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切的开始
2004年,当我第一次出现大学门口的时候,那座西北城市正淅淅沥沥的下着九月的雨。雨水沿着我即将进入的那所大学的斜坡从我和父亲的脚下流过,学校门前的草地一片青绿,门口无数人来来往往,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关于未来大学生活的征兆,忐忑不安积累在我的心头。一切都是未知。
然而,当4年以后我离开大学校门的时,害怕早已消失不见,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向往以及些许对于大学生活结束的如此快速的遗憾。
现在想来,其实在大学中根本无须害怕,这是一个公平的舞台,你可以用尽一切全力和想像力去尝试,谱写属于你自己的青春狂想曲。不过记住,你一定要积累下来东西。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小的建议,有可能对你有些许帮助,如果你愿意倾听的话,不妨读下去。
2、做不了杰出员工?那就做乔布斯吧
正如我前几日在那篇《28岁回顾,大学犯下的8个错》当中提到的,当我回首大学生活时,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之一,是把将所精力平均开来去做不同的事情,而自己的时间同时也被这不同的事情所割裂开来,没有聚起力量。
同时,我的大学生活自然也并非一无是处。像大多数大学中典型的学海无涯派,我将几乎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放在自习上。这为我带来的一大好处是,我的生命没有跑偏。现在我所处的航天行业中,有两个重要的说法,一曰过程管控、二曰质量管理。在我将时间低效而平均的花在不同科目上的同时,代之以奖励,这种看起来枯燥无味的生活也保证了我的生活不会出现明显的过程失控。
这是好事,只要不失控,就可以沿着原有的道路走下去,就存在更多的可能性。也正是由于未曾失控,因此,当我进入大四时才能顺利的转换为考研模式,而不至于像大多数混了四年的人一般根本连信心都没有。我做了我时候——2008年的大多数毕业生所做的事情,值得庆祝的是多数人的情况是,我考上了。
人在16岁至24、25岁之间依然处于智力的高峰期,你的智力、记忆力都未受到任何的损伤,而你的体力,也绝对足以支撑你进行长时间的连续高强度工作与学习。
不可否认的是,学校依然是对人的发展起到帮助的一个主要因素。从我过去的经历来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985院校对人发展的帮助一定是超过普通院校,而名校给人发展的助力也明显超过一般985院校。
这点毋庸置疑。鉴于我现在在科研行业,我从自己的角度间接的看出了一些关键因素。我们且抛开来所谓最装逼的大学氛围一说不论,名校拿经费的量级大幅超过普通九八五院校,而普通九八五院校经费的幅度又要极大的超过各地默默无闻的普通院校。经费是建设高校各项软硬件设置的基础,钱去了哪里,大量的人才必将跟着去了那里,而一个顶级的实验室也必定就存在了建设起来的可能性。反之,无论一个学校里边的人才是多么的优秀,钱在流失,那么一定会伴随着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了,尤其是中青年人才的流逝,将会明显的带来学校各方面水平的下降。人要吃饭,要发展,要生存,民以食为天,钱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粮。
大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讲课。讲课是谁讲?人讲。人讲的是什么东西?知识。但当这些讲课人自己都没有去过大公司里边写过大规模的程序、或者是在设计部门做过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你怎么能够指望他们讲出来的东西能够有用呢?坐在下边的人,不过是灌耳音而已。聊胜于无吧。至于绝大多数大学当中老师所说的大学主要靠自学,正确然而无用。那些做过更多的项目,知道这个国家的各行各业是如何发展显然能够更准确的理解自己所讲的东西,起码他能够给你一个更加准确的引导。如果你的某位老师恰巧是本行的一位大佬,你很容易就能逮住机会,顺利的通过他的课题组或者进入科研圈,或者是进入工业界。
如果你没有这种机会,也不要紧,自助者天助。腿长在你自己身上,脑袋就在脖子上,就算你的高校再差,也绝对没有人挡住你成长的道路,乔帮主就读的里德学院虽然不错,但是毕竟比不过后来无数在他手下员工所毕业的诸如斯坦福或者加州伯克利之类的大名校吧。
开个玩笑,如果你因为毕业学校原因而做不了月薪一万的杰出员工,那,做乔布斯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3、怎么决定下个阶段自己该做什么?
