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年前,三个学生问西方哲学奠基者苏格拉底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
苏格拉底带着学生来到一片麦田前,说:“请你们走进麦田,一直往前不要回头,途中摘一支最大的麦穗,只能摘一支。”
第一个学生走进麦田。他很快就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地麦穗,于是很高兴地摘下了这支麦穗。可是,他继续往前走,发现有很多麦穗比他摘的那支大得多。他很后悔下手早了,只好遗憾的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学生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终点,却一支麦穗都没摘。他也很后悔,没有把握住机会,总觉得后面会有更好的选择,最后错过了全世界。
第三个学生吸取了前两者的教训。他把麦田分为三段,走过第一段麦田时,只观察不下手,在心中把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走过第二段时,还是只观察不下手,验证第一段的判断是否正确;走到第三段,也就是最后三分之一时,他摘下了遇到的第一支属于大类中的麦穗。这可能不是最大的一支,但他心满意足地走完了全程。
这就是著名的“麦穗理论”。

在人山人海之中,找到最适合的人是不可能的,当我们知道是最合适的时候也都是在错过之后。在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我们的心也就慢慢疲惫,于是在简单的比较之后,选择了一个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的将就。命运就是这样喜欢捉弄人。完美的爱情和婚姻其实很难得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美的爱情只是童话、是奢望。爱情总是绕身而过,不是志趣不合就是不够激情,我们大多都找不到那个可遇不可求的爱情,很多人都是勉强才在一起的。
著名管理大师赫伯特-西蒙提出了“满意决策论”。他认为:一切决策都是折中,只是当下可选的最佳行动方案。
他供了一个确定“最基本的满意标准”的方法,也就是苏格拉底第三个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第一个三分之一,观察,并把大类麦穗作为“最基本的满意标准”;
第二个三分之一,验证这个标准;
第三个三分之一,摘下大类麦穗中的第一支,不再寻找更优方案。

其实,爱情、婚姻从来没有最优解,只有相对优解。就像在麦田中摘取了麦穗,我们总会在后面发现比它好也比它差的麦穗,我们也会发现和我们共度一生的人很可能不是我们自己最爱的那个,但是也不是我们最讨厌的那个。找一个自己喜欢且合适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可这样的几率太小。如果我们用尽一生等待固然也许会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人,但也错过了自己最好的年纪和幸福,又有谁拥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呢?所以我们也都应该珍惜自己的选择,我选择,我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