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分,河水未曾涨满,蛙不曾鸣,布谷鸟也不曾叫,天天都是云缠雾绕的天气。小孩子却不喜欢这时节的,阴寒湿冷不说,更因为过年时候丰盛的肥鹅腊肉已经穷尽,蔬菜通常只有苦麦和芋头,吃得直摇头,而且离吃初夏的杨梅和荔枝的时候也还远着呢。
至于浙东人吃的风雅的荠菜,是这个时候出世,但吾乡是不吃的,这种荠菜可跟广东夏天吃的叶茂根肥的芥菜不同,是一种野菜,小孩子只会拿着小篮子采来作为猪食。“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后头”,香干马兰头这清淡的江南菜味道自然不错,但也还是不吃的。
想来想去,这时节也就只有清明团可以说说。清明团本应是寒食清明时候的食物,但本地的土著的做法却是作为二月十八观音大力士诞辰的供品,俗称“观音会”。
口味有咸、甜两种。咸的用白糯米粉做皮,豆馅,佐以沙姜、虾皮,吃起来还挺香,但是做得如芦柑那般大小,小孩子一口是吃不完的,皮又薄,馅都哗啦啦的直掉,让人扫兴。
甜的口味,则艾叶磨碎入糯米粉做皮,花生糖馅,刚出锅酥软好吃,但只消一个晚上,便硬如铁块,儿童不喜。盛清明团的叶子,非荷非竹,而是蘋婆树的大叶子,两个巴掌大小,一下可以装下三个清明团,大人一口气吃完,都是饱得直打嗝,儿童是无福消受,需要剪刀剪开。
第二天上学,照样还是雨雾蒙蒙的天气,头戴竹笠,身披灰色的雨衣,脚穿一双大一码的拖鞋,哒哒响地走去学校。当然,手持那一叶清明团则成为路上吃的早餐了。吃完,双手黏糊糊的,但又不敢洗手,因为河水实在还是太冷了。
配图跟文章无关,只是这穿蓑衣的日本小孩,天真烂漫,想起我们小时候穿斗笠雨衣的情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