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之父在观其志

作者: 雪堂_幸福猪 | 来源:发表于2023-07-28 00:10 被阅读0次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孔子的最高思想范畴中,“仁”是最高的,仁的一种表现就是“孝”,这一章孔子把形而下的孝上升到了形而上,继承父志的孝,后世宋儒所做注解是这样说的: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

    鲁迅曾说这是宋儒的歪曲。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问题关键在于是什么超过前代,何为父之道?若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道,以人为本之道,而咨询假超越之伪名,说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虚词,一改父志,而至于败家毁业者,则是大不孝。

    中国贫富有2种现象,富不过三代和穷不过三代,我想孔夫子应该说的是穷不过三代这样的父之道。

    我们要传承的“道”可以放的高一些,空一些,比如优良的家风,家训,价值观等等。比如我的母亲虽然不懂互联网上的新东西,用的手机还是老年人用的手机,赶不上时代,但他告诉我要做一个好人,不要骗人,这就值得传承下来。在我小的时候,我家里有很多债务,但母亲说,钱虽然是你父亲借的,他也离开了,但我答应了要给他们还钱,就一定会还,这不快20年了,最后一笔钱马上就要还清了,这种一个唾沫一个钉的言而有信的家风,也是值得继承的。

    当然还有另一种诠释,父在观其志,这里的“志”指的是“意志”。我们都曾经做过孩子,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父母在的时候,非常乖巧,听到父母的训斥,连忙“是是是”,但背过身来,去对着同学、朋友做个鬼脸,表示我根本不停他的。所以这句话是在说父在的时候,要看你是否言行一致,是否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父母不在了,还能说到做到,经过三年时间,感情没有淡薄,言行一致,这就是孝。

    其实这一点在我上学的时候就做的特别的不好,刚上大学,在父母面前就是一个很乖的孩子,听话,爱学习,但到了学校,就是调皮,疯玩,结果到最后纸包不住火了,父母才知道我被学校劝退了。这就是大不孝啊。

    后来又上了一次大学,这次是拼命的学习,虽然有时候也会贪玩,但还是能够控制住自己的,并且也会和父母坦白最近又贪玩了。毕业到现在中间也经过一段时间的空白期,感觉有点荒废,但父母的理想就是想让我能过上好日子,我呢,现在有空了就看看书,学学习,让知识丰富我的业余生活,而不是无所事事,这应该算是孝了吧。现在女儿也5岁了,我对她有点严格,但她还是很喜欢我,我对她的父之道应该和我父母对我一样吧,希望她能自己努力过上好的生活。

    最后?什么是孝?仔细的去想一想父母对自己正向的期望是什么?然后努力去做,并且能传递给你的下一代,这就是孝!

    雪堂书屋

    雪堂-儒家国学经典雪堂-道家国学经典 | 幸福猪-读书笔记 | 幸福猪-随笔

    幸福猪-会员通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学而篇》之父在观其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eur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