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我第一次看到子心故事老师的文章,为之心动。
她的文章像一股清流,像清澈见底的小溪,又像拂面的春风,我感受到不一样的文风。
怎样的一个女子,写出如此清新的文字?
我一直对子心老师怀有一份好奇心。通过她的文字,我断断续续对她有点了解,觉得她与众不同,气质非凡。
好长一段时间,我没写风语阁布置的作业,一直想继续写作业,迟迟未动笔。
本周作业是访谈某人,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萌芽写作业的念头。
一来,我想趁机可以了解子心老师;二来,我可以逼自己完成作业,抛弃自己的惰性。
我兴致勃勃地准备了一些访谈提纲,想偷懒,准备将子心老师的回答,整理成作业即可。想到这,美得不行,我差点笑出声来。
我找来纸张,写了十条提问:
第一,你的职业是什么?
第二,你喜欢看哪些类型的书?
第三,你为学生们准备书籍,赠送给他们,是每年都要进行的吗?
第四,平日里你有啥兴趣爱好?
第五,关于写作有啥心得?
第六,《映山红》这篇故事,为何在简书不见了?
第七,最近好久没看到你写的故事,为何改成写童话了?
第八,你有把简书介绍给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有没有加入简书?
第九,你准备出书,出书类型是散文,故事还是杂文随笔?
第十,退休后,您计划如何度过你的生活?
我满怀信心,觉得准备充足,可以对子心老师进行采访。
于是,我简信问:“子心老师,能不能麻烦有空加我微信?我想试试本周作业,采访一下你。”
我像等待花儿开放般,等候着子心老师的回答。
“小小,不好意思,我有点害羞,不愿意被采访。”简信闪出子心老师的回话。
我一看简信,好像从头到脚被泼了冷水般,透心凉。敢情,我这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没事,没事,我尊重您的决定。”我面上故作大度地回答。
“唉!”我心里深深叹了口气,无奈的我,失望极了。
“难道本周我又完不成作业?我再去找其他人做访谈?”
我脑中闪过好几个方案,但苦于工作忙,也没时间去思考。
我心里依然不死心,想找机会试试看,希望子心老师慈悲为怀,为我敞开大门。
后来,看到作业天使水亦宽老师说,可以从采访人的文章,寻找采访素材。我灵光一闪,觉得这主意不错。
我厚着脸皮,又找子心老师,征求她的意见。没想到,她这次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我本来想偷懒,现在看样子没办法偷懒了,只能花时间看子心老师写的文章,寻找一些答案。
俗话说“文如其人”,我真有这个感受。
我从子心老师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开始看,找到了我写的十条提问的部分答案。虽然,我还没完全了解子心老师,但我大概知道了我想要的答案。
子心老师是位小学老师,她爱看的书,是各种各样类型的书。
每年六一儿童节,子心老师会精心准备书籍,送给学生们,当作他们儿童节礼物。而且,每次授书的仪式感很强。
我非常钦佩子心老师,她非常用心地对待学生,令人尊敬又爱戴。作为她的学生,真的非常幸福又幸运。
子心老师喜欢喝茶,平日里,她与先生的关系特别好,他们经常一起品茶看书,其乐融融。
关于子心老师的写作心得,估计这个我没办法得到答案,只能等到哪天,子心老师有兴趣的时候,写篇文章告诉我们。
因为子心老师要出书,所以那篇特别棒的《映山红》故事,她在简书私密了。
关于子心老师现在写的童话故事多,我觉得她的心里装的都是学生,她非常喜欢孩子,希望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些美好的童话故事。(是我自己猜想的,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这样的想法。)
子心老师平常会将她在简书上写的故事,读给学生听,她一定会把简书介绍给她的学生。简书这么富有魅力,她的学生一定有人加入简书。
关于子心老师准备出书的类型,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好羡慕她出书。想想,那飘有墨香的书,呈现在眼前,里面都是自己亲笔写下的文字,好像农民收获粮食般,多么令人兴奋。
子心老师退休后,生活一定丰富多彩,少不了简书相伴。
最近,子心老师发布的关于风语阁的故事,非常棒,这个古风版的故事非常有味,我好喜欢。
原来,子心老师的文风多样化,写啥都信手拈来。希望子心老师多写些好看的童话和故事,让我们大饱眼福。
我写下访谈子心老师这篇文,最大的心愿是:你也会与我一样,喜欢上子心老师,关注她,像我一样成为她的粉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