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看点读书哲思
反正今天没去扫墓,我正忙着继承一笔财富

反正今天没去扫墓,我正忙着继承一笔财富

作者: 地球激励师拉娜 | 来源:发表于2017-04-03 22:26 被阅读0次

    文 | 地球激励师拉娜

    财富

    反正今天没去扫墓,我正忙着继承一笔财富。

    今天有人在问“清明祭扫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哀思还是习惯,当你想念那逝去的亲人,你会做点什么?”

    清明是传统节日,从时间上提醒大家应该做某件事,算集体习惯。哀思我想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想起逝去的亲人,我一般就静静回忆下关于这个人的点滴,不会烧香、烧纸。

    尊重这个生命曾经存在的事实,祝福这个生命仍然存在的未知。

    清明

    今天我在学习《弟子规》,不是全文,仅仅学了总叙的八句,就花了一整天的功夫。

    《弟子规》的内容源自2500年前的《论语·学而》,由清朝李毓秀撰写。

    这样的“古董”知识,能对2017年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有用处吗?

    要学习的东西那么多,为什么要花时间来学习《弟子规》呢,这是我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

    仅仅是因为“弟子规、圣人训”,这是儒家的经典,是圣贤教诲,所以要学吗?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一直不迷信圣贤书的,反而喜欢从电视剧里找答案。

    新射雕英雄传

    打开电视机,正热播《新射雕英雄传》,就开始瞎琢磨,天资鲁钝的郭靖到底是如何成为大侠的?得出的答案是贵人多,第一大贵人就是黄蓉。

    桃花岛主黄药师的女儿黄蓉无论出身、相貌、品学可谓360度女神,为什么会看上傻小子郭靖呢?我得出的答案是——踏实的安全感。

    靖哥哥敦厚孝顺、尊师重道,论守规矩堪称江湖第一,所以特别能给单亲家庭长大的黄蓉以安全感。

    学习《弟子规》的理由其一,老老实实学点做人的根本——规矩,希望他日行走江湖时,多遇贵人。

    家门的荣光

    咱们再从武侠剧切换频道到韩国偶像剧。韩剧《家门的荣光》主要讲的是名门“河氏宗家”日渐衰落,河氏后代子女们不想受到礼教束缚,纷纷离开宗家建立小家庭,却把日子过得一团糟。

    男主角李康石是邻村一家暴发户的儿子,开始对名门宗家不屑一顾,最后却深深爱上了“河氏宗家”的孙女河丹雅。

    此剧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河氏宗家”规矩很多,每天早上出门前要跪拜祖先;晚上返回家中要先向家中长辈请安;吃饭的时候要等长辈到齐坐下、再动筷子。

    家财万贯的继承者,男主角李康石无论出身、相貌、品学可谓360度男神,为什么会看上刻板守旧还是寡妇的女主角河丹雅呢?我得出的答案是——文化的厚重感。

    “河氏宗家”孙女河丹雅坚守传统、饱读诗书,行为举止端庄有礼。对看惯了商场尔虞我诈、庸脂俗粉的男主角来说,女主角宛如一朵莲花、一卷诗书,深植心间、难以抹去。

    百年传承、匠心独具,几百年打造一门贵族自有其文化底蕴。女主角身上的厚重感来自其宗家传承百年的文化财富。

    文化财富

    文化上,身为中国人的我也是家财万贯,有着一吨“财主气息”,缺少一斤“自知之明”。要是听到有人说日本、韩国文化传统如何优秀,势必要回一句嘴“日本鬼子、韩国棒子,这些都是从中国这里批发过去的呀”。

    我抱着老祖宗的丰厚遗产振振有词,抢个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感觉志在必得,却连老祖宗的遗产里有几颗珍珠、几颗宝石、又是如何珍贵,答不上来。

    名符其实继承一笔文化财富,成为了我学习《弟子规》的理由其二。

    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接下来就要问自己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

    大家现在翻开一本书,会先去看目录或者引言吗?忽略引言,可能无法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忽略目录,可能无法得知这本书总体架构。

    这就好比你参观一个院子,不知道这院子怎么建成、不知道谁曾住在这里、也不知道都有哪些房间。你踏进去,就容易心生疑惑、也容易迷路。

    前面提到《弟子规》的内容来自《论语》“学而篇”,主要讲述的是“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行为规范。

