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村蓝楹
依稀记得,2021年初“我的疫情岁月”征文活动中,与钱兄偶然相遇。两篇虽未得大奖,但都被收录出书,刊登上澳洲华文日报。
征文经过了推荐,评比,筛选等流程,钱兄与我也从陌生,到相遇相识,相互加了微信。
从澳洲回国,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几年来,中澳往返的疲惫,疫情岁月的蹂躏都过去了。好想休憩深潜,减少社交,疗愈心灵,与大自然相拥。我加入了杭州徒步队,漫步山野茶园,放飞心灵,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钱兄还滞留在澳洲悉尼。偶有微信来往 ,见他老骥伏枥,志在文坛,文采飞扬,不减当年勇,很是感动。恰巧澳洲文友发来投稿信息,我即刻转发给他。
感谢之余 ,他珍惜机会,总编青睐,厚积薄发。两年的时间里,20多篇文章相继发表,成了澳洲文坛的常青藤。我后来才知道。不禁为他的勤奋与才学称道。
前些天,我为一幅“躺平树”图片所震撼。浮想联翩,深感命运多舛,生存的艰难,在朋友圈里有感发文。
被钱兄看到后,他热情鼓励并推荐,让我加入澳华文学作家学会。推辞不过,顺水推舟。当邮件发送时,我忐忑,也坦然。只是鼠标轻轻一点 就送到了大洋彼岸。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还是钱兄关切之深,发来微信云云。
一星期过后,邮箱里有了新文件。我成了澳华作家学会的新会员。发去的文章“躺平树“也刊登发表。古人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相遇了澳洲文学群星,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何不乐哉!
那个静谧的夜,我好奇地走进了澳洲文学网,去寻觅着陌生的文学王国。悄悄打开网址,首先看到网站左边,是作家风采栏目:上面滚动着许多不熟悉的面孔及介绍。他们有来自世界名校的文学博导,有著书立传的学者教授,更多的是出版过小说、散文、诗集的写作人。
在网站中间位置,是散文随笔栏目,我看到了钱兄厚积薄发的三篇佳文。篇篇文笔娴熟,人物丰满 ,引经据典,布局缜密。
原来钱兄深藏不露,是上海滩资深的笔杆子,“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早就有许多文章发表。不由地对博学低调的钱兄,又生敬意几分。
我还看到一篇游记,是梁晓纯所写。虽不识其人,通篇读过,就能让你感受到: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及自由奔放,清新典雅,寄情山水,富有哲理的创作文风。
还有许多栏目,短篇,长篇,现代诗歌,古典诗词,杂文,时政等等,只能等以后慢慢拜读。
读过《追忆似水流年》如是说:“生活犹如一张巨大的网撒入水中,拉起来却什么鱼也没有,唯有水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文学是时代的镜像,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文学创作,就是要搜集这些水滴,让它再现生命的鲜活,再现历史的真实。让水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记录真实,记录历史,是写作人的担当与责任,是时代和人民交付给文学的使命。
写于2023/06/22杭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