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阁蜀汉故人茶楼战略团💙五班六班
蜀无党阀之正常的人事调动被扣上了派系斗争的帽子

蜀无党阀之正常的人事调动被扣上了派系斗争的帽子

作者: 平凡的爱好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19:22 被阅读64次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在中国各阶层火了千百年了,我读书少,至今没有在古人论述中看到关于蜀汉所谓派系斗争的语句。故我诚不知蜀汉派系论是何人所首创,又是哪些人推波助澜,使之滥觞的。而我绝对敢说一句话:用派系斗争思维解读蜀汉吏治者皆大妄人耳!套公式一样把蜀汉的官员任命,职任升迁统统污蔑为反映他们所谓的派系势力之争,根本毫无依据,完全荒谬绝伦。

    很多人在今天受此荒诞说法,也都根深蒂固的相信蜀汉存在多个派系集团。了解不多的人听说过益州人与刘备旧部;了解稍多的人便会说到益州派、荆州派、东州派;还有人会更加细化为益州派、荆州派、东州派、刘备早期起家势力,如赵云、陈到、刘琰等;原曹魏降臣,如王平、姜维、上官子修、尹赏、梁虔、李鸿、夏侯霸等。而事实是,依照籍贯去划分派系缺乏依据,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信的现实基础。你哪里看出蜀汉有这些派系的?

    就因为不存在,所以,他们才只能拙劣的排列籍贯,拿官员籍贯的不同妄图证明蜀汉打压益州派,倚仗荆州派。这就是学术的简化主义,不敢看具体情况,不分析问题的实质,仅仅搜罗一些表面数据,就进行似是而非的论述。我不得不问一句,这些人怎么不再细化一下,然后用籍贯说去论证蜀汉还有成都派、巴西派、汶山派?

    我这段声音发于观知乎某文之后,那篇文章科把我气得够呛。斯文约略近万字,寻章摘句,罗列蜀汉高层官员的名单。看似有凭有据,详实细致,实则是科学的简化主义,方法错误,论证主观,纯粹是在欺骗读者。

    例如,作者提到:诸葛亮的长史中,只有一个益州人,就是张裔。其他都是荆州人或东州人(杨仪,蒋琬,王连等)而且,张裔当长史的时候,还不得专任,实际是与向朗共为长史。

    作者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自然是想说蜀汉政权始终是荆州派得势,一直在打压益州派。如果我们光看外表,光看作者的论述,相信很多人都会信以为真了。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真的是籍贯说吗?那么,我想问作者一句,你知道是谁建议诸葛亮同时用张裔、向朗同为留府长史的吗?你是否了解了这个建议是杨洪提出来的?你是否知道杨洪是哪里人?属于哪个派系?杨洪是土生土长的三蜀人,按照作者的籍贯说,自然应该算是益州派。然而,正是他提出了不让张裔单独当长史的意见。

    我不知道作者如何解释?他会说这是益州内部矛盾;还是会说益州派不敢得罪荆州派,故委曲求全?相信奉行简化主义的人只能这样扯了。而我要说的是,本次职务安排根本与籍贯毫无关系,纯粹是量人之力,据人之德,做出的公平合理的调度。真实原因是诸葛亮向杨洪询问意见的时候,杨洪说张裔这个人非常有才干,能力超强,担任长史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他也有缺点,就是人品不够好,有时候做事私心重,因此,不可让他专任。不如留向朗,让张裔配合他,这样就能优势互补,万无一失。诸葛亮同意了。

    由此可知,吏治人事,看的是工作需要,依据的是各人的才华品德,与籍贯全然无关。

    有意思的是,现代很多看三国看的走火入魔的好事者会跳出来,拿着籍贯说替他们认为的受到了打压、排挤的益州派出头,为他们喊冤叫屈。可是,这些被扣上益州派帽子的当事人或苦主却不这么认为。那么,张裔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用人之公允的呢?请看:

    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这是益州人的心声,那些别有用心的大状师们,可以休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蜀无党阀之正常的人事调动被扣上了派系斗争的帽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agv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