,是你梳理的清晰。
        一句话,你太聪明了:+1:
      • 石水微澜:非常棒!
        紫侠狼:谢谢您的支持:blush:
      • 40fc9bc6b07f:新菜出炉,给力!
        白龙猫:@迎之不见其首 赞同
        40fc9bc6b07f:@紫侠狼 这道菜味道很好!八十一道下来就成满汉全席了!:yum:
        紫侠狼:谢谢您的支持!哈哈:blush:

      本文标题:90后酷说《老子》(13)▏我们都曾是国王,为什么活成了乞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duk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