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要诀看这里!

作者: 极致茶文 | 来源:发表于2017-09-02 01:04 被阅读183次

编者|极致扬

编辑|肖童鞋

醒茶

        所谓醒茶,就是使茶叶苏醒、焕发茶性,以便于冲泡饮用。各种茶的品质不同,醒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冲泡黑茶时,要将其放入冲泡器皿中,用95℃~100℃的沸水来醒茶;冲泡嫩度较好的绿茶、白茶时,要将其放入高温烫过的冲泡器皿中,再用80℃左右的开水醒茶。

浸润茶。

        用杯泡茶时,应先在杯中加入少量热水,然后将茶叶投入其中浸润,等到芽叶舒展,片刻后再冲入热水至七分满。

淋壶。

        选用紫砂壶、陶壶等泡茶时,淋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淋壶,是指正泡冲水后,再于壶的外壁回旋淋浇,以提高壶的温度,也称“内外攻击”。

高冲水,低斟茶。

        高冲水是指讲水壶提高,向盖碗或茶杯内冲水,要做到水流不间断、不外溢,使茶叶随水翻滚。低斟茶是指出汤、分茶时,茶壶、公道杯等宜低不宜高,略高过杯沿即可。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

        这三种方法是指杯泡绿茶的三种投茶方式,因茶叶的自重程度不同,投茶方式也不同。上投法是指先向杯中注入约七分满热水,再投茶,特别适用于碧螺春等细嫩紧致的茶,外形松散的茶叶忌用此法。中投法是指先向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再投茶,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水七分满,条索松散的绿茶一般都用此法冲泡。下投法是指先将茶叶放入杯中,再注入三分之一的热水浸润茶,轻轻摇润茶后再向杯中注入开水至七分满,稍后即可品茶。此法适用于条索扁平、自重轻的茶,如龙井茶。

凤凰三点头。

        凤凰三点头是玻璃杯冲泡绿茶的经典动作,指泡茶者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然后借助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借助水的冲力,让茶叶在水中来回翻滚流动,激发茶性。因为这个动作像凤凰点头,所以被称为凤凰三点头。这一动作还表示对客人三鞠躬,以示礼貌与尊重。

韩信点兵。

        “韩信点兵”即分茶,茶水倒到少许时要一点一点均匀地滴到各个茶杯里,其目的一是示“公道”二字,二是表示主任对客人的尊重。

        以上是从泡茶的各个步骤来讲解泡茶要诀,接下来从泡茶三要素:茶水比、水温、冲泡的时间和次数这三个方面来了解。

茶、水比例要适当

        泡茶时茶叶的用量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饮茶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行家评茶,有更为严格的规定和专业的器具。通常用一种特制的白色加盖有柄的瓷杯,按规定置茶5克,再注入250毫克沸水加盖闷泡,5分钟后,交给专业人士进行品评。普通茶人多数凭经验泡茶,会对茶叶与沸水的用量酌情而定。茶量应适宜,并不求多,因为经过冲泡后的茶叶会膨胀,所以应谨守宁缺勿满的原则。

        通常,一只普通的200毫升茶杯中放人3~4克茶叶就可以了。冲泡时,先冲上1/3杯沸水,少顷,再冲至七八分满。中国人习惯上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用茶壶泡茶时,也可参照上述比例。泡茶时,茶叶与水的比例和茶的类别相关。对于白毫乌龙、碧螺春一类非常蓬松的茶来说,水放七八分满便可。对于略显紧结的茶,如揉成球状的乌龙茶、条形肥大的白毫银针、纤细蓬松的绿茶等,水应放1/4壶。对于非常密实的茶,如剑状的龙井、针状的工夫红茶、玉露眉茶、球状的珠茶、角状的碎茶、切碎的熏花香片等,水应放至1/5壶。至于泡茶时茶叶的用量则因人而异。如果饮茶人是老茶客,抑或体力劳动者,一般可以适当加大茶叶量,泡上一杯浓香的茶汤。如果饮茶人是脑力劳动者,或无嗜茶习惯的人,可以适当少放些茶叶,泡上一杯清香而醇和的茶汤。

掌握水温是关键

        将泡茶之水烧沸后,先让其自然冷却至所需的温度,再冲泡茶叶。一般来说,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中可浸出物的浸出速度有关。水温愈高,浸出的速度愈快,在相同的冲泡时间内,茶汤也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浸出速度愈慢,茶汤也就相对愈淡。

        泡茶水温要根据茶叶的老嫩、松紧和大小来定。冲泡粗老、坚实、叶大的茶叶比冲泡细嫩、松散、叶碎的茶叶水温要高。具体来说,凡是细嫩的名茶,特别是高档的名优绿茶,一般只能用85度左右的水(中汤)冲泡。因为只有这样的水温,才能使泡出来的茶汤色泽清澈而不浑,香气纯正而不钝,滋味鲜爽而不熟,叶底明亮而不暗,饮之可口,视之悦目。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就会因“泡熟”而不能直立,从而失去了观赏性;维生素也会遭到破坏,茶的营养价值也会降低,同时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会很快被浸出,使茶汤产生苦涩味。如果水温过低,则水对茶叶的渗透性较低,往往就会使茶叶浮在水面上,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难以浸出,从而使茶汤淡薄,同样也会降低茶叶的功效。

