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乡愁。
跟人闲聊,提起乡关何处,总会感到羞惭,我也不知何处是我故乡。乡情,总要切切深深,梦绕魂牵。而我没有这样的情怀。
14岁之前,父亲因为工作原因,曾举家4次搬迁,感觉就像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能够飞到哪里、落在哪里,决定于风。记起故园,也是清梦,总随风中,飘落尘香。
—— 题记
瞻榆修耒,望杏耕田
瞻榆这个地方,也算是沾了一点小小的文化底蕴。原为县制县城,后与开通合并,降为镇。曾为蒙古图什业图旗王地,地名源自晚清奉天省巡视官员王道台诗“瞻榆修耒、望杏耕田”。王道台于春天巡视此地,在古榆树下憩息,远望杏林莽莽,近看古榆苍苍,农人开始修理农具,田间地头稼穑耕作。王道台所瞻这株400余年的古榆,主干需几人合抱,高大威严,历来传说种种,人们说上面住着蛇仙,也因此,前来供奉许愿的人颇多,灵不灵,神知道。
向西包拉温都境内有近万亩天然野生杏树林,号称亚洲最大。每年4月下旬,游赏者络绎不绝。包拉温都在蒙语里意思是紫色的山冈,春天粉红的杏花一树树竞开,远远望去,果真如紫花星布的山冈。其实是一个美好的误会,与杏花无关,皆因这里生长着大量的碱蓬草,每到秋天,秋风里招摇的是一片浅紫深红。
瞻榆、望杏,是春天一叶一叶的繁花,妆华了这片土地。这儿,是我的出生地,3岁离开,记忆并不清晰,偶尔寒暑假日,也到伯伯家小住,春天,也会来瞻榆望杏赏花。
天地辽阔,碧水东流
新华公社,土地比较肥沃,庄稼和草原长势都好。这里是我的童年。我在《小庭花》中写到的南园,也是此地。我家毗邻公路,出去疯玩非常方便,有时客车经过眨眼间小孩不见了大人也不找,奶奶坐在车上招招手,心眼多的哥哥便窜上车跟着走了。
沿这条路向西,走到公社尽头,有一座井房、一眼深水井,几乎公社西部人家都在这里取水。我和妹妹喜欢随父亲去挑水,摇辘轳,一担一回,直到挑满缸。扁担和辘轳长什么样,现在的小孩一定不知道。冬天,井台上结了厚厚的冰,父亲便不准我们再跟去,路上滑冰总是伤到,井台太滑容易掉落,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我家住路南,路北有一条阡陌小道,跑一程,望见一片小小的青树林,林中盛开娇美的黄花,可以吃的花。这儿,是孩子的乐园,分成两伙,一伙儿是游击队,一伙儿是敌人来进攻,都把青树条卷成环扣在头上作伪装。我也不记得我们伙打了多少胜仗吃了几个败仗,总之吃饱玩够再回家,那时侯都是天生地长的野孩子,没有谁家担心孩子被拐被卖被丢。哪个部队拉出人马不清点人数?弄清敌我兵力及部署,月亮下双方还要较量捉迷藏哩,井房、磨坊,多远都能藏。
薄暮时分,家家户户房头升起炊烟,一群群牛羊踩着落日余辉在牧人吆喝声中卷起烟尘,踢踏的蹄声如雷轰,倦鸟归巢相伴飞,很是壮观。有一次偶然抬头,看到一只披着霞光万道翱翔空中的神鹰,展开巨大的羽翼扑天盖地御风而来,好生气派!那一刻那一眼是窒息,仿佛心也跟着死去。我想后来为什么我那样喜欢像风一样自在,大概就是那苍穹之鹰,天地辽阔碧水东流由我任我。此后,再也没见过那样的鹰。
1981年秋天,一个晴朗的日子,两辆解放汽车载着我们离开,带着一摞田字格本和众多铅笔、橡皮、小刀、格尺(当年物价:田字格本7分钱、橡皮铅笔3分、小刀格尺1毛)依依不舍,从此别过。
小人儿书、画报和盗贼
兴隆山,实际上不是山,而是一片沙丘,生长着众多野生蒙古黄榆,还有野桑树。蒙古黄榆是一种很特别的榆树,婀娜多姿,形态万千。我家屋后有一方小水塘,夏天游泳,冬天滑冰。上学放学都要从这里绕过,很远。
