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古今奇闻趣事,传递世间真情善意。大家好,欢迎来到诗文书画汇,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433期,如果您喜欢,不妨给个关注!
今天给大家讲一篇发生在过去一则真实的民间小故事。因为故事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小田身受感触,所以这篇故事,小田会格外用心去写。希望大伙们看过这则民间故事后也都有所启发!
闲话不多说,咱这就开讲这则民间小故事:
在过去知识青年下乡的时候,有一位上海姑娘,跟随着这下乡的浪潮,来到了沂蒙山的一个贫穷小村庄。
这里的人很淳朴,但淳朴的背后,也残留着一些老旧思想。
而今天咱要讲的这则民间故事,也是因为这老旧思想引发的。
我们接着讲:
这位上海姑娘,我们姑且叫她小琴。她来到了这个村庄,便投身于农村的建设之中。
后来,小琴就在这里扎下了根。跟村子里一个叫小伟的年轻小伙谈起了恋爱。
不图任何回报的小琴嫁入了小伟那个贫穷的家庭。
她不贪图任何回报,只求安稳、幸福的生活。但命运的天枰并没有向她倾斜。
因为她遇到了一位思想老旧的婆婆。
婚后的第二年,小琴生下了一个女婴。这个女婴的降临,彻底改变了小琴的命运。
婆婆重男轻女,自打小琴生下这个女儿,婆婆就开始对她冷眼相待,各种刁难小琴。
小琴是个善良的姑娘,面对婆婆的这般待遇,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为家操劳,并无一丝怨言。
吃了委屈的小琴也只得在夜深人静之时,自己躲在柴火垛里小声哭泣。
丈夫小伟很疼她,常常劝导、安慰小琴。可没过几年,小伟却出了意外,离她而去。
仅有的关心自己的人也离开了她,小琴哭得是稀里哗啦!
可没过多久,自己的女儿得了怪病夭折了。小琴感觉属于自己的那片天,一下就塌了下来。
母亲托人捎来信,说已经在上海疏通了关系,让她回来,离开那个破碎的家。
那天晚上,小琴彻夜未眠!
她想到丈夫的几个弟弟妹妹还小,还要活着,如今婆婆又患病在床,自己这么离开了,这些孩子该如何是好?
天明之前,小琴做出决定:放弃机会,不回上海,留在这个家里,照料老小!
从此之后,小琴一边照料卧病在床的婆婆,一边照料着几个弟弟(小叔子)妹妹(小姑子)。
她的善心感动了婆婆,婆婆含着泪对小琴说着:“娘对不起,娘对不起你啊!等娘病好了,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可小琴没有那个命,一个月后,这位曾让她吃尽苦头、临终前幡然醒悟的婆婆离开了人世。
小琴整整哭了一个晚上。后来在村长等好心人的帮助下,将婆婆入土为安。
小琴既当爹又当娘,用自己脆弱的身躯支撑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弟弟妹妹看她实在辛苦,就想辍学回家帮她。可小琴不想他们没出息,只有学习才是逃离这个贫苦村子的唯一的途径。
她苦口婆心,最后用了家法,弟弟妹妹拗不过她,只得回到了学堂。
让小琴欣慰的是:多年后,她的弟弟妹妹都考出了优异成绩,都有了出息,落在了城里,逃离了这个贫穷的村子。
那天,她喜极而泣,第一次为自己做了一顿好饭,也仅仅是掺了些肉沫的菜饼子!
她边吃边哭,最后放声大笑!
弟弟妹妹常常买东西回家看她,到后来,他们各自有了家,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
在小琴50岁那年,终因操劳过度,倒在了病床之上。村长给她的弟弟妹妹捎了口信。
弟弟妹妹皆携带家人回乡来看这位伟大的嫂子。
“你们都好好的,不用惦记着我,大老远跑回来干啥呀?快都回去吧,我没事!”小琴有气无力地说道。
那几个弟弟妹妹人人沉默,他们哽咽到无法说出话来。
因为他们知道,千言万语也难以报答大嫂的养育之恩!
他们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大嫂的床前,弟妹们哽咽着说道:“嫂娘!谢谢您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这份恩德我们今生无以回报。如有来生,定要您做一位幸福的娘啊!”
小琴的泪一下流了出来,她嘴角处现出了丝丝微笑。就在弟弟妹妹们的陪伴下,这位伟大的嫂子与世长辞!
众人哭成一片,就连邻居们也都没人能忍住泪水。因为他们知道:这样胜似亲娘的大嫂,世间又有几人?
结语:
故事写完了,确切地说,这并不是杜撰的故事,这是个一则曾经的真实报道。小田只以故事形式,将这位伟大嫂子的不凡事迹写出来,同时希望各位看官们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好了,本期故事我们到这就讲完了。诗文书画汇这里有美酒,也有奇闻小故事,就差一个爱听故事的你!感谢各位看官的支持!
文/小田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