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们每天被大量无用的信息干扰着,地铁站布满了刺眼的LED灯广告,手机里存着上万张的照片和几千条未读消息,微信和QQ还在不断的新增未读消息,而对于我们真正有用的信息也许只有10%左右,在这个被信息和数据轰炸的时代,如何设计出更友好,能让人们花更少的精力,更平静的去完成目标的产品,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平静技术就是能让人们花更少精力去实现目的的一种设计指导原则。
设备应尽可能减少设备所需的注意力
好的设备应该让我们能够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到产品身上,获取了所需信息后,就把注意力转回,去处理更多其他需要处理的事,而不是一直被它无休止的吸引,以至于工作和生活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今天人们面对的是多设备同步运行的时代,我们很难再像台式机时代非常专注的进行单任务处理。作为产品的设计者,也并不希望人们既用既离开,更希望用户在应用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像微信,王者荣耀,抖音,快手,这些产品正在大量吞噬人们的时间,反思是什么让他们能长时间的停留于此,也许只是设计者故意为之。
应提供信息并创造平静生活
不要想随时引起用户的关注,而是要想着当前实时的信息状态显示,平静技术让我们知道系统正在运行的状态,一切都很正常,从而让用户内心感到安宁。在必要的时刻能告知用户系统状态,让用户知道系统是他可控的。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指示灯来告知用户当前的情况。或者使用现实情境来告知用户状态,就像空的垃圾桶就是垃圾被清理了;再比如Wi-Fi信号号强就是满格状态;合上MAC电脑,就知道电脑已经进入了待机状态。再比如语音提示的交流,比如地铁的关门声,火警警报声,防盗设备的提示声。有时候提示音需要让人紧张,提示音发出尖锐急促的声音是为了告诉你危险来临,让你尽快离开拯救自己的生命。
在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人们会在什么地方使用产品和服务,所处的环境对产品使用有什么影响,环境是安静的还是喧闹的,是公有的还是私人的?然后再去考虑如何传递信息。是否可以不打断用户的主要工作来传递信息?还要考虑主要信息传递失效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些如果能处理好,就会让产品消除各种任务对用户带来的负担。
应有效利用注意范围的边缘
视觉设计中,重要工作是信息优先级的梳理,其实注意力范围就是在梳理信息的优先层级,在这里需要提到注意力模型:我们可以将注意力分为主要注意力、次要注意力及第三级注意力,这里的第三级注意力对象就是注意范围边缘的声音、光线或环境振动。要想设计出平静技术产品,很有必要梳理产品的注意力模型,并且了解注意范围的边缘。
应该放大自身及人类的优势
计算机和人类的行为不一样,人类遇到棘手的事会觉得烦躁痛苦,计算机不会有这样的情绪,我们无法压迫人类和计算机一样没日没夜的工作,人类必须休息,需要进食,需要社交,需要快乐,欢度假日,寻找爱人,获得成就感,于此同时,感受过程中的痛苦,爱情,友谊,嫉妒,恐惧等,而计算机不需要。人类科学家研究并开发能够具有“识别、解读、加工并模仿人类情感”的设备,并把这种技术定义为情感计算。出色的技术会充分发挥放大机器和人各自的优势。最好的技术不是将人和机器连接在一起,而是将人与人联接在一起,感受彼此的情感,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技能,让彼此比原来更好。
设备可以交流但并不需要说话
语音交互在今天已经越来越普及,若需要机器与人沟通流畅,就需要让机器具备语境意识及人际关系意识。
语音的交互界面很少起作用,和视觉交互见面很少起作用是一样的,其原因是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而这两种交互,都需要占用绝大部分的注意力。如果我们想实现更加平静的互动,就需要通过并行的方式呈现信息,根据信息量,来选择相应的信息传输渠道。需要完全占用视觉注意力的界面会干扰我们,让我们不能做其他事情,那么需要用听觉的注意力界面也同样会干扰我们无法做其他的事。有时候可以使用简单的音乐标志或灯光,来传递信息,实现设备的无障碍性。我们可以根据环境判断用哪种交互方式,比如说,设备将用于何处,环境喧闹吗?安静吗?光线是否很暗,如果是在明媚的阳光下,用户可能是看不见屏幕上的指示灯。如果涉及到用户隐私,那么就不能在大庭广众下使用语音交互。
设备应该在出现问题时仍然可用
设计师和技术人员往往是去考虑那些他们所遇见的最常态的情况,投入很多的精力去研究怎么样让产品用的更快更高效。但是我们更应该去考虑的是极端用例下产品出现故障后是否还能使用?
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往往会忽略极端用例,因为这些状况出现的概率非常小,只有当用户非常笨的时候,有可能才会出现,但事实上一旦用户不安正常步骤使用产品,就会遇到这些极端的用例。有时有可能是初始用户,他们不知道使用的说明,所以也会出现这些极端用力。极端用例往往会导致用户对产品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从而再也不想使用它们,或者对品牌会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在用户心里留下非常大的阴影,不再对品牌产生信赖感。所以设计师必须遇见极端用例,并且用尽量简单的方式去排除这些极端情况下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作为人类,天生讨厌遇见困难,他们更希望的是非常顺畅的去使用一些产品。我们不仅需要考虑那些能干有经验,会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去做的用户,还有那些没有经验正在摸索中的用户,在极端的情况下使用产品的用户,以及正在应付产品缺陷的用户。我们发现,越是功能简单的产品,出现极端用力的情况越少,越是功能复杂,界面复杂,那么出现这些极端用力的情况也会非常的普遍。
应该使用所需的最低技术含量去解决问题
安东尼曾说过,完美不在于无以复加,而在于无以复减。设计一件简单的物品,往往需要经历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产品的技术含量恰到好处,那么它就会更快的消失于无形,这正是高效率平静设计的特点。优秀的设计师往往会不辞辛劳的关注微小的细节,研究他们所能想到的每一种极端用例,删除每一个不必要的功能,直到无从精简为止,他们使用的组件最少,因为产品的功能越多,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越大,系统越复杂,出现安全缺陷的空间就越大。好的设计意味着组件非常少,产品非常容易安装,出故障的组件也很少。好的设计还意味着产品需要固件技术支持很少,用户能非常快的上手。作为设计师,并不是代替用户做他们要做的事。而是赋予用户能力,让他们只需要投入最少的注意力,就可以实现目标。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系统到底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功能对产品来说真的必不可少吗?如果这个功能不能解决某一个核心问题,就不要添加,即使管理人员不愿意放弃功能,你也总是可以让他们来回答一下这些核心问题。
设备的使用应该遵守社会规范
想要成功的推出产品,就必须深入的去研究用户群特征。研究他们的社交信号,地域文化,从而明白用户为什么想要你的产品,或者不想要你的产品。缓慢的推出产品的各种功能,从而让用户接受,并且为用户提供消遣产品的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产品。对于不同的产品,文化代谢的速度是不同的,而有些产品甚至没有代谢这件事,手机最早的形式是公共电话BB机,后来成了大哥大,再后来是feature phone,智能手机几乎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就普及了。再比如从扫把到吸尘器到扫地机器人,人们接受扫地机器人其实也是没有什么代谢过程的。但有些产品,比如Google眼镜,已经快7-8年了还是无法被人们接受。如何让人们能平静的接受并习惯这些新产品也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范畴,这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发展潜力和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