    论语·学而

    《弟子规》全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是总叙八句话的来源。

    “总叙”就是《弟子规》的引言和目录,是全篇七个部分的提纲总领,在我们学习《弟子规》前,先了解总叙,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内容的主旨和架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

    这三个字,“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广泛一点说,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学习不一定非得是听老师讲课,或拿起书来读才算学习。生活中知识无处不在,就比如看电视剧也能学习知识、领悟道理。

    我对这三个字的理解,时时保持为人“弟子”的谦虚好学心最为重要,当有了“弟子”的姿态,老师们自然会从四面八方涌现出来。

    做一个合格的“弟子”有没有可以参照的标准呢?这里“规”的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懂的道理、做人应遵循的规范。

    至于这些老祖宗定的规范和道理无法与时俱进的问题,那是学生自己要融会贯通的地方,不能苛求孔子和作者在坟墓里面编纂出2017年更新版。

    【圣人训】

    “圣人训”,狭义地来讲,圣人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是所有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听到“圣人训”,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声音跑出来,一种是相信论者“凡是圣贤所说,就是对的,听了没错”;另外一种是怀疑论者“天下没有圣人,相信所谓圣人都是被洗脑”。

    任由这两种声音争论下去,就会陷入无底洞。个人认为,所有可以称作老师的人,他们所留下有益的、值得学习的训勉,都可以称为圣人训。例如,今天我在街角,遇到了一个卖菜的阿婆,她说了一句话,点醒了我,那就是圣人训。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圣人训】

    总叙中前两句连起来就是说“这是老师训诲学生的规范和道理”。后面的六句话则是具体都有哪些规范和道理的内容提纲。

    首孝弟、次谨信

    【首孝弟(ti)、次谨信】

    先要从“孝弟(ti)”着手。我不是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是父母养育长大。爱家人是首要的,孝敬父母、与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是首先要做到的。

    《弟子规》和孝顺有关的古代故事很多,读来总觉得有点遥远。从自身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孝弟(ti)”应当体现在“尊重”和“对等”。

    父母年纪大了,记忆力减退、行动缓慢、思想落伍,作为子女保持尊重和理解,平时做到耐心地多说几遍、出门搀扶着上下楼梯、经常打电话沟通交流,就是孝悌。

    不要谈加倍报恩,能对等付出就足够。比方说,父母在儿时给我们换尿布的时候,不曾嫌弃我们脏,等他们年迈时,我们帮忙换成人尿不湿的时候一样不嫌弃脏就行。

    其次是“谨信”,为什么是其次,我猜想作者应该也认为,对家人做不到“孝悌”,何谈其他。谨是谨慎,信就是讲信用。对待自己的言语、思想行为要慎重,不能轻率。

    宋濂借书

    说到诚信,《弟子规》有一个宋濂借书的小故事。说的是明朝开国功臣宋濂,小时候家里穷,但酷爱读书,一次,他借到一本好书,很喜欢,就决定抄下来,可是借书约定的时限快要到了,那时恰好是冬天,为了能按时还书,他连夜抄书,手都冻僵了。他母亲看了心疼,劝他明天再抄,他坚持守信,按时奉还。主人收到还书很高兴,又让宋濂随意挑别的书看。

    看这个故事,咱不要把焦点放在抄书这件事上,放在守信的结果上,既“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谨信”的最大受益者是自身,每一次守信,就存了一笔“信任基金”,零存整取,总有一天,这些积累复利后的价值,会助你心想事成。

    从现在开始建立信任基金,从最小的守约——“不迟到”做起吧。

    泛爱众

    【泛爱众】

    说的是关于博爱,不仅仅爱你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去爱陌生人。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快乐分享给两个人,快乐会加倍。帮助也是一样,你帮助了一个人,这份力量会不断传递下去。这样说听起来有点像说教,没有什么说服力。

    举一个切身小例子。今天,出门散步的时候,街边水泥路面上发现一只蚯蚓,蜷曲着找不到路,如果放任不管,很可能会被过往的车辆压到,我就用树叶载着蚯蚓回到了路边花丛中。这样一来,蚯蚓可以继续松土,花可以开得更鲜艳,可能有位行人,看到绽放的花心情突然好了起来……。

    这样的帮助,非常微小而不起眼,起于一瞬间,改变不了生死循环,影响不了世界运转。

    但是地球上最高等生物的喜乐和生死,当放在足够远的时间广度,又何尝不是极其微小,存在于一瞬间。

    说到这里,感觉来一小段,艾佛列德·德索萨的《去爱吧》刚刚好:

