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a637ac696bdebb72.jpg)
最近宅在家里无所事事,除了读书,就是在《简书》上互动和码字。今天翻腾书柜,找出两本书阅览。一本是《才子文章》,另一本是《才女文章》。第一本是由李文亮编辑,第二本是由秋子编辑。
《才子文章》共收录了民国时期周作人、梁遇春、废名、梁实秋、林语堂、沈从文、徐志摩、郁达夫、许地山、俞平伯等10位男作家的一些写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散文,共27万多字。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上面写着2005年8月出版,定价26元。
《才女文章》共收录民国时期知名女作家张爱玲、苏青、林徽因、凌叔华、冰心、萧红、庐隐、苏雪林、石评梅、丁玲等10人写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大约28万多字,也是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同样定价26元。
记得这两本书我是2009年在离家不远的一个书摊上购得,翻了翻正是我喜欢的名家作品,里面全部是散文。而且印刷精美,不像是盗版书。经与老板讨价还价,最后以两本书15元的价格买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110f0c8a65e83820.jpg)
没想到,这两本从地摊上淘来的书,竟成了我喜欢的图书之一,每有闲暇总想翻阅一下。当然,这里面的20位才子才女,我并不是都很熟悉,也并不是每个都喜欢。
才子中我比较偏爱林语堂、沈从文和徐志摩;才女中我比较喜欢张爱玲、苏青、苏雪林和林徽因。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我曾反复读过几篇,他的文笔总是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许多被我认为金句的段落,曾经抄录在笔记本上。沈从文的《边城》也读过不只一遍。他对湘西风土人情的描写,真的太传神了,甚至连妓女都写的那么纯朴自然,与水手分别之时还嘱咐对方不能与别人“乱来”。徐志摩的散文不免有点夸张,连续不断的形容词让你感到浓的化不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8460955/f79f3ad6b28e894a.jpg)
张爱玲的才气在10位女作家中肯定是首屈一指的,她也被人誉为天才女作家。她3岁就会背唐诗,7岁就写了第一部“小说”,16岁时已正式发表作品。然而,一个人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他不可能是全才。我们的才女也不例外,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说,别人都会的平常小事,她却不会。“我发现我不会削苹果,经过艰苦的努力我才学会补袜子,在一个房间住了两年,问我电玲在哪,我还是茫然,我天天乘黄包车去打针,连续三个月,仍然不认得那条路。总而言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等于一个废物。”
苏青是当年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她的《结婚十年》在当时甚至比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卖的还好,她多次结婚离婚,是一位始终追求个性解放的奇女子。张爱玲曾写过一篇名为《我看苏青》的文章,对苏青的评价十分中肯,“苏青与我,不是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密切的朋友,也不像有些人想像到的,互相敌视着。同行相妒,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何况都是女人,所有的女人都是同行。但是,即使从纯粹自私的观点来看,我也愿意有苏青这么一个人存在。愿意她多写,因为低估了苏青的文章价值,就是低估了现在的文化水准。如果必须把女作者分做一栏的话,把我与别人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与苏青相提并论我才是心甘情愿的。”。可惜的是苏青的作品在大陆流传不多,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有这个人。
林徽因来在大陆的风头,近年来仅次于张爱玲,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爱情故事,几乎无人不知。但是我觉得她写的最好的两篇文章是《悼志摩》和《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她虽然是以朋友身份写的,可是里面的话语却只有真正读懂徐志摩的红颜知己才能说出来。
也许是因为当年与鲁迅先生有过文学上的争论吧,很少有人出版苏雪林的作品,读过她早年的一些文章,印象十分深刻。比如她对青年的描写,就十分到位,“当我走上讲台,下望黑压压一堂青年时,我的幻想,往往开出无数芬芳美丽的花:安知他们中间,将来有没有李白、杜甫、荷马、莎士比亚那样伟大的诗人?有没有朱子、王阳明、康德、斯宾塞一般的哲学家?…春是四季里的良辰,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春天,就应该鸟语花香,风和日丽。”
当然,这20位作家都无愧于才子才女的称号,他们像一壶陈年老酒,需要我去慢慢品尝,他们的文章让我常读常新,过目难忘。
我知道,他们的优秀让我看到自己平庸,我也许一辈子也成不了他们那样的人物,但这并不影响我有一个向他们学习的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