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收藏历史沉钩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

作者: ced0bb62f7ed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20:59 被阅读344次

“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

                              ──张爱玲

且不说戴着面具做人有多累,人的思想往往最难触摸和控制。就像你无法强求一个人的喜爱,你也无法避免被某个人厌恶。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想法又在别人脑袋里,如果无法改变,不如好好走自己的路。”

也许,张爱铃早早看透这道理,才能活得那么“放飞自我”。

张爱玲

1.

经济独立,是追求自我的第一步

张爱玲决定卖文谋生时刚满21岁。

父亲和继母总是无休止地谩骂和虐待。17岁那年,她终于忍无可忍地逃走了。

之后,她去了生母和姑姑的公寓,开始仨人一同生活。

高中毕业后的张爱玲去了香港大学读书,不久又因战火蔓延,学校停课,只好重返上海。

好学的她打算在沦陷区继续学业,便腆着脸写信央求当时在国外的母亲,希望母亲继续资助学费。

此前,她的母亲在香港居住过一段时间。平日里总是沉迷赌博,随随便便就输掉了女儿的八百块奖学金。就是如此,依旧生活奢靡,还交往了一个年轻男友,俩人共赴欧洲。

很快地,母亲回信了。

信上说:“若现在嫁人,不仅可以不读书,还可以用学费装扮自己;继续读书,不仅没有学费,还要为学费伤神。”

言下之意就是:“钱,我是没有的,你要么嫁人,要么自己想办法”。这是明晃晃的拒绝了。

张爱玲当时心寒又失望,连最后的一丝希望也被母亲无情浇灭。

之后那段时期,张爱玲过得很苦。她不愿随便嫁人荒度余生,便挨家挨户给杂志投稿,靠着那些不多的稿费,养活自己。可沦陷区物价飞涨,捉襟见肘最是寻常,好几次她都是靠姑姑救济才勉强度日。

所以成名后,每听到有人说自己对稿费锱铢必较,俗不可耐,张爱玲都不屑一顾。因为对她来说,这是“世上最值钱的钱”,有了它,才能在生活里站稳脚。

“用别人的钱,哪怕是父母的遗产,也不如用自己赚的钱来得自由自在,良心上非常痛快。”

经济独立,是追求自我的第一步。当你不必依附他人而活,才能谈兴趣,谈自由,谈理想。

2.

思想独立,是活出自己的第二步

张爱玲在上海文坛,是出了名的不爱交际。哪怕名声鹊起后,许多人慕名到公寓去拜访,她大都不愿意搭理。

久而久之,她便被贴上了清高孤傲的标签。

其实张爱玲并非零社交,她也与苏青、关露等女作家交好。与她交往过的人便清楚她的脾性。

有一次她和几个作家朋友小聚。大家围炉而坐,边喝茶,边谈天说地。不知谁先提起了写作,又谈起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作家。当时在座的人大多提名了冰心,认为她的诗与文章都美得清婉动人。

张爱玲当时端坐在一旁,倚着沙发,听众人热烈讨论,只懒懒地说,“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

她批评得云淡风轻,又语气笃定,仿佛那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

有人责怪她刻薄、不懂委婉,也有人认同她的评价。外界争吵纷纷扰扰,她倒是气定神闲。

在曲意迎合面前,张爱玲总是挺直着腰板,从不妥协,坦荡自如。

虽然这种坦率大多时候并没有委婉和迎合来得讨人喜欢,但谁又规定一定要做“讨人喜欢”的姑娘呢?

3.

爱我所爱,行我所行。

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在旁人看来,是跟汉奸相恋、结婚,用现在的话说,是“三观不正”。

但她好不容易遇上一个懂自己的人,又怎么会轻易放弃这段可遇不可求的爱情呢?于是,她爱得情真意切,甘愿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1945年抗战胜利,胡兰成因汉奸身份到处避祸。张爱玲惦记着自己的丈夫,日夜牵肠挂肚,常常寝食难安。

当时俩人已半年未见上面,期间只有寥寥书信,断断续续地往来。

很快,张爱玲决定奔赴温州,她得亲眼见上丈夫一面,才落得心安。

寒冬里的江南冷得透骨,到达后还遇上大雪。

张爱玲来到胡兰成居住的小院,却发现居住的不只胡兰成,还有另一个女人在伴。

因为舟车劳顿,张爱玲染了风寒,刚到就得卧床。陷入昏睡时,她嘴里依旧叨念着胡兰成的名字。

那时的胡兰成早跟那女人暗生情愫。张爱玲每日面对胡兰成和新欢在自己眼皮底下眉目传情,郁郁寡欢,甚至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多余的人。

