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科举之路

作者: 十日十月Freddie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16:59 被阅读0次

《刘宾客嘉话录》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苗给事子缵应举次,而给事以中风语涩,而心中至切。临试,又疾亟。缵乃为状,请许入试否。粲犹能把笔,淡墨为书,曰:‘入!入!’其父子之情切如此。其年缵及第。”苗给事是苗粲,三朝宰相苗晋卿之子,此人颇有德行,有口皆碑,但仕途始终不顺,居官不显。临去世之前,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苗缵身上,希望他科举一举中第。但是苗缵却犹豫,原因是唐代特别讲究孝道,父亲中风,儿子却去赶考,必然会遭到社会舆论抨击,所以苗缵犹豫再三,向病榻上的父亲请示。此时,已经口不能言的苗粲拿起笔来连写两个“入”字,意思是“快入考场”,殷切之情溢于言表,让人唏嘘不已。

病重的父亲,甚至可以不顾社会舆论,让儿子赶考,科举究竟有多大的诱惑力?对于唐人来说,它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唐摭言》卷九记载:“殊不知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也就是说,唐朝,尤其是唐朝中后期,科举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名门望族来说,是续命的根本。草民如果始终不能中第,会一家饥寒,名门望族若不能中第,则家道中落。

相关文章

  • 科举之路

    王阳明从此踏上科举道路,第一次科举考试没有中。然后他父亲总是安慰他。他自己觉得没有多大关系。第二次又没中,这次,他...

  •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

    众所周知,曾国藩考秀才考了7次才考上,而他父亲则考了17次,这说明曾国藩家族的在考试一途上资质平平。 曾国藩后来回...

  • 厘米星球 | 唐人感受世界, 然后快乐和忧伤。

    唐人感受世界, 然后快乐和忧伤。 唐人并不分析自己的快乐和忧伤。 冥冥中唐人被推上了抒情之路。 ——西川《唐诗的读...

  • 《曾国藩传》第一章有感

    读《曾国藩传》第一章“七次科举之痛”了解到这位晚清重臣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从曾国藩的祖父起,就生成一个“科举之...

  • 浅谈李鸿章一生(一)

    早年科举 李鸿章自小天资聪颖,文笔非凡,比起曾国藩、左宗棠的科举之路来说,其可谓是一帆风顺。 24岁的他就考中进士...

  • 曾国藩的崛起之路

    曾国藩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反思与坚持! 1、科举之路 曾国藩从14岁开始就考科举,前面5次都不中,...

  • 曾国藩的尚拙哲学

    曾国藩艰难的科举之路,凭着自己独特的尚拙哲学,以自己入选翰林,举家欢庆结束。肉眼可见,他的官宦之路平步青云。 除却...

  • 【连续一百天的读书笔记】读作家江湖夜雨的《万马齐喑时代的清才子》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感觉雍正帝在位时间短,才使得郑板桥的科举之路时间跨度之大,当然也间接反映了其科举历程...

  • 清史篇//左宗棠的科举之路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 最有用的方法论

    《曾国藩传》第一章,7次科举之路 我很佩服曾国藩,能坚持到第7次科举。放到现在,有多少个人能坚持参加7次高考,通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人的科举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us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