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荟萃首页投稿触动心灵的伤感文字
《后汉书》研读176: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四)

《后汉书》研读176: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四)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2-12-11 06:57 被阅读0次


                  刘赵淳于江

              刘周赵列传(四)

    周磐

    周磐字坚伯,汝南郡安成县人,他是征士(征而不应召之士)周燮的同族人,其祖父叫做周业,建武初年担任天水太守。周磐年少到京师游学,学习《古文尚书》《洪范五行》《左氏传》,喜欢礼仪,行事有品行,不是典籍中的从来不讲,被儒生当作宗师。他家中贫寒,奉养母亲,家中节俭仍然费用不足。

    周磐曾经吟诵《诗经》时到了《汝坟》的最后一章,慨然叹息,于是解下韦带,去应孝廉举荐。汉和帝初年,周磐被封为谒者,出京担任任城县县长,升任阳夏、重合县令。他历任三城,都施以惠政。后来周磐思念母亲,辞职返回家乡。在母亲去世后,他因为过于悲痛差点去世。在服丧期满后,就在坟冢旁边搭建草庐居住,教授的学生经常达到上千人。

    公府三次征他,都是从有道这个方面,周磐告诉自己的朋友说:“当年方回、支父拒绝尧舜邀请做官,选择在家养神,不因荣华富贵而中断其修养术。我的双亲都在不在人世了,还要去追求外物干什么呢?”于是不回应朝廷征辟。

    121年,周磐七十三岁了,他每年元旦集会儒生,一整天讲学,借机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我前几天梦到了先师东里先生,和我在阴间学堂中讲学。”随后长叹道:“这是我阳寿已尽了。在我命终那天,用小桐棺足够装下我的身子就行了,外椁足够装内棺就行,要直悬下墓穴,用平常的换洗衣服就行。编一块二尺四寸长的竹简,抄写《尧典》一篇,备上刀笔各一个,放置在棺椁前,表示不忘圣道。”这月十五这天,周磐忽然无病去世,学者们都认为他知道天命。

    周磐的同郡人蔡顺字君仲,也以孝道著称。蔡顺年少时父亲去世。他曾经外出打柴,有名客人突然来到,他母亲看到蔡顺还没有回来,就咬自己的手指。蔡顺立即心动,放下柴草飞奔返回,跪着问母亲有什么事情。他母亲说:“有客人来的很急,所以我才咬手指头来告诉你。”

    他母亲九十岁时去世,还没有下葬时,里弄中发生火灾,大火逼近蔡顺的房舍。蔡顺抱着棺椁号哭叫天,大火越过他家的房舍去烧其他的屋子,蔡顺得以幸免。太守韩崇征召蔡顺担任东阁祭酒。

    蔡顺的母亲活着时最害怕打雷,在她去世后,每当有雷震时,蔡顺都围着坟头哭泣,并且说道:“蔡顺我在这里了!”韩崇听说后,每次有雷震,马上派差人带车马到蔡顺母亲的墓地。后来太守鲍众举荐蔡顺为孝廉,蔡顺说不能远离坟墓,于是没有前往。蔡顺在八十岁时在家中去世。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今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人,他的父亲叫做赵畅,担任博士。赵咨年少时父亲去世,非常有孝行,州郡征召举荐他为孝廉,他都拒绝前往。

    158年,大司农陈奇举荐赵咨至孝有道,承袭父亲职位升任博士。汉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和大将军窦武被宦者诛杀,赵咨于是称病辞职。太尉杨赐特别征辟,允许他戴头巾出入宫殿,可以不穿冠服。他又被举荐,累计升迁担任敦煌太守,后因病免职返回家乡,自己带着子孙以耕田为业。

    有次,强盗在夜间抢劫他家。赵咨担心母亲受到惊吓,就先到门口迎接强盗,并为他们准备饮食,向强盗致歉说:“我家中老母八十岁了,她生病需要静养。我家中贫寒,早晚没有什么储蓄,请求给你们点衣服粮食。”他家中除去妻子的私人物品,其他一无所有。强盗惭愧叹息,跪下告辞说:“我们无端冒犯,干扰了贤良。”

    强盗说完后奔出房门,赵咨追赶送上物品,却是追赶不及,因此更加知名。汉灵帝征召他要封为议郎,赵咨推辞身体有病不到,诏书恳切责备,州郡用礼仪派遣,前后好几次,赵咨迫不得已应召。

    赵咨被封为东海国国相。他在赴任路上,途径荥阳,荥阳县令、敦煌人曹暠是赵咨原来举荐的孝廉,在路上迎候拜谒,赵咨并未停留。曹暠一直送到亭次,望尘不及,就对自己的主簿说:“赵君名声很重,现在经过我的边界不见我,肯定会受到天下人耻笑。”曹暠立即舍弃印绶,追赶到东海,拜谒赵咨完毕后辞职返回家中。赵咨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尊重就是这样。