    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

    跳舞吧,像没有人会欣赏一样;

    唱歌吧,像没有人会聆听一样;

    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钱一样;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样。

    而亲仁

    【而亲仁】

    主动去寻找,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向他们靠拢,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接受他们的积极影响。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去年年底,从朋友圈里看到有人推荐一个学演讲的线上平台“坚持星球”,于是报名参加了。然后,因为学习演讲,自然地接触了Toast Master头马俱乐部,偶然知道并关注了“人生规划师Fiona”,后来又因为加入Fiona发起的线上社群“活明白”,和她还有Toby成为了朋友。

    5个月后的今天,我们三人已经成为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决心一起创办一个能帮助大家找到自己和光明的机构“暗光”。

    回想最初报名学演讲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今天的结果。人与人的因缘际会,就像在路上捡到一些散落的珍珠,最后串起来,变成了一根珍珠项链。

    说是吸引力法则也好,蝴蝶效应也罢。只是单纯地想和更多优秀的人在一起学习,这个意识就会帮助你找到一条全新的道路。

    个人拙见“而亲仁”重要的不是去辨别谁是“仁”,因为你站在门外看,不去靠近,始终无法分辨孰是孰非。“而亲仁”的重点是“亲”,主动靠近才有机会共同成长。

    最近看到的李笑来老师文章中的一段话,很精彩:

    我想到最后一个人的幸福感绝对依赖于这样一件事:你跟这个世界有多强的联系。有很多人不说需要你,看不到你想你,你也有想的对象,你也有扯淡的对象,你也有做事的对象,这很重要。你跟自己共同成长,跟家人共同成长,跟同事朋友共同成长,到最后你去看所有的牛人都做到了一点—— 跟陌生人共同成长。

    有余力、则学文

    【有余力,则学文】

    原文当中的“学文”指的是学习六艺“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学科总称。”对古人来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已经囊括了当时的各种知识。

    理解“学文”没必要死抠原文,现代的知识体系已经与古时候完全不同。只要有精力和时间,宛如浩瀚烟海的知识宝库等着你去探索和挖掘。

    重点是“有余力”,学习也要量力而行,前提很重要。要在学到并且做到前面说的六句之后,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去学习更多知识、提升视野吧。

    总叙

    试想一下做到前面六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这个人他听从身边老师训诲,遵循为人处世的基本规范,在家敬爱父母家人,外出谨言守信,博爱世间众生,结交了很多仁义的朋友。

    这样的一个人,有爱有朋友,有归属感和幸福感,必定也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如果此人还博学多才,堪称国民好对象。

    如果你认识这样的单身男性,请务必把联系方式留下,我马上介绍给他优秀的单身女闺蜜认识。

    两学一做

    怎么学习《弟子规》,我借“两学一做”四个字用用:自己学,带头学,一定要做!

    《弟子规》三字一句,自学不难,简单的内容其实给了学习者很大的想象和理解的空间。单看文字,如果从字面不容易解读,可以多看一些《弟子规》周边的小故事。网上有很多《弟子规》的教学视频和语音讲解课程。

    我个人建议的学习顺序是:先理解,再记忆,先体会,再践行。

    清代文献研究者黄晓丹讲稿中提到,《弟子规》最初的教学环境是祠堂、茶馆、书馆,教学对象是干完农活的成年人,适用范围是社会下层;《弟子规》里面对儿童的童真童趣没有一点欣赏的意味,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专门写给儿童的。

    《弟子规》是一个人修身、立德的根本,小孩子对这样的内容很难有深刻的认知,更适合大人去学。

    如果想要教育子女,建议自己先学习,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去影响和带动子女一起学习,效果更理想。

    学了很多知识,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到的知识有用没用,是精华还是糟粕,核心不在于知识和道理本身,而是你如何学习?又如何运用在生活实践中?

    学习《弟子规》不是鼓励大家和古人一样,提倡愚忠愚孝,那是死读书、读死书。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做是关键

    这笔财富,见者有份,欢迎来一份。

    做是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知的唯一标准!

    文 | 拉洒教主

    行事(拉)风、为人(洒)脱

    长期钻研“撩”与“装”的艺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正今天没去扫墓,我正忙着继承一笔财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wyo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