连排房子相隔两家的东头周家有整箱的小人儿书、连环画,常常偷偷跑去看,因为父亲说那家人品不好,禁止我去往来,但实在抵抗不了小人儿书的吸引力,一犯再犯,终于他忍无可忍,罚我跪了一夜。当时我心里是怨的,别人家的小孩都有书看,为什么我家没有?小儿书也就1毛钱、2毛钱吧,怎么可能穷成这样!没有书的人家不叫过日子,其实我知道学杂费都是鸡蛋换来的,但心中难免悲愤,妈妈说是搬家折腾穷了。似乎,从未富足过。
有位远亲在此间做邮递员工作,骑着绿色专属自行车,遇到大雨、暴雪、狂风天气道路难行,整月也无法去村子里投递,闲置和多余的画报就拿来给我和妹妹瞧,对于书画贫瘠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天赐的礼物,于是经常渴望坏天气。也因此记住了一些地名,东风河、西三宝、交格庙、莲花泡……像是顺口溜。
兴隆山境内有辽代公主墓一座,1982年墓中金凤冠被盗,消息传开后,很多人纷纷拎着锹镐去挖,试图掘得宝物,听说有几个得到钱币若干,那个时候人们观念陈旧,脑子里想的就是谁找谁要,国家暂时无暇来管。及至后来看《盗墓笔记》、《鬼吹灯》,才晓得,陪葬器物价值大的应该早已无存。
至于为什么仅仅二年又搬家,应该源于爸爸主管的粮库由于现金员倏忽,8000余元现款被盗,一时成为大案。爸爸说,兴隆山匪气,盗贼猖獗。
此院庭不深
四井子,没有井,三面环水,称得上鱼米之乡,比较富庶。小时侯作文这样写:我的家乡是科尔沁草原上一颗明珠……长大后才知道地处称尔沁边陲,借不着科尔沁草原的风。
我家的单独院落是公房,前后左右庭院尤其宽大,完全生不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错觉。玉米、花生、马铃薯、香瓜,蔬菜、甜杆、鲜花……不吝种种,适宜生长的都有地安家。但无记可记,印象不深,加之水土不服总是生病,未等熟悉又离开,一年以后,不知父亲作何想,忽然申请举家返城。隐隐觉得与体制改革相关,也或者是真的,他也厌倦了这牧歌式的飘泊。
回望一段岁月,日暮乡关何处是,几多风雨几多愁。
明月清辉祖母
祖母,辽宁人,赵氏,无名。小脚,盘髻,一支银色横钗,四根镶有黑色珠子的发针,挽成一个馒头似的髻,两耳边各垂一枚榆钱大小的银环,右腕拢一只刻着吉祥云纹的银镯。身着青色花旗布偏襟盘扣祆,青色花旗布裤子,裤腰裤腿都较肥,缠着腰带,打上绑腿,盘膝而坐,腰身挺直。一番梳理下来,煞是费功夫,但是我特别爱看。
祖母盘坐,双腿交叠,稳如泰山,一众兄弟姐妹曾经竞相效仿,纷纷以失败告终,唯有家中小妹颇像。
喜欢看祖母梳妆,喜欢穿祖母不分左右脚的黑布鞋子,喜欢拄着祖母光滑无比的黄杨木拐杖,更喜欢祖母那铜锅玉杆的长烟袋,最喜欢祖母于悠然的日光,一壶茶一段深深的老故事。
祖母的故事是一笔丰厚的财富,推究开来,大多出自《二十四孝》、《拍案惊奇》、《三言》、《聊斋志异》、《封神演义》、《杨家将传》、《岳飞传》,还有众多民间传说。有时以念唱方式讲,非常有韵律,极好听。
祖母针线尤其好,针脚绵密,绣工精妙,花鸟鲜亮栩栩如生。我小时侯也穿过妈妈绣的七彩孔雀绒布鞋,新鞋穿上以后总会喜欢显摆嘚瑟一番,妈妈却说不及祖母十分之一。我没穿过祖母绣的鞋子,祖母19个孙子、20个孙女,孙女中我行17,待我出生,祖母戴上老花镜也绣不成好看的花了。
祖母是我生平所见最慈和、温润的女人,我妈妈和7个伯母没有一个是温婉的,我遗憾没有姑姑,如果有个博学美丽的姑姑,是不是也会有人给我织件毛衣御寒?画一只风筝去放飞?
而祖母的祖母却是江南烟雨画楼的故人,曲桥流波上的清辉,明月般皎洁,灵韵飘逸,她是——那么温婉、善良而清新。
没有人告诉我,去哪里寻那缕粉墙照壁的旧痕,也没有人告诉我,她有怎样的尘香供我执着追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