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甘地的这本自传以一种倾述的口吻,将自己追求真理的经过娓娓道来,即使是对印度历史、社会环境不了解的读者也能够从中体会到甘地的伟大之处。特别是甘地的独特人生哲学,对于世间万物所展开的思考最值得我们深思。
《甘地自传》出版于2016年5月,29万多字,总计八章。其实,文字难以完全展示出甘地几十年的人生所沉淀下来的种种况味,却能让我们在灵魂层面上靠近甘地。这本书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人完善自我、追求真理的过程。
人物介绍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生于1869年10月2日,死于1948年1月30日,尊称“圣雄甘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
他出生于印度教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的土帮首脑。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习法律。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南非印度人民争取平等权力的运动。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取了梭伦、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并开始为印度独立而奔波。
甘地的“非暴力”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顽固派教徒刺杀。
主要成就
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国大党从一个势单力薄的政党一跃成为群众运动的政党,印度的抗英独立运动也迅速扩展到全民范围。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印度最终迎来了独立。然而,意义不仅在于此,他对印度的贡献,更在于他所展示的强大精神了力量,他几乎影响了一代印度人。
一、理论学说的创立
甘地认为,实现真理的唯一手段就是非暴力,这种非暴力从本质上是指,爱就是人的本性,真理的原则实际上就是爱的原则,哪怕是对待仇敌也是如此。甘地坚信精神的力量,人为善性就是人的本性,并坚持用非暴力手段,战胜一切恶,甚至感化一切恶的行为和事物。他提出了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争取印度的自由独立斗争策略。
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袖
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的指导下,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先后发起三次大规模的反抗英国殖民政府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人民群众在甘地带领下,放弃英国称号、职位,抵制英货,反抗税法等。1930年3月12日的徒步游行就是为了反对食盐税法而进行的斗争。
为了反对贱民制,他创办报纸,宣传解救贱民主张。他进行社会改革,重大举措是开展乡村建设,大力颂扬传统乡村手工劳动方式,加强清洁卫生等方面的运动。
1937年7月出版《贱民》上,阐述了他对教育的界定:“我所说的教育就是要使青少年从身体、心智到精神得到全面最佳的发展”。文化教育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是开端。他希望儿童的启蒙教育应该是教给儿童一种有用的手艺,从而使学生一开始便能用所学的技艺进行生产劳动。人工劳动教育是甘地解决印度教育的理想主义措施,这就是甘地后来倡导纺车运动的的理论基础。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及他在运动中表现出的顽强精神,感动了全印度人民,特别是底层人民,他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满怀信心和牺牲精神,同强大的武装敌人进行赤手空拳的斗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