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413700/e6dc42bd4316ac61.jpeg)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一年一度的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也称五月节。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过节仪式。
除了吃粽子之外,广东的端午还有些独特的习俗,这里来给大家作个粗略的介绍。
扒龙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13700/c608ea73e8f606d5.jpg)
广州扒龙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00多年前。从宋代开始,扒龙舟逐渐成为百姓喜爱的习俗。多年来,扒龙舟形成了起龙、采青、寨龙、藏龙、散龙的仪式。1994年,广州市政府正式把端午节定为龙舟节。
祭河神、抢青
赛龙舟开始前,所有参赛队伍都会焚香点烛、放鞭炮,用一头全烧猪拜祭河神。拜祭之后,参赛人员要吃烧猪,吃完后才放龙舟入水。之后会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环节“抢青”,就是把一根挂着一扎树叶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参赛的队伍各派出一个人去抢。这是一种求吉祥的仪式。
浸龙舟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13700/adbbf8de74c89674.jpg)
龙舟寓意吉祥,因此龙舟水则是“大吉水”。什么都很讲“意头”的广州人每每此时就会全家人一起出动,到珠江边洗龙舟水,大人们还会让孩子的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祈求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驱邪避秽。在惠州也有“打午时水”、“洗龙舟水”的习俗,即端午节当天中午12时到井里打水给小孩子洗澡祛除痱子,成年人洗后也会带来好运。
新抱手艺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13700/3de0b962fed48317.jpg)
广州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的“新抱”(粤语: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姑娘和孩子们挂香包,香包以五色丝线编织而成,一般是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
喝午时茶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13700/73b1fc6e2d9568af.jpg)
端午节当天中午广州黄埔、肇庆等当地人会带上箩筐或麻袋,一家大小到野外采摘草药,用草药煮泡“午时茶”,又称端午药茶、草药午时茶,给自身来一次大规模的祛病活动。2009年黄埔端午午时茶被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烧艾条
这是广东比较普遍的家庭传统保留项目。按照当地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
挂黄葛藤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13700/412c086c557bff7c.jpg)
这是粤东客家地区(比如梅州)延续了千年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客家人便会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用来驱邪避灾。
晒“百日姜”
粤东潮汕地区有过端午节晒“百日姜”的习惯。即将生姜洗净,用细绳串成一束,放在屋顶上,让其日晒雨淋,直至八月十五中秋节才取下,历时一百天,用它煮水服下,可祛风散寒。
拜龙母
端午恰逢龙母诞(农历五月初一到初八),粤西德庆龙母庙每天都有舞龙、舞狮等表演,还会有龙母祈福斋宴。
吃艾糍
这是粤西地区肇庆等地的端午习俗,他们的一些做法都跟卫生息息相关,将艾草、菖蒲挂在门户,有的地方还喝蒲酒,把酒洒在屋外四周,以避虫蝎。包粽子时也会用艾草做糍,寓意去毒气、避瘟疫。
吃“灰水粽”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13700/ae35f0e72c995bfe.jpg)
这里要特别介绍一下灰水粽。它是惠州一种非常独特的传统制法的粽子,是由一种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灰做成灰水制作而成,工艺比较繁琐。要把蚊惊灰装进布袋重复煮沸,滤掉灰渣,用灰水泡上糯米一至两天。当地有一个俗语:一升灰一升米,即一升蚊惊灰可以浸泡一升糯米。而要烧出一升蚊惊灰,需要30公斤蚊惊。包好后的灰水粽,要煮6至8个小时,煮熟后的灰水粽颜色呈淡黄色,韧劲十足,清香四溢。
祝友友们端午安康,阖家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