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只说故事古代文化
剔犀之美——寻古《髹饰录》

剔犀之美——寻古《髹饰录》

作者: 须臾x | 来源:发表于2016-07-22 18:09 被阅读0次

    从新石器时代起人类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尝试制器。直至明清时期,中国的漆器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各地方漆器都具有特色:北京雕漆古朴而庄重、福州脱胎漆器轻巧而坚韧、天水雕填纹饰典雅、阳江漆器防潮耐用、四川漆器的雕填技法、贵晋漆器的五彩嵌花、扬州漆器有多宝嵌和螺钿。漆艺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在此方面的古籍应该不少,但是由于大部分遗失,如今唯一保留的这部明代整理的《髹饰录》填补了这段空白。

    《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部古代漆工专著,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安徽新安平沙黄大成(黄大成,又名成,字平沙)所著。这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工具书,为古代漆器的定名和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这本书共分为乾、坤两集,上集讲漆器制造的原理、工具、方法,列举了各种漆器可能产生的毛病和原因。下集叙述漆器分类和各种漆器的几十种装饰手法。分利用、楷法、质色、纹漆(赤黑之漆)、罩明、描饰、填嵌、阳识、堆起、雕镂、戗划、偏斓、复饰、纹间、裹衣、单素、质法、尚古等十八章内容。

    这本书系统的阐述了创作原则,如“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这也是最基本的原理。大概理解为创作要根据自然理法,犹如身体的结构一样得体匀称,纹饰上阴阳呼之,虚实相间。这些经验,对于后世有很大的启发和意义。

    《髹饰录》曾一度流落至日本,被收藏于日本蒹葭堂,后进入东京国立博物馆为国家收藏。在民国初年,著名学者朱启钤先生从日本美术史家大村西崖的一本书中得知了唯一孤本《髹饰录》手抄本的线索,致函获得蒹葭堂手抄副本,并在1927年刻印了200本(世称“丁卯朱氏刻本”)。

    由于当时编写《髹饰录》的环境,作者有意识地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书中,致使很多人读起来有些难以理解,加之晦涩难懂的文字更加重了阅读的困难。于是朱启钤先生便把此书托付给旅美归来的王世襄,希望通过王世襄的解读变得更通俗易懂。王世襄先生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对古代漆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现代漆工技师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同时以古代文献加以印证,从而完成了对这样一部古代工艺专著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就在1958年《髹饰录解说》大致完成。但是此时正处于国家政治动乱的时刻,王世襄不幸被卷入了“右派”。“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永远也不能被打败”这句话用在当时的王世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那时候刚当了右派的王世襄写出来书,没有地方敢印。于是他就自己花钱刻蜡版,油印了二百份,白送给各大图书馆、艺术院校、工艺美术工厂和研究所作为漆工艺的参考书,封面上只印了自己的号“王畅安”,连名字都没敢用。由于出版社计较成本,取消了所有的彩色插图,使绚丽多彩的漆器黯然无色。直到1998年《髹饰录解说》的第二次印刷,十五年后的版本才终于用上了彩图。

    《髹饰录》极为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造物的独到思想,亦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和个人局限。但这本书对古代漆器的研究、美术史的研究和文物考古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对今天漆器的制作和创新也带来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剔犀之美——寻古《髹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dvi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