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名士篇12 ll 陶侃

作者: 绿阴冉冉 | 来源:发表于2022-11-14 17:07 被阅读0次

陶侃,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出身寒门,东晋初期著名将领,多次平定叛乱,为稳定新政权立下大功勋。

陶侃是南方土著,面貌与汉人相异,被建康名士戏称为“溪狗”。

陶侃少时家贫,从县里的打杂干起,一点点积蓄着冲天的力量。陶侃青壮年时代,正逢贾后当权。他到洛阳拜见了执政的司空张华,但受到后者轻视,经一番周折,才在洛阳寻着一份差使。那段日子,出身寒门、来自南方、毫无背景的陶侃,必须忍受着中原士人的一次又一次轻蔑。

当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是陶侃的同乡,被乡中舆论一致称扬。有一天,他跟杨晫同车去拜见顾荣,半路上,遇见吏部郎温雅,郎温雅问杨晫:“你怎么和小人乘同一辆车?”

杨晫说:“他可不是普通的人。”

对陶侃来说,被轻视是司空见惯的事,纵然信心十足,也依然前途渺茫。

公元四世纪,中原大乱已成定局,在洛阳为官的吴国旧人,纷纷借机返回故乡,以躲避战火。在这种情况下,陶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求得荆州某县县令之职。

公元303年,流民张昌造反,进占江夏。荆州刺史刘弘引军平乱,临时调陶侃为长史,留于军中。这是陶侃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机。在这次平乱中,陶侃显示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华,以功晋升为江夏太守,后又参与了剪灭广陵相陈敏叛乱的行动。

八年后,陶侃平乱流民杜弢起义。本以为将得到荆州刺史职位,因王敦慑于陶侃在一起军中的影响力,用计让他任命遥远的广州刺史。

公元322年,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王敦与明帝发生矛盾,率部向建康进军。在这种情势下,明帝调任陶侃为江州刺史,牵制王敦。公元325年,王敦之乱平定,明帝便任命陶侃为荆州刺史。

由于出身寒微,陶侃懂得节俭,更知靠个人奋斗创建功业的不易。

做荆州刺史时,他下令将造船剩下的锯木屑积攒起来。到了元旦,天降大雪,转晴后地面湿滑,他叫人撒上木屑,防止滑倒。陶侃又叫人将毛竹的尖头留存下来,最后堆积如山。后来,桓温伐蜀造船,那些尖头用做竹钉,被派上用场。

魏晋名士多出自高贵门第,他们不为生计发愁,耻于说“钱”字。在他们看来,只有寒门小人,才会跟节俭挂钩。所以,陶侃受到主流名士的鄙视,如王导和庾亮都轻视他,仍在背后一口一个“溪狗”地叫他。但陶侃深知:自己年已八十,位极人臣,能得以善终,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公元334年夏,陶侃死于赴长沙的路上。

相关文章

  • 《世说新语》名士篇12 ll 陶侃

    陶侃,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出身寒门,东晋初期著名将领,多次平定叛乱,为稳定新政权立下大功勋。...

  • 《世说新语》名士篇5 ll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

  • 《世说新语》名士篇2 ll 李膺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跟陈蕃一样,李膺也因受胡广提携而步入仕途,先后任刺史、太守、校尉等职。他精...

  • 《世说新语》名士篇3 ll 陈寔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 陈寔出身微寒,从小聪慧,立志勤学,坐立诵读,手不释卷。年轻时,在县里任小吏...

  • 《世说新语》名士篇6 ll 庞统

    庞士元即庞统,南郡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其貌不扬,又显得呆呆的,周围人都不看好他。不过,他的叔父庞德公是个例...

  • 《世说新语》名士篇4 ll 荀爽

    荀爽,字慈明,颍川人(今河南许昌市)。东汉经学家、书法家。战国荀卿十二世孙,当涂长荀淑第六子。他自幼聪颖好学,十二...

  • 《世说新语》名士篇9 ll 裴楷

    裴楷,河西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西晋重臣和玄学名士。 裴楷是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开国之臣裴秀的堂弟,灭吴功臣...

  • 《世说新语》名士篇10 ll 顾荣

    顾荣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是吴国名相顾雍,世为江东大族。 顾荣喜欢喝酒,跟同样来自东吴的张翰是好友,俩人...

  • 《世说新语》名士篇11 ll 郗鉴

    郗鉴,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初期最关键的军事将领。郗鉴从小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

  • 《世说新语》名士篇15 ll 王恭

    王恭,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早年清谈名士王濛之孙。唐朝有人写诗云:“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王恭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名士篇12 ll 陶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ax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