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内蒙古篇
21日中午,乘坐火车前往靖边,手上正看着《平凡的世界》一书,讲述一个发生在黄土高原平凡而又朴实的故事,而正好,火车途径黄土高原、黄土窑洞,似乎书里的一幕幕便恰当至极地出现在眼前一般。
靖边火车站这块与我们而言遥远又神秘的土地,等待着我们的又会是什么新鲜的事物和景色呢?
下午6:15分我们抵达了靖边火车站,一下车便有热情的司机帮我们帮行李,还见到了曾经只在电视上见过的创奇人物——范金山大叔。年过七旬的范爷,看上去还是那么矫健有活力。
内蒙古由于纬度高,天黑得晚,天空也似乎没有南方这边高。七点钟才落日,我们就这样坐在车上,摇晃着,欣赏着别样的日落和美丽的草原荒漠景观,虽然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么壮观,但也足以刷新我们对落日的新感知。
落日圆在内蒙古的吃饭地点,热情的内蒙古人民给我们准备了热热的晚餐,虽然第一顿是自助餐,但是对于在西安没有大菜大肉可以吃的我们来讲,这就是一份久违的满足感。吃完晚饭,带着对内蒙古暖暖的感知,我们各自回酒店休息。内蒙古的天总是那么晴朗,于是晚上的星空也别样璀璨。
第一站:内蒙古鄂尔多斯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我们准时出发前往实习第一站,内蒙古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套人遗址。
这是一片古老又充满故事的土地。在范叔和我们几位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徒步毛乌素沙地15公里。
萨拉乌苏河谷 萨拉乌苏河谷也许是4月的原因,这片土地显得有点荒凉,似乎所有的生命还蛰伏在初春的料峭寒风里沉睡。然而看似人烟稀少的土地,却隐藏着无数有年代性的土壤。老师首先跟我们讲解了"沙漠"和"沙地"的区别,沙地不仅有沙,还有植被。之前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习到的,今天终于能仔仔细细用双眼观摩用手感知。湖相沉积的沙子和普通沙子不同,一是比较的细腻,没有其他杂乱石头夹杂,二是颜色呈轻灰色。
这片看似广袤无垠的沙地,每一处的沙都是那么的细柔,轻盈,踩上去软绵绵,没被阳光照射过的沙层则冰凉,松软如雪一般。可以看见流动的沙地,用手轻轻触碰沙子,沙子不但会向下流动,还会往上流动,层层细沙,滑动出一条动人妩媚的细线。
跟着范爷和老师们,一边听讲解,一边沿着杨树沟湾、米浪沟湾,杨四沟湾、刘家沟湾行走,欣赏河流阶地,欣赏河道沿岸出露的河湖相沉积地层,天空湛蓝湛蓝的,白云却静止在飞动的思绪中。一路的胡杨旱柳沙棘扎根屹立,与风细语;阳光照射下,细沙闪闪发光,而偶遇的河谷下切地,像极了镶嵌在这片荒凉沙地里的明珠,让我们忍不住想凑近捧一手凉凉的水洗涤一把。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既有雕琢得细腻而又令人惊叹不已。
这里的沙子多是湖相沉积形成,堆积连续,呈层理状分布,分选相当均匀,还可以看见风沙沉积、河湖相沉积、棕褐色土壤、砂土楔,冻融褶皱、黑垆土,这些不同的土壤的质地、粗细、颜色和发育无不反映着不同时期气候的暖湿变化。在来到这里之前,便已经看过《秘境萨拉乌苏》,知道这个神秘的地方出土过不少数万年前的化石,像披毛犀、野牛、野马、野驴的化石等等,而动物化石的出现正好可以表明这个地区曾经一度拥有过暖湿气候。我们也在各种土质中挖掘采样,大包小包的沙子细土,带回学校检测。
听讲解的我们一路走走歇歇,就地野餐,吹着清风,越往北走,地势越低,植被越发岸然生机。绿的树、青的草,白的羊群、黑的野牛各自舒展着曼妙的身姿,喧嚣着这片沙地的沉静,为寒冷笼罩着的沙地增添了无限的暖意。
偶遇羊群大约徒步了7个多钟,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回望自己走过深深浅浅的脚印,徒步沙地耗费的体力也不亚于从华山一路走下耗费的力气,但两者的感觉又是绝然不同的。白天的旷漠在风动沙流的旷荡中,对于眼睛来说,是没有风景的风景,只有用心魂去体验和感悟它的雄浑与喷薄,但一路的绿树与清流,又是温暖了视觉的画卷。
像鲸鱼的云 毛乌素沙地第二站沙尔利干旱草原、沙漠、巴图湾水库、大夏国统万城