工作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两件事,第一,你有没有可能性度过大学刚毕业时的四到五年艰难期,站稳脚跟,在一座城市立足。第二,在养家糊口之余,你将会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实际上,虽说生命是连续的,但是它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例如我们经历过的时代中,小学和中学不同,因为中学已经开始向你灌输两种东西,一个是从西方流传过来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比如基于欧几里得五大公设基础上的平面几何学。第二是你开始进入到更加正规而高强度的考试训练当中,你在这种考试当中的水平将直接决定高中最后一考后,你会去哪里读大学,以及是什么层次的大学。大家都知道,这个经历会在你的人生中打上一个深刻的烙印,久久不会抹去。问题一般出现在两个阶段交接处,比如小学进入中学、比如中学升入大学、比如大学升入研究生院进而转成硕士或者是博士身份。
每个阶段都和前一个阶段的风格出现明显的不同。而每个阶段,从国家最初的设置考虑来说,目的也必定是迥然不同的。最明显的是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并非纯粹的学生,国际会发给你补助,尽管很少,然而这以为着你起码已经转换为了半学术工作性质,而从硕士研究生转换为博士研究生时,基本上你的接下来的人生就开始朝着科研、高校这一类和脑力活动挂钩的职业所倾斜了。
问题是,你怎么才能够确定自己适不适合真正的下个阶段?
每当出现判断不准确时,人生就会出现一个阶段的迷失。这种迷失,就是失控,轻的时候,你可能仅仅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也许一年,也许两年中找不到方向。而严重时,会导致人生发生明显的退步。原来我们读硕士的时候,就看到过无数人有过折腾,或者是由于找不到方向,博士毕业不了而信心尽失。或者是由于人生观受到巨大冲击而直接放弃了已经读了两到三年的博士。或者是虽然博士勉强毕业,但是甚至不知道毕业后自己应该去做什么。看起来都是青春模样,实际上却各自都有各自的心路历程。
我没有办法给你一个百试百灵的方法,以让你明了自己未来应该去何处。不过,如果你并不一定要博得大名、取得重大成功的话,倒有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供你参考:
用不放弃,闭上眼,问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决定之后,就咬紧牙至少干上十年再说。
这是我现在正在采取的方法,如果你也愿意坚持的话,与君共勉。
图片来自于网络4、两种活法,生活的真相总是让我觉得困惑
截止目前为止,我见过了两种活法。一种是靠自己,另外一种是靠父母。
如果你是在一步步走正常通道读书毕业而后工作,通过努力从中国的各个偏僻乡镇转移到了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市里,你八成就是前一种人。而如果你一直活得很迷茫,但是即使到了三十岁,也没发觉自己的生命出现过大的波动,自己也收获了一份好工作,也许恰巧喜欢上了父母给你介绍的某个对象,恰巧生了子女,恰巧在各种感情中波动,那你应该就是后一种人了。
当你开始努力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社会第二次不平等的出现。其中之一的集中体现,就是有些人毫不费力就能够拥有一切,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许你从现在开始再奋斗二十年也未必能够得到。当你每天加班到凌晨,腰酸背痛腿抽筋而且被人斥之为低效率、低能力、低情商时,你总能发现有一些人整日混迹于朋友圈发着无数的自拍照,照片中的他们外表阳光、青春无敌,不是在日本的京都奈良看古迹、就是在美国的黄金海岸晒太阳、或是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买包包,然而对他的工资知根知底的你却死活也想不通,自己手头的那份工作只够还房贷而已,甚至连清明回家都得考虑是硬座还是汽车,怎么他就有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这个上边?每当想不清楚原因的时候,你只得摇摇头,打开水龙头,接水,加热,刷牙,洗脸。脑袋中则像是爆炸了一般塞满了各种项目相关的文件资料名、眼前浮现的也都是代码,活脱脱进入了一个加强版的高考复习期,更糟糕的是,你不知道何时是头,只得索性不想。唯一的好处是,当你洗脸清醒了一会后,发现自己的大脑还能飞速的运转、当你低头洗手的时候,你发现,十根指头就在那里。即使明天你被老板辞退,也依旧能够再找一份工作,白天敲代码,做项目,晚上写文章。
你以后也会如我一般面临这一切,到时你会怎么做呢?回家,依靠父母找份工作,度过一生。还是选择二十岁后继续战斗?选择权在你的手上,但如果你困惑之后仍然选择留下战斗,那不妨及早准备。你今天所学到的一切技能有朝一日也许就能让你从同龄人从脱颖而出。到时候,即使你的物质条件未必能够比得上各种二代。但是,你可以骄傲的说上一句: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依靠自己得来。
图片来自于某度5. 依然在成长
原谅我的琐碎而无逻辑,我依然还在努力中,经验依然欠缺,能力依旧不足。不过我在尽力的讲述从大学本科毕业九年,硕士毕业五年的自己所观察到的一切。并期望这些微不足道的建议能够帮到也许正好刷屏刷到这篇文章,好奇点入的年轻的你。
祝年轻的你一路顺风,得偿所愿!
2017年3月19日,骑车路过一所高校,看到无数年轻的面孔后所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