        对于大宗红、绿茶、花茶和烘青类绿茶来说,由于茶叶原料加工要求适中,可用烧沸后不久,大约90~95℃的开水(老汤)冲泡。对于乌龙茶、普洱茶等来说,因为这类茶采用新梢开始成熟时的芽叶制作而成,原料并不细嫩,加之用茶量较多,所以要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对于乌龙茶来说,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要在冲泡前用滚开的水烫热茶具;冲泡后还要用滚开的水淋壶加温.才能将茶叶浸泡出味。应说明的是。泡茶的水温,虽然是指水烧开之后再让其冷却到所需的温度,但对于经过人工处理的桶装矿泉水或纯净水来说,只需烧到泡茶所需要的水温就可以了。

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水的香浓和色味,与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第一泡茶冲泡的时间越长,色味越浓,而次数越多,色味则越淡。对于茶品而言,其所需要的最佳冲泡时间和次数,因茶品的不同而有不同。红茶和绿茶一般情况下,取3克左右的干茶,用200毫升的沸水冲泡,闷泡4、5分钟便可饮用。不过,这种方法还有个缺点,那就是水温过高,容易将茶叶烫熟;水温高,能够有效地浸出茶香。最有效的红绿茶温度应该控制在80。C左右,时间大约在7,8分钟。泡茶时,水量不宜过大,一次喝不完,浸泡时间长了以后,茶水会变凉,茶香与茶色会受到影响。一般红茶和绿茶的冲泡三四次为宜。

        饮用乌龙茶,多选用小型紫砂壶。壶内茶叶量较多,泡茶时间不宜过长。时间长的话。茶水就会变苦。第一泡时间控制在1分钟之内,第二泡控制在1分钟15秒,第三泡多数在1分钟40秒,第四泡掌握在2分钟15秒左右,第五、第六泡时间逐渐加长,以茶水颜色香味恰到好处为宜。这种泡茶方式,浸泡次数不超过6次为宜。

        通过以上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的分析可见,泡茶水温与用茶数量也和泡茶时间有着一定的关系。茶叶适量,泡茶时间长一些;茶叶量大,泡茶时间应适当缩短,这样可以防止茶水过浓。水温高,泡茶时间短一些;水温低,泡茶时间适当放长一些,这样可以控制茶叶内物质的浸入量,以达到上佳的茶水效果。茶叶量的多少也和泡茶次数有一定关系,感性的认识结果应该是:茶叶量大,泡茶时间短,泡茶次数适当增加;茶叶量小,泡茶时间可适当放长一些,而泡茶次数则不应该过多。

参考文献:

[1] 瑞雅编著,跟着《茶经》学喝茶,重庆出版社,2015.08,第107页

[2] 《家庭书架》编,家庭书架  茶道·茶经,南海出版公司,2013.11,第107页

[3] 刘东编著,品鉴中国名茶,云南教育出版社,2012.11,第191页

[4] 苏豫编著,中国文化常识与趣闻随问随查,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2,第389页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红茶加工,工艺如何?

➤茶叶加工除了杀青、发酵,你还了解哪些?

➤为什么茶叶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字呢?

➤茶树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发源来的

➤茶树是什么?茶树的一生究竟如何?

➤茶具的分类

➤你所不知道的茶艺器具

        喜欢茶的朋友们欢迎添加小编微信号: jizhiyangcha 互相交流学习噢!

相关文章

  • 泡茶要诀看这里!

    编者|极致扬 编辑|肖童鞋 醒茶。 所谓醒茶,就是使茶叶苏醒、焕发茶性,以便于冲泡饮用。各种茶的品质不同,...

  • 清净

    看竹 泡茶

  • 199|梅花易数体用要诀

    梅花易数起卦方法在起卦后的关键是看如何应用,这个应用的要诀就是如何解读。从解卦上看,其要诀包含两点,一是看《周易》...

  • 陽宅指南

    蒋大鸿 第一要诀看宅命,动处乘空实处静;空边引气实边收,命从来处天然定。 第二要诀看宅体,端圆方正斯为美;前后修长...

  • 泡茶,原来“套路”这么多

    泡茶,这里指喝工夫茶。水质、水温、泡茶器、投茶量、闷泡时间、冲泡手法是其中的六大要素,每个要素都可长篇大论,在这里...

  • 泡茶,原来“套路”这么多

    泡茶,这里指喝工夫茶。水质、水温、泡茶器、投茶量、闷泡时间、冲泡手法是其中的六大要素,每个要素都可长篇大论,在这里...

  • 人活草木间

    闽人喜欢泡茶,无论那个场景,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泡茶的道具,这里盛产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历久悠久,名...

  • 可重复看:能量要诀

    1、意念在哪、能量在哪,聚焦专注,能量汇集。 当你的心向外追求的时候,你的能量就在向外耗散。当你的心专注于自身的时...

  • 书摘-你为什么是穷人: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乔治·塞缪尔·克拉森

    摘自本书第三章:致富七要诀 致富第一要诀:首先使你的钱袋鼓起来 致富第二要诀:学会为开支做预算 致富第三要诀:将每...

  • 2021-04-05

    上班期间,村姑居然安排了一泡茶的缝隙,不是有意而为,因为东哥休息半天,不请自来她这里玩耍,泡茶也算是待客吧。 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泡茶要诀看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dl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