第二天早上8时,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途”,首先来到沙尔利干旱草原。想象中的草原,脑海里不断构想的是那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清新,或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深幽,直到车辆行驶到这片草地时,才发现算不得上是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大草原,但是这份开阔与放荡绝对是在南方寻找不到的。阳光正好,浅浅淡淡挥洒在这片草地,偶尔零星的几多小雏菊,更是草地上一番无意的点缀。下了车大家忍不住拿出手机各种拍照,录像,跳舞,高歌。
笔直的公路 检测草的酸碱度细细踩在草地上可以发现这里的草很湿润,点点细珠,吐露昨夜的星光索影,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有些草面上覆盖着一层浅浅的白色,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判断出这应该是一块盐碱草地,索性拿出PH试纸、纯净水对草地取样,试纸立刻变成了深棕色(PH值达最高值14),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走完沙尔利草原,我们又来到一个小沙漠,和昨天的毛乌素沙地相比,这里的沙地更加的存粹,植被较少了,只有南坡的植被由于水热较充足,相对于北坡植被会多一点,但总体更加干旱。这里是农牧交错带,羊、牛、骆驼、马也少了。由于这里降水稀少,植被少,所以走起来也较为容易,爬到沙丘上可以一屁股直接滑下来,虽然总会滚的满身都是沙子,但与前一天的15公里徒步沙地相比,这点沙子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游完沙尔利草原,来到巴图湾水库,这一天的几个景点相差得很近,巴图湾由于长年累月的河水切割下蚀形成,萨拉乌苏河槽深邃、宽广、萨拉乌苏河流域人烟密集,阡陌相连,人们养鱼、栽果树、种稻、使这里成为鄂尔多斯的"鱼米之乡"、"花果之乡"。许是看惯了沙漠和草地,当一股股清澈的水扑面而来时,蓝天碧水似乎都与整个身心交融,清可见底的水,微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可以看见小鱼苗在游动,偶尔迎面还会飞来几只水鸟。
沙尔利沙漠 巴图湾 巴图湾水库彼时,云飘,风吹,水动,人跃,心动。
最后一站,来到大夏国统万城,景点介绍员是个很干练的小哥哥,见到我们时很兴奋,不禁一直喜悦地为我们讲解着。统万城遗址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部的萨拉乌苏河畔的沙漠之中。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它是1500年前北朝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首都,俗称“白城子”,是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唯一早期北方少数民族王国都城遗址,其屹立沙滩上的皇城雄姿,坚如磐石的白色墙体,林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独特的“祟台秘室”结构和雄伟的宫殿楼观遗址,清晰地勾引出这座以“一统天下,君临万邦”之意而命名的大厦国都城的轮廓和规模。 统万城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各类珍贵文物,使它成为研究五世纪草原民族建筑艺术、探讨从大夏至西夏延续5个世纪之间地区文化和历史的一处考古旅游胜地。
讲解的小哥哥还跟我们介绍了这里一颗名为“孤独的守望者”的树,这棵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半生一半死,这么多年来一直如此,于是每年一下雪或者雪一化,他必定是那个第一时间赶到树前拍照的人。
守望者的精神,树守望着人,人守望着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抵如此吧。
孤独的守望者第三站龙州黄土剖面,波浪谷丹霞地貌
