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6389/3fa61ba2de6adcd2.jpg)
晚风吹过街边的老路灯,灯泡摇摇欲坠,像是在与什么人告别。2019年我们说过太多的告别,离职的同事,离别的恋人以及迟迟不回消息的友人。
打开微信聊天对话框已经铺满整个屏幕,可始终感觉似乎少了点什么,于是开始在那四千多个好友里面挨个去搜索,猛然发现曾经最仰慕,最重视的那个人,已然消失在我的世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如此陌生?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虽美好,可谁又能预料结局呢?我很少主动找人聊天,也很少会去欣赏一个人,如同初见时,只是觉得她是个执着且敬业之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势必会被众星捧月,她的身边从来不缺朋友,当然我的世界也不缺朋友,或许是因为她身上的某种特质与我太过相似,我开始主动与她聊天,渐渐地彼此熟络起来。
这种熟络并不像闺蜜那样亲密,也不像普通朋友那样拘谨,而是一种似近却远,似远却了解的感觉。可能两个人都属于看似自然熟,实际上却极其慢热的类型吧,因为善于交际,我们很快就脱离了陌生人的尴尬寒暄时期,两人聊天也时常是天马行空,毫无障碍,经常聊着忘记了时间,在外人看来就像是闺蜜一般要好。我们从工作聊到理想,从理想聊到自己身边的小雀跃,总会忍不住向彼此分享快乐,一同探讨着这些令人喜悦的小事,似乎是两个没有烦恼的年轻人。
生活总是充斥着喜怒哀乐,两个好友之间若只会分享快乐之事,却从未探讨过伤感,或生气之事,就像是有福同享,有难不能同当的塑料姐妹花,稍不留神就会破灭。
有一天晚上,她喝了点小酒,突然在微信上跟我发了几句话,字里行间看似在探讨一个爱写文章的人的内心世界,不知道为何,我读完总能有一种莫名的伤感飘在脑子里,当时以为是自己太敏感,所以只是简单的问了一句,“你还好吗?”她也只是简单的回了一句,“我没事,喝了点酒。”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个心情突然不好,想要倾诉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倾诉,找谁倾诉的人,我很想说一句,“别担心,只要你想说,我随时都愿意倾听。”最终打完那些字,觉得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又删除掉,简单的回了句:“凡事放宽心,都会过去的。”或许是这种想倾诉却无法倾诉,想倾听却不知该如何倾听的感觉,让我们彼此明白,这种关系并非深入的要好,只是比陌生人要稍微熟悉一点而已。
总是那么近,又那么远,分享快乐,远离悲伤,可人的世界又岂会只有快乐,没有悲伤?
后来我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有那么多共同话题和喜悦,给彼此分享和探讨,又或者说,可以拿出来分享的喜悦不再是两个人共同参与,共同经历之事,也就不知道该如何分享,分享由最初属于两个人共同的喜悦,变成了仅仅只是一个人分享,一个人喝彩的阶段。渐渐地分享越来越少,脱离了原本的生活轨迹,生活变成了形单影只,缺少羁绊。
夜深人静之时,忍不住打开微信,搜索她的名字,想要发消息寒喧两句,能想到最多的词汇便是,“你好吗?最近怎么样?吃饭了吗?早点休息?”诸如此类老母亲问候离开家乡的孩儿一般,在这个快节奏,时间即是金钱的时代,发这些消息着实无聊且浪费时间,一旦发出去,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我很好。吃过了。你也早点休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内容,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回复这类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答案呢?又有多少人理解,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能够与你保持联系的方式。
人们常说有事说事,没事别耽误时间,人家很忙,你很闲,我是真的闲吗?一天24小时被排得满满的,时间成本高到严重压缩睡眠和吃饭时间,我是真的闲到想找个人聊聊那些无关痛痒的问候吗?我只是想关心那个我所在乎的人,想要回到那个无话不谈的曾经,舍不得放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谊。
成年人的世界脱掉幼稚的外衣,会去计较得失,害怕打扰,其实都是害怕付出的情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总是想着:“别傻了,你没那么重要,别太高估自己,大家都很忙,你当人家是朋友,人家或许只当你是个认识的人。”在有效的时间成本里,害怕浪费彼此时间。渐渐地连一句无关痛痒的问候都消失在微信里,也只剩过节敢去找理由发句祝福,若有回应,彼此还能寒暄几句,聊聊近况;若无回应,也就没回应吧!牵挂送到,又不失脸面,偶尔还能装作是群发信息来搪塞自己的尴尬。
友情和爱情一样,也需要茶米油盐的小事去经营;友情和爱情又不一样,它不需要太多的陪伴,却需要互相牵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