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692412/4159764d8f2b1754.jpg)
对劝酒这一场景,我是从小就了熟于心的。
劝酒的人,为了让对方多喝一杯酒,可谓极尽口舌之能。那时候只是觉得热闹、好玩,至于多少是真情?多少是假意?我从来不去费心研究。
等到成年,入了酒场,上了酒桌,端起酒杯,才知道这劝酒的学问大了去了。千般心机,万般城府,我今天都不想说,我不想说,是因为我早已告别那些繁文缛节,甩掉了那些条条框框。
今天就想挑两件有趣的,且是我亲自参与其中的劝酒故事,分享给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刚毕业那一年的腊月十六,我们村里一位陈姓家的姑娘出嫁,我有幸作为娘家人,跟着一班人马一起送新娘子。这一天,除了最为重要的新娘子,就数我们这些娘家人身份尊贵了。为了把我们陪好,新郎官那边,特意找了几个见过世面,能说会道的劝酒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原本就可以上馒头、上汤,正儿八经的吃饭了。可是劝酒人唯恐我们喝不好,继续找各种理由劝酒。我是从一开始就以还是学生为由没有动杯,其他的三位长辈喝到了一定量后,无论劝酒人怎么说,他们一概笑着拒绝。唯有憨厚老实的陈家大爷,人家敬一杯,他就喝一杯,从不拒绝不说,每杯还都是一饮而尽。
他这么一来,把劝酒人给整得不会了,总不能说咱们今天就先喝到这儿吧?于是劝酒一方,轮番上阵,继续给陈家大爷敬酒。如此过了一阵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陈家大爷面红耳赤,怒目圆睁,把喝完的酒杯重重地放在桌子上,一句不礼貌的话脱口而出:“喝……喝……喝……到底有完没完,还×××让人吃饭不?”虽然他说话不礼貌,但他说完后,一桌子人都笑了,这是把老实人给逼急后的真性情流露呀!几个劝酒人,赶紧给他陪不是,赶紧让人上馒头、上汤,酒局终于以这种令人忍俊不禁的方式结束了。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我结婚的时候。我不仅在城市里安排了婚宴,还在家乡安排了婚宴。因为我爱人和我是高中同学,她们家距离我们家二十几公里,结婚当天,我过去迎娶她的时候,她们娘家那边同样需要有人过来送她。
毫不例外,我们这边就需要安排陪客劝酒的人。早就听爱人说,她们那边的人几乎个个都能喝酒,哪怕是出于基本的礼貌,我们也要把人家给陪好。父亲为了找劝酒人这件事,还伤了不少脑筋,尽管我们村里的爷们多数都喜欢喝酒,但酒量大的还真的不多。没有办法,只能优中选优,一共找了四个相对能喝酒的人。
菜一上,酒紧接着就满上了。我作为新郎官,基本是没有时间坐下来喝酒吃饭的,所以和这一桌的娘家人寒暄过后,嘱咐几个劝酒的人,一定把人家给陪好,然后,就去忙别的了。
喜宴的最后,一定是上馒头、上汤,且不说到这个流程了,就连上鸡、上鱼的环节还没有进行的时候。其中一个劝酒的长辈,踉跄着来到了我的跟前,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二小,你……你去……你去劝一劝吧,咱们……咱们的人……都……都喝倒了……”
我闻听,大囧,赶紧拉着爱人一起来到了他们的酒桌旁,只见人家几个娘家人端端正正地坐着,面不改色。而我们这一方的陪酒人,除了刚才那个勉强去报信的以外,三个人全都倒到桌子底下去了,个个面如红绸,酒气熏天。没有办法,我赶紧找人把他们三人给扶回家去,他们在回去的时候,心有不甘,嘴里面还都念念有词呢:再喝一杯,咱们……咱们……一定要喝好……
事后,才了解到,那天根本都没有进行到劝酒环节,我方提一杯,对方就喝一杯,人家一杯都没有拒绝。公平的喝酒,拼的就是酒量的大小了,我方平均酒量最多一斤,对方平均酒量一斤半还不止,根本不是一个等量级。喝倒在桌子底下,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更谈不上丢人不丢人了。
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我结婚这么多年,去我老丈人家,从来没有动过酒杯,从来没有喝过一滴酒,老老实实地说,我可真是担心闹笑话呀!
如今,劝酒的还有,但想尽一切办法去让对方多喝一杯的,倒是不多见了,关于劝酒的趣事,更是不多见了。
如今,我远离了酒文化,对于劝酒,早已做到心平如水了。不过,如果有一天,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中,我若听到有人对我说:“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我会毫不犹豫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