她对胡兰成徘徊在两个女人之间模棱两可的样子日渐厌倦,恨不得眼不见为净,居住了不足一个月便返回上海。

1947年,胡兰成终于能有一落脚处,安定生活。这时,张爱玲寄给他的信,只剩一张单薄的信纸。

信里,她决绝地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长时间考虑的。往后,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也是不会看的。”

据闻,胡兰成后来曾多次想挽回这段感情,统统没得到回应。

敢爱敢恨,是情场难得的潇洒。

有的人来了又走了,而生活仍在继续。

“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

人们常常谈爱色变,仿佛享受爱情等于变成爱情的奴隶,没了自我。

但爱,是人的本能,不问值不值得,也无关对错。

感情得失,是人生常有之事。坦然面对,是一种自我认同。

4.

爱过,才不辜负生命。

在美国的几十年里,张爱玲几乎穷尽时光去沉静自己。

到达美国的第二年,她认识了第二任丈夫赖雅。赖雅当时每月只有52美元社会福利金,剩余开支全靠张爱玲微薄的稿费维持,俩人的婚后生活可谓穷困潦倒。

张爱玲以前为钱斤斤计较,很懂得勤俭的重要。俩人虽然穷,可日子过得平凡踏实。

直到有一天,赖雅不幸中风,半边身子没法动,无法工作,只能卧床休养。

从此张爱玲彻底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她白天辛勤笔耕,夜晚就缩在起居室的行军床上休息,还得照料卧病在床的丈夫日常起居。

然而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她表现得比过去沉着。

“褪下幼稚的外衣,然后要做一个合格的人,开始担负,开始顽强地爱着生活,爱着世界。”

人的成长,除了学会坚持自我,还得学着承担责任,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赖雅离世后的二十多年,张爱玲总是呆在自己的小公寓,放着银行存款里有大笔财富不用,拒绝了大陆和港台的多次邀约,每天除了写作,就是面壁沉思,直到生命终结。

外人看来,张爱玲甚是悲凉──生活拮据,老无所依,甚至离世也在数日后才被发现。

但就如胡适所说,“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

不管是清贫日子,还是孑然一身,或是以这么一种“与外界隔绝”的方式走完生命最后一程,都是她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

人自生向死而行,能无忧无惧,除了靠内心的沉静,还有一股平和的勇气。

张爱玲

年少不读张爱铃,读懂已不再少年:我想,世上真的鲜少有人能活得那么“自我”吧。不管不顾,只走自己决定的路,又把人生看得通透,连离开都潇洒得犹如冷风穿过山川与河流。

这是一个敢为爱情赋予心血的女人,也是人生路上坦荡自如的行者。

她热烈生长,爱过,恨过,颓靡过,也顽强过。

人来世间走一遭,最快活的莫过于把酸、甜、苦、辣尝遍。

如此,便没辜负生命。

相关文章

  • 张爱玲:临水照花人

    读完《临水照花人》,久之不能平静,张爱玲坎坷的一生,命运的玩笑,时代的捉弄。虽生于富贵显赫之家,三大家族的贵胄,但...

  • 临水照花人张爱玲

    “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 ─...

  • 民国临水照花人——张爱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白落梅 ——张爱玲的倾城往事 对于张爱玲,唯一知道她的作品就是《小团圆》,这时便联想到萧红的...

  • 临水照花人(百度百科)

    临水照花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女子自傲、敏感、卓尔不群,语出胡兰成,其言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 形容张爱...

  • 可怜临水照花人|读张爱玲

    如果余生只能在孤岛度过,荒无人烟,不必考虑食宿,可以且仅能带一个作家的书,毫无犹疑,脱口而出一定是张爱玲。 她的书...

  • 临水照花人 民国才女张爱玲

    在锣鼓喧天的民国世界里 有这样一个女子 她与月亮结下了一世情缘 生于月圆之日 去于月圆之时 民国的月亮早已不见踪影...

  • 民国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五)

    张爱玲,怀着一个孤傲不屈的心,带着一颗千疮百孔的心,还是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胡兰成。 “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

  • 民国临水照花人-张爱玲(六)

    莫道不流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莫言“亦不能再爱别人”,只因真情尚未来。 张爱玲在离开胡兰成之时,恨恨的说了句:“我想...

  • 民国临水照花人-张爱玲(七)

    缘分未到,不相识;缘分未尽,分不开。 月下老人,看两人姻缘将尽,却又寻来一条粗绳,强化了两人的关系。人的命,天注定...

  • 民国临水照花人-张爱玲(四)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临水照花人张爱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ys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