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一只想像怪兽

作者: 球爸小新 | 来源:发表于2017-01-16 16:55 被阅读84次

在践行无条件养育的路上,相信几乎所有父母都会遭受这样的质疑或者疑惑,“你这样是在溺爱孩子”。无条件养育,让家长放下自己的目的,去倾听孩子的需求:

如果孩子不愿意写作业,那也许他还没有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我们做件不喜欢的工作,不也是经常三心二意吗,那就先放一下吧;

孩子不愿意分享,那也许他也还不明白为什么要分享,那就先不要分享吧;

孩子不愿意吃饭,那可能他还不饿呢,那就先不吃啰;

孩纸爱吃零食,也许他只是嘴馋而已,大人还经常半夜撸个串呢,那就吃吧

……

(注意:如果没有学习或了解过“无条件养育”等相关理论知识,以上动作请勿模仿。)

在外人看来,这叫溺爱,无法无天,孩子怎么能这么养?三岁看老,小时候就这样放纵,长大还得了。

但球爸认为,所谓的溺爱本身就不存在,它只是我们想像出来的怪兽。


1、谈论溺爱之前,你知道什么是爱吗?

“如果说溺爱真实存在,那你认为什么是爱呢?”,我问过好多父母这个问题,发现收到的答案大多都是类似,“可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吧”,“大概是让孩子开心吧”,“也许是对孩子好吧”,这种模糊的描述。

如果搞不清什么是爱,就谈溺爱,这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吗?

“爱”,是一种很难描述的感受,但如果需要一个清晰的表述,球爸的认为是“满足自己或他人需求的行为

爱是和需求紧密相关的感觉。人,甚至所有生物,都是“需求的个体”。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生存到自我实现。存在“需求”,才能证明一个人是真实存在的。而你的需求被“别人”看到,并且满足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爱。

当午夜时分,终于忙好工作的你,回到家,爱人从床上起来,给你煮一碗热腾腾的面,那就是爱

当你做了一次你认为很不错的演讲,下面人给你雷鸣的掌声,那就是爱

当你在沙漠中口渴难耐,身边的同伴把自己的水分给你,那就是爱

……

那如果说,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求,那溺爱是不是就是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我们应该有选择的满足孩子吗?

不,所有的真实需求都应该被满足。

2、需求没有好坏,只有真假

之所以说在需求前面加上“真实”二字,往往是因为我们往往把那些看似无理的需求,比如玩,贪吃,自私,任性等等,也当作是需求,并认为这些坏的需求,是不能被满足的。

想像的需求:为了爱自己,给孩子创造一个“假想需求”

有个妈妈跟我讲,他们家有个四岁的小女孩,特别喜欢蓝色的东西,她奶奶就特别着急,觉得小女孩就应该穿粉色才对嘛,所以给孩子买了双粉色的鞋子。

在这里,奶奶是在爱孩子吗?我们来看看谁的需求被满足了。

孩子的需求是,喜欢蓝色的物品,奶奶的需求是,女孩子应该穿粉色

也许孩子也很想要一双新鞋,但一双粉色的鞋子,主要满足的是奶奶的需求,奶奶买鞋的行为,看起来是爱孩子,其实是爱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奶奶为了爱自己,所以假象出,“小女孩要穿粉色”这种想像出来的需求。

我们经常对孩子有这种想像中的需求,孩子必须要礼貌,谦虚,学习成绩好,聪明……这些往往都是那双粉色的鞋子,你看起来很美好,但并不是孩子的需求。

还能说明这点的,就是著名的就是秋裤理论。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条秋裤并不是穿在你身上,而是穿在你妈的心理。