    望尘不及

    赵咨为官清廉简约,计算时间支取俸禄,那些豪强们畏惧他的节俭有节。他在职三年,因病请求退休,朝廷征召封为议郎。赵咨带病返回京师洛阳,将要去世时,告诉他的故吏朱祇、萧建等人,嘱咐要薄敛素棺,垫上黄土,想要让尸体早点腐烂,早日化归土地,不要听信子孙们的话改变做法。他专门留下遗书敕令给儿子赵胤说:

    人是含气之类,有生必有死,大概这是天地的常规,也是自然的定数。所以通达人士看清了生命本质,认为存亡就像黑暗与光明,死生就像早晚和晚上,所以活着也不必太过高兴,死去也不必过分悲伤。死亡就是元气离开躯体,魂魄游散,回到原始,归于无形。既然已经消失,就会返回粪土。土是人们舍弃之物,怎么能有性情吗?为什么想要分成厚薄,调节其干燥湿润呢!但是从活着人们的感情来讲,不忍心看到形体被毁,所以才有掩埋尸骨的制度。《周易》中说:“古代的安葬,穿上普通衣服,隐藏到田野中,后世的圣人改为使用棺椁。”棺椁的建造,开始于黄帝时期。到了陶唐以至于虞、夏时期,仍然崇尚简朴,有的有木,到了殷商时期才有所增加。周朝继承下来,制度中兼备夏商两代。又增加墙体的装饰,用铭文表示死者身份,讲究口中含饭等礼节,选择殡葬宅兆的日期,棺木使用名贵木材,衣服也分出等级和层数。这类繁琐的事情毫无实用价值,品物琐碎难以办到,只是为表明官阶等级,贵贱不一。自从周成王、周康王以后,典章稍有不同。到了战国时期,制度逐渐衰落,法度松弛,上下越位。

    到了晋侯时期使用隧道,秦伯则用活人殉葬,陈大夫设置木参门,宋司马制造奢侈的石木门。到了暴秦时期,更加违背道德,废除三代制度,兴起淫邪办法,国家的资财都浪费到三泉之下,人力物力都浪费在建造骊山陵墓上,好的物品埋葬到粪土中,工匠技巧浪费在墓穴上。自从有百姓以来,厚葬死者的故端,从未像这样的。虽有孔子重申周朝礼仪,墨子用古道勉励,还是不能制止。

    因此华夏人士争相攀比,违背礼仪根本,所示礼仪末节,崇尚奢华,抛弃朴实,尽家财之所有争相营造,废除侍奉生者而讲究侍奉死事,不顾养生只顾厚葬,这难道是圣人制礼的本意吗?《礼记》说:“丧虽有礼,哀为主矣。”又说道:“丧,与其易也宁戚。”现在却不是这样,合棺椁建造木城,认为这是孝道,用丰厚的资金建造隧道,用来表示恻隐之心,这是我所不敢苟同的。从前帝舜葬在苍梧,两个妃子没有跟随,难道就没有了匹配之会、守常之所吗?圣主明君尚且如此,何况是普通百姓,这是礼所不能达到的。古人那时就能这样,时代不同就更应不同,动静应当符合礼仪,临事应当因地制宜。王孙裸体安葬,墨夷暴露尸骨于野外,这都符合人性大道,贵在于迅速改变。梁伯鸾的父亲去世后,只是卷席而葬,自己死了也不返回家乡。这几位难道是薄亲之恩、忘记忠孝之道了吗?何况我不德不敏,仰慕古圣志向,上顺同古人,下不做错事。一定要对我实行薄葬,不要有什么疑异。我只担心你们目光短浅,肯定想要改葬,违背我的志向,所以才远采古圣人的行事,近采当世人行事,让你们醒悟过来。只要挖个沟坎,能放下棺椁就可以了,棺木到了立即下葬,平地不要筑起坟堆,不必选择日期,不必祭奠,不必在墓侧守丧,更不要在坟头种树。呜呼,我的儿子,你们要勉励行事,我再没有话可讲了!

    朱祇和萧建等人送丧到家,他的儿子赵胤不忍心父亲的遗体和黄土合并,想要改殡,朱祇和萧建告诉他他父亲的遗命,于是只好奉行,当时的人们称赞赵咨明智通达。

    赞曰:公子、长平,临寇让生。淳于仁悌,“巨孝”以名。居巢好读,遂承家禄。伯豫逡巡,方迹孤竹。文楚薄终,丧朽惟速。周能感亲,啬神养福。

    赵咨

    黄其军

          作于2022年12月11日(古历壬寅年十一月十八)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三)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二)

    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一)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三)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后汉书》研读176: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cmp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