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法: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如唐·杜牧《题城楼》
鸣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宋·陆游《杭头晚兴》
山色苍寒野色温,下程初闭驿亭门。
不须更把浇愁酒,行尽天涯惯断魂。
第37法: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
如唐·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闺意》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元·宋元《讨柴》
海树年深成大材,一时斧伐作薪来。
山人指点长松说,尽是刘郎去后栽。
第38法:“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
如唐·张祜《退宫人》
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
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官楼下拾金钱。
清·朱凤翔《村外闲吟》
荷锄时趁月明归,稚子依依候竹扉。
竞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