你妈自己觉得冷,所以假想你也冷,但你并不在意冷不冷的问题,而在意一条秋裤,就毁了你的气质。

当孩子无法满足你的这种想像需求时,我们就觉得他们不听话,不懂事,是个坏孩子。

假的需求:孩子告诉你的往往不是需求

有时候孩子告诉我们的需求,听起来很无理,比如“我想看一整天电视”,“我想吃巧克力”,“我不想做作业”……但其实孩子告诉我们的都不是需求,而是实现需求的手段。

“我想看一整天电视”的需求也许是,没人陪我玩,我只好自己跟自己玩

“我想吃巧克力”的需求也许是,听说有种新口味的巧克力我没吃过,我想尝试一下

“我不想做作业”的需求也许是,今天老师讲的没听懂,我好想有人能帮我

……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要求无理,而是孩子的需求没有被看见。


3、溺爱的真相往往是爱不够

讲到这,我们再来看看,到底什么是溺爱?溺爱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

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所有人都要听自己的,应该是大家比较公认的被溺爱宠坏的孩子的表现。

我之前因为工作的关系,接触过很多富二代老板,在他们为人处事的风格中,往往能体现出这样的特质。但同时,我发现他们也有一个共性,就是花着老爸的钱,但对老爸毫无感情,甚至怀着恶意。

其中一个四十多岁台湾富二代,管理着家族在大陆的一家300人的工厂,他在工厂是出了名的蛮横专权,听不进意见。但了解他家庭的情况,也就能理解他的蛮横了。

他老爸是白手起家,所以对家里的孩子管教特别严厉,特别是对他这个长子,从来都是只对提要求,但从来不满足他的需求,说是给他一个工厂管理,锻炼能力,未来接班,但安插了很多内线盯着他,但凡想有所创新的措施,都被整个家族打压、反对,在他看来,这个工厂不是他的事业,而是他的牢房。

像这种富二代,真实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往往会有两种行为,一种是模仿父亲,把父亲对他的这种“蛮横”施加在别人身上,另一种是寻找出口,往往通过放纵,挥霍的方式,发泄自己。这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谓的溺爱的后果呢?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被宠坏的孩子,从来都不是过度的爱,而是一种孩子缺爱而产生出的逆反。

4、溺爱悖论

理解了什么是爱,什么是需求,其实你可以轻易的得出一个溺爱的悖论:

如果你懂得什么是爱,你就不会溺爱;如果你还没学会爱,你怎么可能学会溺爱。

学会爱,探索孩子真实的需求,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很难的目标,但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相关文章

  • “溺爱”,一只想像怪兽

    在践行无条件养育的路上,相信几乎所有父母都会遭受这样的质疑或者疑惑,“你这样是在溺爱孩子”。无条件养育,让家长放下...

  • 2022-10-18 - 草稿

    一只怪兽 嘶吼 狂叫 一只怪兽 温顺 善良 不断滋生的恶意 让一只怪兽吃掉一只怪兽 面具下 原是汗渍淋漓 得意 嫉...

  • 鸡飞狗跳又一天-----悦己日记020429

    人生就是升级打怪兽,只有打了怪兽才能升级,可是升级之后会遇到更大的怪兽。我不怕死于怪兽之手,却怕一只一只不停...

  • 小怪兽的故事

    一只小怪兽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只还没有长大的小怪兽 小怪兽不像小鸡小鸭一样有很多好朋友 小怪兽每天都...

  • 文子影像——有怪兽

    一只小怪兽,趴在窗口瞭望。

  • 世界上有一只怪兽叫做----长大

    世界上有一只怪兽叫做----长大 世界上有一只怪兽,名字叫做“长大” “长大”是一只有脾气和个性,并且喜欢自由、热...

  • 小怪兽——树娃娃和小怪兽

    #树娃娃和小怪兽# 身体里住着一只小怪兽,它可以吃掉我的整个宇宙…

  • 安全感

    从前有个女巫,她的体内住着一只小怪兽,小怪兽天天都很饿,需要别人的血液来喂饱它,如果喂不饱小怪兽,小怪兽就会把女巫...

  • 绘本讲师训练营【47期】8/21阅读原创《我的情绪小怪兽》

    447009吴淑怡 《我的情绪小怪兽》是围绕一只由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和黑色混合的小怪兽展开。小怪兽感觉...

  • 自由与自律

    谁不想像一只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谁不想像一只豹子一样在大地上奔跑,谁不想像一只蓝鲸无忧无虑的在海洋里玩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溺爱”,一只想像怪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jp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