虽然在前往靖边的火车路途中,已经饱览了黄土高原的雄浑壮阔,但有机会亲自到黄土高原上走一走,才能算是真正来过。龙州黄土剖面位于沙漠——黄土过渡带的毛乌素沙漠南缘(37°31’28.6”,108°58’03.7’’),站在黄土上,瞭望远方,茫茫黄土一望无垠,才发现真如书本所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松散的黄土,呈垂直节理发育,用手触碰便发现很容易剥落,这片荒凉而植被稀少的土地,沟壑交错期间的塬、墚、峁,似乎是黄土高坡瘦骨嶙嶙的肋骨,传诵着属于它的旷野。往下望,可以看见几个被遗弃的窑洞,窑洞外观保存得完好,走下去看时还可以发现窑洞还有被烧过的痕迹。窑洞用它那深邃的眼睛,洞察见证着中华的沧桑变迁,慈祥坦然地观望着黄土高坡深沉浑厚的生生息息。
黄土窑洞 黄土高原我们并没有在这片土地久留,拍了些许照片,采了黄土样品,便乘车离开,途中下车逛了趟难得的庙会,填饱了肚子,来到我们今天的最后一站——丹霞地质公园。
山路十八弯,说是丹霞地质公园,车子行驶了很久似乎并没有见到丹霞地貌,一路在坑坑洼洼的黄土地上摇晃,一路向上走,烟尘滚滚,似乎遥遥无期没有尽头。直到开到一片开阔的水泥地,这里海拔较高,而且开阔平坦,所以建了不少风车专供风力发电。下了车奇迹般地遇见了很少见过的日晕,完整的日晕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
日晕小憩了一下,我们便开始今天最后的实习任务——跟着范爷以及老师们寻找丹霞波浪谷一线天景色。但这看是黄土茫茫的荒凉景象,着实让人难以想象有美丽的丹霞地貌蕴藏着。但听说美景总是藏在不为人知的深处,便又有了一种继续向前走的动力。这里的坡很陡,一路向下,没有成行的楼梯,多是沿着脚下的黄土地泥地一步一步走,更多时候需要手脚并用,拉着扎根在泥土里的植被,和同学老师们相互扶持着才能走下。说真的是人生第一次走这种路,走完一个坑,又入一个坑,这里多是第四纪的老黄土(距今约258万年),质地松散,所以走每一步都需要很小心,土地十分的脆弱,容易崩塌。年过七旬范爷十分的矫健,手脚灵活,一不小心就跟不上他的步伐,或者说都是需要他等着我们。
大约走了1个多小时,发现脚下的路不再是坑坑洼洼粗糙的黄土,而是平坦的泥地,也就是由于由于雨水淋溶聚集及胶凝、富集而成,有些地方较为湿润,许是前一夜下过雨,走过去很滑,但这片平静的泥地似乎很少有人来光顾,若不是我们走过,浅浅淡淡的只留下一些野兔或者其他小动物的足迹。再往下走发现两边的岩层开始有了层理性,并且呈现倾斜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走过一个一线天,我们终于见到了波浪谷,美景定不负走过这片坑坑洼洼的路,波浪谷由于岩砂的纹路似波浪,故得名“波浪鼓”(The Wave),它还有一个十分唯美的名字——“时光的指纹”,真的如指纹般,呈叠状的构造,纤细的岩石纹路向我们展示了沙丘沉积的运动过程,我们似乎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据了解,这里的波浪谷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沙丘不断地被一层层浸渍了地下水的红沙所覆盖,天长日久,水中的矿物把沙凝结成了砂岩,形成了层叠状的结构。仔细观察这些纹路,可以发现除了倾斜而下的印痕,还有不少不规则的花状纹路,这些都是流水作用下形成了。与之前我们去过的丹霞小武当相比,小武当山的沙质更加粗糙,颗粒较大,而这里的丹霞地质沙质较为均匀,致密。当然,它们共同的性质就是都为红色的砂砾岩,红色为第三纪岩层(距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
层理构造 波浪谷走了这么多路,能看见这么美的波浪谷,真的很值得。眼前似乎是一幅流动的错觉,一圈一圈的波浪,似流年,又如记忆,刻画着这个时代的更迭,流动着的回忆,静止着的记忆。回程还是原路返回,但似乎没有启程时那种遥遥无期的漫长感,一路有说有笑,边听老师讲解,很快就回到了原地。坐在回内蒙古鄂尔多斯酒店的路上,大家都十分兴奋,虽然车一路颠簸,然而心也跟着摇晃,索性点起了歌,一起摇摆,一起歌唱。
一线天这是我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最后的一晚,也是这趟行程以来最值得回忆的一个点,这里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民风淳朴,开车带我们的司机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晚上大概9点,带着满满的不舍,我们再次回到靖边火车站,准备踏上了这趟实习的最后一站——青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