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259—334) 东晋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字士行,一作士衡。少孤贫,为县吏,渐至郡守。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率军讨杜弢。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三年,讨平杜弢,为王敦所忌,调任广州刺史,朝夕运甓以习劳。敦败,仍还荆州。东晋太宁三年(325年),加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作乱,庾亮、温峤赖其兵力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精勤吏职,常勉人惜分阴,鄙薄清谈浮华,为人所称。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侃性情俭朴严厉,做事勤快认真。他担任荆州刺史时,命令船官们把锯木时产生的木屑都收集起来,不论多少都要。大家都不理解其中的深意。之后,正月初一要朝拜皇帝参加正会时,正值连绵大雪后放晴,正堂前除掉了积雪,地上依然湿漉漉的,于是就用木屑把地铺满,走路就没有任何妨碍了。官府使用的竹子,都让官员把剩下的竹头收存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讨伐成汉时要组装战船,这些竹头就都用来做了钉子。还听说:陶侃曾经征调管辖地的竹篙,有一个官员把竹子连根砍下,就用根部当作竹篙的铁足,陶侃就给他连升两级。
这三个小故事足以表现陶侃在细节上的重视和做事的深谋远虑,而且作为一个节俭的官员,他也喜欢提拔同样节俭会办事的下属。节俭在骄奢淫逸的魏晋官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节俭的人并非小气,只因浪费确实没有必要,倒不如最大化的利用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